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剛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 年版)》明確指出,學生在書面表達中要有條理地描述自己或他人經(jīng)歷;描述事件發(fā)生過程;續(xù)寫語篇等。描寫是記敘文重要寫作手法之一。教師可以通過教學,讓學生領悟語言描寫的生動性,操練并掌握描寫技巧?;诖耍恼乱匀私贪娓咧杏⒄Z必修一Unit 3 Travel journal的Reading 部分 Journey Down the Mekong 為例,分別從語言、神態(tài)、環(huán)境、心理等方面,對語篇的細節(jié)描寫進行深入剖析,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習得描寫手法,提高描寫的水平。
一、言由心生,描寫性格
言由心生,性格不同,身份不同,其說話方式亦不同。聽言識人,從一個人的語言,就能推測其性格特征和心情。這通常會用在人物刻畫上,著眼于人物的對話、交流、腹語等細節(jié)的描寫以及陳述性描述。教師可立足文本,引導學生找出這樣的語言描寫,嘗試對人物的性格進行推測,總結(jié)此類語言描寫的特點,為類似人物刻畫奠定語言基礎。
教學片段一:
教師提出問題:(1)Find out the dialogue content of the characters in the text. What information can you get?(2)Can you find any other language to describe the character?(3)If you were to describe a careless person, how would you describe it?學生以此為導向,閱讀語篇內(nèi)容。發(fā)現(xiàn)全文只有王坤直接說話的內(nèi)容,并沒有姐姐王薇的直接語言表達。但是可以從陳述性描寫語言中得知姐姐的性格特征。從王坤的話語中,可以推測出其對姐姐的信任和依賴,但姐姐對于旅行的細節(jié)知之甚少,僅僅有的是一腔熱情??梢詮奈闹械摹癲o not care about details,had not looked at a map,serious shortcoming”等語言描寫看出姐姐的性格特征。由此推知人物性格特點,還可以通過陳述性語言來體現(xiàn),從側(cè)面來了解人物,更加立體化,多元化。問題(3)則是讓學生運用人物刻畫手法,描寫一個粗枝大葉的人物性格,并思考從哪些方面去闡述,訓練其描寫能力。
此次教學,教師以問題為導向,引導學生對能夠體現(xiàn)人物性格的語言進行分析,讓學生在領悟語言描寫功能后,遷移運用,進行語言表達訓練,可以是一句話,一個詞,選取最能體現(xiàn)人物特點的事件,對其進行描寫,以內(nèi)化語言描寫的方法。
二、觀臉懂情,洞悉內(nèi)心
人的喜怒哀樂通常會寫在臉上,表現(xiàn)在神態(tài)里。心情如何,臉上就會表現(xiàn)出什么樣的神態(tài)。即便是刻意隱藏,也會從神情中流出來,藏不住。由此,教師可引導學生對描繪神態(tài)的內(nèi)容進行分析,透過文字描述,揣測人物內(nèi)心的想法,理解人物的心情。
教學片段二:
教師以小組討論的方式,引導學生:“仔細閱讀語篇的第二段,找出描寫人物神態(tài)的句子,并對其心情進行解析?”,進行交流討論,表達自己的觀點。學生紛紛討論,從文中出現(xiàn)的“she gave me a determined look,seemed to be excited about it,an interesting experience”等語句,描繪了姐姐眼神的堅定,內(nèi)心對旅行無比期待興奮的心情,并篤定這一定會是一次有趣的經(jīng)歷。這些詞匯的描寫體現(xiàn)出姐姐王薇是一個一旦下定決心就不會改變主意的人,弟弟王坤只能讓步。這也從另一個側(cè)面反映了王坤是一個做事謹慎,能夠洞悉她人內(nèi)心想法的人,對姐姐的性格很了解。從文中王坤告知姐姐青海是湄公河的源頭,并追問是否看過地圖,推知,他肯定會去查閱地圖,并為此次旅行作準備。體現(xiàn)出王坤對此旅行也滿懷期待的心情。接著,教師引導學生嘗試對面部表情的變化進行描繪,選取一個感官表達一種特定的情緒,體會這種寫法的妙處。
此次教學,教師以小組討論的方式,引導學生對文本中的人物神態(tài)刻畫進行解讀,盡管只是只字片語,但是足以窺探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從一個眼神的描繪,就能領會其暗含的情感,為學生神態(tài)描寫提供了參考。之后,教師拓展性的引導學生對面部表情進行描繪,拓寬學生神態(tài)描寫的范圍和空間。同時,學生也可通過閱讀經(jīng)典名著,從中汲取描寫神態(tài)的經(jīng)驗,提升描寫水平。
三、借景襯情,生動刻畫
環(huán)境往往對人的心情產(chǎn)生影響,反映到書面表達中即是不同的環(huán)境襯托出不同的心情,進而對人的言行產(chǎn)生一定的改變。借景抒情,能夠使語言表達更富有層次性,更加立體飽滿,從多個視角生動刻畫人物或者事件,更具有感染力?;诖?,教師可通過賞析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讓學生在賞析中,感受美,領悟美,并創(chuàng)造美,將其運用到寫作中,提高寫作成效。
教學片段三:
教師以Using Language文本部分為例,截取借景描寫的語段,進行解析:“the snow was…. Our legs were so heavy and cold that they felt like blocks of ice. Have you ever seen snowmen ride bicycles?That's what we looked like!”這里描寫了雪的寒冷,通過將腿比作冰塊,將人比作騎車的雪人,增強了寒冷的立體感。學生面前仿佛出現(xiàn)了兩個臉被凍得的發(fā)紅的人,在艱難騎自行車的畫面。However, the lakes shone like glass in the setting sun and looked wonderful.將湖面比作玻璃,生動形象地刻畫了湖面與夕陽交相輝映、閃閃發(fā)光美的景象。At midnight the sky became clearer and the stars grew brighter. It was so quiet . There was almost no wind — only the flames of our fire for company.通過描寫天空、星星讓人感受到山間夜晚的靜謐與溫柔。借助無風,唯有跳動的火焰作伴,又讓人體會到火焰帶來的溫暖與安全感。這些句子在通過描寫景物時,采用了比喻、夸張、擬人等修辭手法,還從多種感官視角描繪景物,讓事物賦予人類的生命特性,讓故事內(nèi)容更為立體。文中還有其它類似的描寫,教師留給學生去發(fā)掘,并組織發(fā)言,讓學生在賞析中把握這種描寫手法,提升語言表現(xiàn)力。
此次教學,教師以示范解析的方式,選取優(yōu)美的段落,從多元化的視角分析描寫手法的使用,讓學生領會修辭手法描寫的魅力,感受語言的美,并從賞析的視角嘗試對其進行分析,為該手法的運用奠定基礎。
總之,描寫作為記敘文寫作的技巧之一,既能深度刻畫人物,又能為故事增添細節(jié),豐富寫作內(nèi)容,為讀者帶來身臨其境之體驗。基于此,教師除了在閱讀中,引導學生從語言、神態(tài)、心理、動作、環(huán)境等方面對人物刻畫進行解讀,獲取描寫經(jīng)驗外,還要從多種感官視角入手,對事物進行描繪,從而更加系統(tǒng)、立體地呈現(xiàn)事件發(fā)展的過程,促進學生描寫能力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