吳國葒
隨著“雙減”政策的深入實施,許多一線教師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并探索。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開始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認識到數(shù)學學習的重要性,明確數(shù)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升學生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實現(xiàn)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品質的有效提升?;凇半p減”背景下,學校針對提升小學數(shù)學課堂的有效性也給出了相應的指導意見,從而可以更高效地實現(xiàn)教育目標,促使學生更好地發(fā)展。因此,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應該更合理地貫徹“雙減”政策的要求,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全面提升小學數(shù)學教學質量。
一、小學數(shù)學高效課堂教學的現(xiàn)狀
首先,在當前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往往采用傳統(tǒng)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對教學方式、教學內容沒有做到有效的創(chuàng)新,導致學生在進行知識學習的過程中逐漸產生厭煩、抵觸的心理,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效果。其次,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缺乏針對性的指導,只是讓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沒有讓學生形成思考,在課堂中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也沒有與學生進行良好的互動,導致學生感受不到學習的快樂,因此失去學習的興趣,失去學習的動力,課堂教學的效果也不理想。學生在學習時沒有了明確的學習方向,就會將數(shù)學的學習視為一種負擔,進而失去學習的主動性,不利于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fā)展。
二、“雙減”背景下提升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意義
(一)強化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小學階段的學生活潑好動,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有效把握好課堂時間,將各個時間段科學合理地配置,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高效地掌握所學內容,實現(xiàn)學生學習效率的有效提升。隨著“雙減”政策的深入實施,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注重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促使學生將數(shù)學學習作為一項有意義的事情來進行,能有效地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使學生在興趣的推動下完成對知識點的掌握,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也就會獲得有效的提高,進而實現(xiàn)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學生具備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是進行一切知識學習的前提和基礎。因此,教師在進行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有效地落實“雙減”政策的要求,將一些煩瑣的環(huán)節(jié)省去,帶領學生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唯有如此,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對全部知識點的掌握,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并可使學生更高效地完成教師布置的教學任務,促進課堂學習效率的有效提高。教師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應掌握學生的實際狀況,從而合理地給學生分配學習任務,并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地調整教學策略,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完成知識的學習,及時彌補自身的不足,從而促使學生全面健康地成長。
(三)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隨著“雙減”政策的深入實施,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學生只有具備了良好的學習能力,才能不斷地進行知識的延伸和拓展。教師在進行知識教學的過程中可以為學生布置一些趣味性的作業(yè),減少一些機械化的作業(yè),不僅有助于學生在課堂中更出色地完成作業(yè),還能幫助學生不斷地提升自我,促使學生發(fā)揮自身的創(chuàng)新能力,實現(xiàn)學生多項思維的拓展。同時,對學生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也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為學生今后的深入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雙減”背景下提升小學數(shù)學教學效率的策略
(一)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形式,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活動創(chuàng)設的過程中,應該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一個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來進行知識的學習,讓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學習的樂趣,產生良好的學習體驗,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實現(xiàn)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提升。在進行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采用游戲的方式來進行教學活動的創(chuàng)設,讓學生通過參與游戲活動感受到數(shù)學學習的樂趣,并且明確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這有助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完成對知識的內化,并能將這種輕松愉快的氛圍延伸到課外,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幫助學生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
例如,在進行“相交和垂直”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在課堂中為學生準備一些剪刀并延伸剪刀的兩邊,形成相交的直線,同時為學生展示十字架,讓學生觀看兩條垂直的線。接著,教師為學生準備一些線,讓兩個學生分別拉直一條線,將線形成相交和垂直的狀態(tài),從而讓學生對“垂直”和“相交”的概念有明確的認知。接著,教師為學生準備一些紙和筆,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來進行分析,讓學生理解“垂直”等相關知識,幫助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的方式來掌握數(shù)學的概念,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又如,在進行“方向與位置”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在進行知識傳授的過程中,先帶領學生在校園中來進行有序的活動,為學生配置九宮格,先讓9個學生分別站到九宮格中,然后為學生講解不同方位,同時讓學生之間在相互移行的過程中進一步明確未知的方向和位置,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同時,在為學生講解位置確定的過程中,應該以其中的一個位置為中心來進行另一個位置的闡述,讓學生對所學的內容有清晰的概念,能將所學的知識應用于生活實踐中,從而有效拉近學生與數(shù)學知識的距離,促使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增加趣味教學內容,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
由于小學數(shù)學教材中的知識有限,單純地進行口述講解,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就會無精打采,形成厭煩和抵觸的心態(tài),長此以往,還會導致學生對數(shù)學學習失去興趣,也缺乏學好的信念,從而嚴重影響了課堂的有效性。所以,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加入有趣的內容來重新燃起學生的學習激情,從而使學生和教師之間進行良好的交流,拓展學生的思維,并引導學生積極地進行知識的探究,敢于說出自己的想法,這樣課堂學習效率也會得到有效提升。
例如,在進行“正負數(shù)”一課的教學時,可以為學生展示一個溫度計,并把溫度計置于一盆剛從冰箱中拿出的冰水中,讓學生觀察水的溫度。然后再指導學生觀察溫度計度數(shù),同時思考在零度以下溫度計上的數(shù)據(jù)是如何排列的,讓學生看到溫度計上的正負,并加以記憶。這樣,學生通過觀看溫度計會進一步了解正負數(shù)的概念以及寫作方式。接著,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三張情景圖,讓學生嘗試說一說,讓學生同桌之間進行合作,一個學生進行信息的講解,一個學生進行統(tǒng)計。教師制定規(guī)劃:答對一題得10分,記作+10分,答錯一題扣10分,記作-10分。讓各個小組進行競爭,并做最后得分的統(tǒng)計。同時,教師為學生展示生活中一家超市的經營情況,讓學生進行分析并統(tǒng)計出每個月的盈利情況,使學生在分析的過程中逐步明確正號的意義以及負號能不能去掉的問題。在進行教學過程中借助這種方式來進行教學,融入趣味性的教學內容,既能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完成知識的探究,有效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還能幫助學生快速完成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促使課堂教學效果得到顯著提升。
(三)指導學生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除了傳授學生知識外,教師還應該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只有這樣,才能促使學生養(yǎng)成善于思考的好習慣。讓學生學會學習,才能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在課堂中進行知識教授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運用多種方式來對學生進行學習指導,可以采用分析對比、綜合概括等多種方法,根據(jù)不同學習階段的水平進行針對性的指導,讓學生在自己擅長的領域有所提升,并且進行多方面知識的延伸和拓展,這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在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指導的過程中,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善于總結和歸納,找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地反思自己,不斷地完善和提升自己。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數(shù)學概念,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進行知識學習,幫助學生形成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才能促使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幫助學生有效地緩解學習壓力,還能高效地落實“雙減”政策。
例如,在進行“多邊形的面積”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將本單元的知識點進行系統(tǒng)的整理,并以思維導圖的方式來為學生講解,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建立良好的聯(lián)系,能基于整體來進行知識的學習,并對所學的內容形成清晰的概念,從而幫助學生快速理解與掌握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將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的知識點進行對比分析,并以此來提升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讓學生將數(shù)學知識點聯(lián)系起來,形成縝密的思維,幫助學生由淺入深地進行知識的探究。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出示相關的例題來讓學生進行解答,幫助學生更好地鞏固所學內容。同時,可以借助動手操作的方式來進行知識點的學習,讓學生對平行四邊形的圖形通過剪裁的方式來理解其中的概念,幫助學生弱化教學的難點,提升學生的探究欲望。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錯題記錄,讓學生對每次遇到的錯題或不理解的知識點進行記錄之后向其他學生或教師請教,同時為學生找出相關的例題,讓學生加強鞏固,從而幫助學生牢記知識點,提升解題技巧。借助這種方式進行教學,能幫助學生掌握良好的學習方式,使學生能在今后的學習中靈活運用,提升學習效率,及時彌補自身的不足,豐富和完善學習能力,同時對其他學科的學習同樣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四)合理布置課后作業(yè),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
教師在為學生進行作業(yè)布置的過程中,也應該積極地秉承“雙減”政策的要求,為學生布置一些拓展性的作業(yè),而不是單純地進行大量的書面作業(yè)。同時,還應該拒絕題海戰(zhàn)術,讓學生能夠從傳統(tǒng)書面作業(yè)的形式中解放出來,為學生布置一些實踐類的作業(yè)。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發(fā)展,實現(xiàn)學生綜合能力的有效提升。學生在進行作業(yè)完成的過程中能夠有良好的參與熱情,并且能夠跟著教師的節(jié)奏完成知識的探究與掌握,有效提升自身的創(chuàng)新能力,實現(xiàn)作業(yè)形式的創(chuàng)新,并能高效地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yè),優(yōu)化作業(yè)效果。
例如,在進行“觀察物體”一課作業(yè)的布置時,教師引導學生在自習課中以小組合作的方式來完成作業(yè),讓學生在小組中來辨認不同的方向,在觀察立體圖形的過程中嘗試進行積木的搭建,同時引導學生設計草圖,將自己的構思繪制出來,并通過時間來進行驗證。借助這種方式來鍛煉學生的觀察操作想象以及推理的能力,有效發(fā)散了學生的空間觀念以及推理能力。教師在進行作業(yè)布置的過程中,還可以為學生設置一些探究性的作業(yè),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應用于生活實踐中,并通過趣味比賽的方式來進行知識的鞏固。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不同的情境,讓學生以小組的方式來合作完成,并且對比每個小組的作業(yè)完成情況,從而進行學習方法的交流互動,幫助學生拓寬知識面,掌握學習技巧,從而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精神,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例如,在進行“圓的周長”作業(yè)布置的過程中,教師為學生布置量頭圍的任務,讓學生對同桌的頭圍進行測試,并進行記錄。同時,讓學生來測量家中自行車以及滑板車的輪子,記錄車輪滾動一圈的長度,同時導入圓周率的內容,在課下進行相關資料的收集,在下次上課之前先進行作業(yè)的呈現(xiàn),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記錄情況,在講臺上進行匯報演講,以此來鍛煉學生的探究整理能力。教師針對學生的作業(yè)情況進行評價,并根據(jù)學生的情況做出針對性的引導,從而幫助學生了解所學的內容,同時實現(xiàn)對多方面知識點的擴充。教師嚴格執(zhí)行“雙減”政策的規(guī)定,以減少學生對書面作業(yè)的負擔,并給學生布置了一些探究性的作業(yè),以調動學生進行作業(yè)的積極性。如果學生能夠有良好的學習動力,學生的作業(yè)品質就會獲得有效的提高。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進行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認真揣摩“雙減”政策的要求,并且將“雙減”政策落到實處,在進行教學活動創(chuàng)設的過程中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將課上教學與課下教學進行有效的分析,通過多角度全方位地落實教學內容,以創(chuàng)新的形式來進行知識的傳授,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同時實現(xiàn)學生快樂地學習知識,促使學生更好地發(fā)展,實現(xiàn)學生綜合能力的有效提升。
(左毓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