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新課改;高中物理;有效性
近幾年,基礎教育全面深化,尤其是高中新課標出臺,使物理教學從“應試教育”走向“以人為本”,適應社會發(fā)展、國際競爭和經(jīng)濟全球化、信息化要求。雖然在課堂上,教師具體行動有所不同,但目的都是一致,即教育效果。通過對新課程教師行為跟蹤和分析,幫助教師更好地解決問題,減少課后作業(yè)繁雜,提高教學效果。但是,當前我國高中物理教學受到“應試教育”制約,教師為分數(shù)而教、為升學率而教情況依然十分常見,強調“重學識輕能力”教學方式,造成學生無法掌握物理知識提升自身能力。
新課引入通常是將所學知識引入到新教學內容中,而在課堂上,往往會被背誦概念和定理課程取代,學生則是機械地、重復地從記憶中提取出相關知識,而非從故事、創(chuàng)設情境、實驗中引入課題,所以課程開始就是一片呆板,毫無生機[1]。
課前預習是提高物理教學質量關鍵步驟,但是表現(xiàn)優(yōu)異學生覺得,在預習后,上課就失去興趣,無法專心聽講,長此以往,就會形成不良聽課風氣,甚至覺得“教師說的跟課本上一樣?!睂W生很享受預習,但是更想讓教師在課堂之前安排物理歷史和物理常識,都是在網(wǎng)上查詢,而不是教師解答。研究發(fā)現(xiàn),課堂預習能否取得預期學習成效,取決于教師對課本知識涵義與外延理解,以及能否將課堂內容與學生技能訓練相融合。
新課程不僅是一種經(jīng)典教科書式課程,更是一種讓師生體驗式課堂,將會從教師為主到民主化、從封閉式轉向開放型、從教師轉向學生、師生共同發(fā)展,使得整個教學過程成為對教學內容轉換和升華,為教育、教學發(fā)展開辟一個更加開闊空間和系統(tǒng),促進學生創(chuàng)造力發(fā)展。新課程改革注重轉變學科定位,注重綜合性、選擇性、均衡性,應結合具體條件,適時地對課程設置進行合理改革,充分體現(xiàn)出改革創(chuàng)新等。
在新教學環(huán)境下,教師要充分地了解學生,特別是學習成績差、性格內向、有缺點學生,教師不但要尊重,而且要欣賞學生個性、興趣、愛好和特長,重視學生情緒、自主創(chuàng)造過程,并給予充分支持和激勵,學生自己去認識和重建知識,并尊重獨到觀點,才能樹立起信心和良好師生感情,為教育工作順利進行奠定基礎[2]。
物理是一個色彩斑斕、包羅萬象的“萬花筒”,在課堂上,若能充分利用問題情景,并恰當?shù)貙ⅰ叭f花筒”加以應用,將會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達到事半功倍目的。例如在教室里運用多媒體、實物、模型、圖表、幻燈、實驗等多種教育方法,營造出一種“身臨其境”氛圍,在第一時間進入到問題角色當中。即“激發(fā)學生激情,激勵意志,引出懷疑,激發(fā)思考?!蓖ㄟ^創(chuàng)造問題情景和展示意境,激發(fā)學生發(fā)散思維,使僵化教學方式轉變成生動、有趣探究。
課堂上問題要與教學目標、教材內容緊密結合,教師要對教科書進行全面剖析,并針對不同主題和特定文章,在問題上都要有針對性,而不要用“是非式”或“隨意”回答問題。在教學中,學生要根據(jù)現(xiàn)有教學內容回答問題。教師按照教學內容難度和學生認識程度來調節(jié)問題,在教學過程中,不要問得過于細枝末節(jié),只需要抓住重點,一針見血,在講課時,要有坡度,把問題分解從簡單到最難,讓學生掌握得恰到好處。
師生交往中適當認同能促進師生之間和諧穩(wěn)定。事實表明,要做到真實、不夸大、不做作,才能更好地規(guī)范和提高學生對教師期望。因此,在高中物理課上,教師要注意每個細節(jié),捕捉每個人亮點和細微變化,適時地給予贊揚和肯定。學生站起身回答問題,應該立刻做出評估,一句“對”或者“好”,可以極大地提高信心。學生會積極地參與進來,教室氛圍會變得更加活躍。教師也不能打擊對問題答案一竅不通的學生,可以用鼓勵字眼,比如“好點子,好答案”,提出更高標準。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面部表情會對教學行為產(chǎn)生很大影響。如果教師能夠迅速地投入工作,臉上洋溢著笑容,精神飽滿,熱情洋溢,笑容可掬,能用聲音來影響學生,激發(fā)求知欲。
綜上所述,隨著新一輪課改逐步推進,對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提出更高需求。通過對高中物理新課改后的無效行為現(xiàn)象原因進行剖析,制定高中物理課堂教學行為有效性策略,以期待高中物理課有效教學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王文文.高中物理習題課有效性教學策略研究[D].伊犁師范大學,2021.
[2]方青凡.關于高中物理“情境化試題”的有效性教學[J].第二課堂(D),2021(02):30-31.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南京大學附屬中學 單慶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