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燕婷
一、教材分析
本課編寫依據(jù)是《義務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我們的社區(qū)生活”里的第6條“體驗公共設施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形成愛護公共設施人人有責的意識,能夠自覺愛護公共設施”。
學生在生活中已經(jīng)接觸和使用到一些公共設施,但對公共設施包括的范圍和作用,以及為什么要愛護公共設施并沒有認真思考。揭示一些破壞公共設施的不文明行為,幫助學生從樹立愛護公共設施的意識,知道合理使用和愛護公共設施很重要。
本課在設置教學目標時,還特別突出公共設施受到法律保護,體現(xiàn)本課程對法治教育任務的落實。讓學生了解國家為保護公共設施而擬定的相關法律條文,將愛護公共設施的公德教育與法治教育相結合。
二、學情分析
本課的學習對象為三年級學生。三年級學生在生活中已經(jīng)接觸和使用到一些公共設施,但并沒有系統(tǒng)地思考過有關公共設施的問題。三年級的學生年齡小,他們有保護公共設施的意識,但是對于破壞公共設施的危害不太了解,對于公共設施受法律保護的相關知識不太了解。社會中經(jīng)常發(fā)生一些破壞公共設施的不文明行為,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愛護公共設施的意識,知道合理使用和自覺愛護公共設施,提高他們愛護公共設施的公共道德和法律意識。
三、教學目標
1. 了解破壞公共設施會給人們生活帶來不便甚至危害生命。
2. 知道公共設施受法律保護,了解保護公共設施的法律條文,了解公共設施的管理部門及電話號碼。
3. 在活動中反思自己的行為,掌握正確使用公共設施的方法,愛護公共設施。
四、教學重點
1. 了解破壞公共設施會給人們生活帶來不便甚至危害生命。
2. 知道公共設施受法律保護,了解保護公共設施的法律條文,了解公共設施的管理部門及電話號碼。
五、教學難點
在活動中反思自己的行為,掌握正確使用公共設施的方法,愛護公共設施。
六、課前準備
課前調(diào)查表、多媒體課件
七、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回顧舊知
1. 教師出示公共設施圖片。
2. 學生觀看圖片,簡單回顧公共設施。
【設計意圖】用圖片引起學生對上節(jié)課的內(nèi)容,為接下來的學習鋪墊。
(二)活動體驗,情感升華
活動一:聽一聽,好朋友也有煩心事
1. 傾聽朋友的訴說
(1)教師過渡,出示動畫。
(2)學生觀看后,分享自己的想法。
2. 出示課本第55頁的“公共設施小調(diào)查”
學生課前進行調(diào)查,課堂學生小組交流、匯報,請其他學生評價補充。
3. 生活中還有沒有被破壞的“朋友”?
學生根據(jù)自己觀察到的受損設施的現(xiàn)狀,進行小組交流匯報,延伸生活中被破壞的“朋友”。
4. 教師小結
【設計意圖】學生對身邊的設施既熟悉又陌生,通過調(diào)查公共設施的活動,讓學生主動自覺地尋找在生活角落的公共設施。這種直觀便利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在課堂上共享,從而對公共設施有進一步的感受和認識。
活動二:探一探,“朋友”被破壞的危害
1. 教師拋出問題:這些無聲的“朋友”受到傷害,那最終受傷害的會是誰呢?
2. 播放書本第54頁閱讀角的音頻。請學生分享自己的心情。
學生延伸生活中類似因公共設施被破壞而發(fā)生危險的故事。
如果你是無聲的“朋友”,你會說什么?又會對傷害你的人說什么?
學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3. 出示插圖,“朋友”被破壞后,作為學生的我們應該怎么辦?
4. 聯(lián)系廣州的其他法律條文。
出示教材57頁資料《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條例處罰法》
5. 開展“我是小法官”活動。
出示情景,學生判斷情景是否正確。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音頻故事知道公用設施被損壞會給人們帶來很多不便,甚至會危及人的生命,從而認識到國家為了保護公共設施而制定相關法律。并且通過情境判斷,學生能運用法律知識;看到一些常用的公共設施損壞時,知道找專業(yè)部門維修。
活動三:想一想,我為“朋友”獻出金點子
1. 出示要求,小組討論
(1)自己寫金點子,再進行小組交流。
(2)小組匯報。
2. 我的反思
(1)出示學校照片視頻,提出問題:你是否損壞過公共設施?
(2)學生進行反思。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學生再一次將行為標準具體,指導學生生活行為。
(三)拓展延伸,爭做文明禮儀之星
結合學校情況、核心價值觀,號召學生爭做文明禮儀之星!
【設計意圖】學生品質(zhì)的養(yǎng)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通過課外活動的延伸,繼續(xù)堅持良好品質(zhì)的培養(yǎng)
(四)板書設計(見右圖)
八、教學反思
陶行知先生提倡“生活即教育”。新課程理念中也倡導品德教學回歸生活,強調(diào)以兒童的現(xiàn)實生活為課程基礎。在“大家的‘朋友”第二課時教學設計中,體現(xiàn)“三有”:有序,有神,有生。
1. 層次設計,別出心裁——有序
本課時的教學活動設計有層次,每個活動層層遞進,由淺入深。分別是活動一:聽一聽,“好朋友”也有煩心事;活動二:探一探,“朋友”被破壞的危害;活動三:想一想,我為“朋友”獻出金點子。
從學生了解公共設施的“煩惱”,接著知道公共設施受損壞會影響環(huán)境的美觀、生活的便利以及自身的安全;最后小組討論愛護公共設施的方法?;顒訉哟蔚倪f進讓學生情感提升也有層次。
2. 多樣活動,綻放活力——有神
在講授這一課時,筆者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采用多種教學形式,精心設計多樣活動。課堂教學活動應是有計劃、有目的的高質(zhì)量教學活動。
課前,學生進行公共設施的小調(diào)查,分享自己的音頻感受;課堂上,播放動畫“公共設施朋友的委屈”;閱讀“小云的故事”,學生分享身邊因公共設施損壞而受傷的事例……通過各種活動,將靜態(tài)的教材文本演化成生動的課堂教學。
3. 巧用資源,演繹精彩——有生
這里的“生”指的是學生,更是指學生的生活世界。課堂教學的知識理論都離不開學生的生活體驗。生活貼近兒童,深受學生喜歡。
教學活動開始時,通過動畫“公共設施朋友的委屈”,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還有“我是小法官”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對生活中不文明的行為有正確的判斷;活動三的環(huán)節(jié),更是貼近學生生活、回歸生活,播放學校教師愛護公共設施的金點子視頻,學生反思自身的行為。
課堂教學是一種有缺陷的“藝術美”,在本課教學中存在一些不足。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活動、內(nèi)容豐富,但每個活動的時間分配不恰當,以至于學生在后面的活動環(huán)節(jié)的體驗不夠深入,如果能把學生的反思和“怎樣愛護公共設施”的這一環(huán)節(jié)進行整合討論、思考,相信課堂教學效果會更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