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會戈
統(tǒng)編教材初中語文在每冊安排了兩次名著導讀活動,所謂名著導讀,“導”是指教師在活動中所起的引導和指導作用,“讀”指的是學生自主、持續(xù)地完成名著的整本書閱讀。名著導讀教學是為了讓學生能夠靜心、自由地讀幾本完整的書,這就決定了教師的引導和指導重在目標管理,以不同層級的要求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
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需要教師的用心培養(yǎng)。這種用心培養(yǎng)體現(xiàn)在課內(nèi)外閱讀教學結(jié)合上。在課堂上涉及閱讀內(nèi)容拓展、閱讀方法舉例等,教師都習慣選擇用名著及相關材料做例子,說完了還補上一句“這樣的例子××名著中還有很多”,這樣使學生有一種一睹為快的欲望;至于課外引導,方法有很多,最直接的做法是教師帶頭有滋有味地讀指定閱讀的名著,并讓班級閱讀愛好者一起讀、一起聊,吸引更多的學生加入名著閱讀活動中來。
如名著導讀《朝花夕拾》安排在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中,《朝花夕拾》是魯迅的一部散文集,從書的題目看主要是回憶。在七上第一、二單元都安排了散文類課文學習,教師在教學朱自清的散文《春》時,可以就其語言上帶有初期白話文的特點與魯迅的散文作比較;在教學史鐵生《秋天的懷念》時,可選擇“懷念”這一視角與魯迅《朝花夕拾》中回憶的整體基調(diào)進行聯(lián)系。同時,教師在開學初就可以將散文集《朝花夕拾》帶進教室,讓學生有空就看一兩篇或者為學生朗讀其中表達得精彩的段落。這些都能夠在不知不覺中吸引學生關注魯迅的這部散文集。進入名著導讀活動后,針對學生閱讀魯迅散文實際存在的困難,教師應承擔起有效指導閱讀的職責,精心設計閱讀活動,組織學生運用多種方法閱讀《朝花夕拾》。魯迅的散文中,即使寫一些童年往事中有趣的生活,都包裹著厚重的語言外殼,對此,教師可采用跳躍式讀法,并列表呈現(xiàn)魯迅筆下的童年趣事,從中感受名著表達上的魅力;還可以采用專題閱讀,如“探尋魯迅童年生活的足跡”等,從特定的角度實現(xiàn)對整本名著的閱讀和把握,這些讀法都能激發(fā)學生不斷閱讀名著的興趣,達到消除學生與經(jīng)典隔膜的效果。
學生進入初中后,受中考升學壓力的影響,學習負擔明顯加重,用來自主閱讀的時間也受到限制,這樣名著閱讀需要比較多的時間才能完成的活動,如果沒有科學合理的閱讀規(guī)劃做保證,名著導讀教學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鑒于此,教師在約2個月開展一次名著導讀活動中,就需要充分考慮讓學生科學安排閱讀時間與閱讀量,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學習實際,自主擬定名著閱讀規(guī)劃。之所以強調(diào)自主擬定規(guī)劃,既盡可能讓學生有計劃來促進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又讓學生靈活掌握,無論是閱讀時間還是閱讀量的擬定,都宜粗不宜細,以切實保證學生的名著閱讀能夠自主完成,并且讀有所獲。
如《駱駝祥子》這部名著共有24章約200多頁,是安排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閱讀的一部名著。教師則需要在開學初就引導學生擬定閱讀規(guī)劃。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用時約4周,每周5天每天用半個小時左右的時間讀1-2章,采用精讀略讀相結(jié)合的方法,閱讀時隨手圈點勾畫,主要任務是閱讀故事、梳理情節(jié)、感知人物,即每讀完一章從以上三個方面簡單回顧一下。第二階段用時約2周,選擇重點章節(jié)進行細讀,采用摘錄加批注的方法,主要從表達特點、人物塑造、語言特色等方面批注出自己閱讀的體會、看法、主張等。第三階段用時約2周,開展評價閱讀,進行專題探究??梢允墙滩闹芯幷咄扑]的,如給祥子寫小傳、探尋悲劇原因、話說“洋車夫”、品析“京味兒”等;也可以是自己感興趣的專題,如虎妞與小福子比較等。這樣的閱讀規(guī)劃,能夠保證學生有質(zhì)量地完成名著閱讀任務。
在名著導讀教學中,教師需要在適時示范引導的基礎上,激勵加督促,多種策略并用,讓學生有選擇適合自己的余地,這樣的策略才能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名著閱讀通常是以整本書閱讀的形式呈現(xiàn),學生閱讀時有些通用的策略,如認真做讀書筆記,包括精彩摘錄、閱讀感想體會等,學生之間經(jīng)?;ハ嘟涣髯x書筆記,能夠有效促進學生閱讀名著。又如舉行讀書研討會、讀書沙龍等,讓學生圍繞指定或自定的閱讀專題開展討論交流,讓學生暢所欲言,展示自己的閱讀收獲等。
名著閱讀在不同年級有不同的書目,所采取的策略也有所區(qū)別。如閱讀《西游記》和《紅星照耀中國》就不一樣?!段饔斡洝穼儆谏裨捫≌f,學生多看過電視連續(xù)劇,可先采用瀏覽法了解故事情節(jié),繪制“取經(jīng)路線”圖;再選擇經(jīng)典章節(jié)進行精細批注,體會典型的表達方法與藝術特色;再次用跳讀法開展不同人物的專題探究;最后,選擇最喜歡的人物,續(xù)編故事。而《紅星照耀中國》是紀實作品,可以先通過序言、目錄獲得整體印象,然后邊讀邊注意梳理作品呈現(xiàn)的發(fā)展線索與前因后果,思考作者用這些事實想表達什么,最后探究作者為什么寫這些內(nèi)容和怎樣寫這些內(nèi)容的。
總之,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名著導讀活動中,需要采取學生適用的策略,激發(fā)閱讀名著的興趣,有規(guī)劃地開展閱讀活動,真正能夠從名著閱讀中獲得閱讀素養(yǎng)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