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梅
不必說宜人的溫度、繁盛的花木,單是春天的野菜,也足以讓人對它魂牽夢縈了。
兒時,放學(xué)后和伙伴們在溝渠旁、山野里尋找折耳根、野蔥,采摘春芽、灰灰菜是常有的事。
我最愛挖野蔥,不必爬樹,只需帶上打豬草的小鏟子、小竹筐,就可以和小伙伴漫山遍野跑一下午。山溝里回蕩著無憂無慮的歡笑聲。
在我故鄉(xiāng)的山野里,野蔥極其尋常可見。也許是因為它的生命力極強吧,又或者,它的味道并不好,遭到了許多人嫌棄,所以不管怎么挖,總也還是漫山遍野。也的確,我的記憶里有許多挖野蔥的畫面,卻沒有任何關(guān)于吃野蔥的場景。現(xiàn)在的蔬菜市場里,也未曾看見有售賣。
最美好的記憶是啾啾的鳥鳴聲中,幾個女孩提了竹筐,挖了許多野蔥,在灑滿陽光的桃樹下依偎在一起,小心翼翼地把那些翠綠的長葉子扎成一束,整理得順順溜溜,一起專注地編“辮子”。
鳥語、花香、陽光、聚精會神梳理“辮子”的女孩……時光就這樣凝固了。
這或許是記憶里最早的無用卻極重要的事情,現(xiàn)在回想起來,不禁驚訝于心靈的智慧與力量。凡俗塵世,又有什么能阻擋它奔赴純粹與美好呢?
父母對野菜的情感要復(fù)雜得多,常說那時生活太苦,野菜味道差,現(xiàn)在卻又忍不住要懷念野菜。
對于這種矛盾的態(tài)度,我是可以理解的。
讀過幾篇描寫野菜的短文,似乎都無法表達我感知到的父母對野菜的那種復(fù)雜的情感,直到讀了莫言的《母親》。
莫言寫自己的母親坐在一棵白花盛開的梨樹下,用洗衣棒槌在石頭上捶打野菜。伴隨著沉悶的聲音、苦澀的氣味,愁容滿面的母親嘴里竟然哼唱著一支小曲。
莫言并不是專門寫野菜,也不是專門寫母親,而是寫文學(xué)與人生,母愛、生命、靈魂等宏大的主題覆蓋了野菜這個不起眼的“道具”。然而這里的野菜卻深深地打動了我的心,這正是父母心中的野菜。
記得小時候,有天夜里,我在睡夢中聽見父母在低聲說話。他們說,春季學(xué)期開學(xué)報名過后,家里就徹底沒錢了。糧食還有,野菜也能挖些,但娃兒們一學(xué)期的吃穿用度都還沒著落。父母商量著,要父親和表叔去新疆打工。
對于孩童,野菜多少有些趣味,然而父母所面對的是生活的苦澀,野菜只是用來果腹的。但即便如此,父母也依然能從苦澀中咂吮出令人回味的甘甜。這甘甜,最初并不是野菜賦予的,而是父輩們在苦難中掙扎時,從內(nèi)心流淌而出的對生命的珍惜和庇護。我再一次被心靈的智慧與力量所震撼。
流年似水,不覺已為人妻為人母,比野菜更重要的事情似乎可以抓出一大把,然而野菜卻從未淡出過我的生命。春林初盛時,先生載著我和孩子回老家看望父母,婆婆鼓動先生帶我們?nèi)ゲ纱貉?。待春芽采回,用柴火將鐵鍋里的清水煮沸,再將滾燙的沸水澆在猩紅鮮嫩的春芽上,猩紅便會褪去,一股特殊的香味撲鼻而來。將燙過的春芽切成段,和臘肉或雞蛋一起爆炒,配上洋芋米飯,再加上健談的婆婆、嚷著把春天吃進肚子的孩子,便不由生出現(xiàn)世安好的溫暖情愫。
我也會和孩子一起挖幾株野蔥,重溫兒時的記憶,和那個在苦楚與貧瘠面前依然追逐美好的自己相遇,和那個用愛庇護我和弟弟成長的溫暖相遇,和那種從生命中流淌而出的堅韌與智慧相遇。
現(xiàn)在的蔬菜市場,野菜是極搶手的,價格不比普通蔬菜便宜,甚至還要高出許多。老家的嬸子們也常采摘野菜,但早已和果腹無關(guān)。野菜,作為普通菜蔬的補充,豐富著人們的餐桌,表達的是人們對美食和健康的追求。
讀過喬葉的《春菜小記》,看她與菜攤主聊天,看她對洪山菜薹的書寫,看她被友人寵溺、被網(wǎng)友評論后幽默地說:“對我來說,武漢的菜薹也只有兩種:自己買的菜薹,朋友送的菜薹?!毙闹懈锌耐瑫r,我也調(diào)侃:“我心中的野菜只有一種,它的一半根植在現(xiàn)實的土壤中,另一半招搖在精神的世界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