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穎 張詠梅
復述在認知心理學中指個體通過言語重復以前識記過的材料,以鞏固記憶的心理操作過程。它是短時記憶信息存儲的有效方法,可以防止短時
記憶中的信息受到無關刺激的干擾而發(fā)生遺忘。將這一心理過程運用于語文學習中,復述便是對
語言材料吸收、加工、存儲、內化、整理和表達的一種訓練方法。研究發(fā)現(xiàn),經(jīng)過系列的復述訓練,能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包括口頭語言表達能力和書面語言表達能力;能增進學生記憶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能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材非常重視對學生復述能力的培養(yǎng),依據(jù)復述的三種分類,從三年級到五年級分別編寫了三個專門的復述單元,依次訓練詳細復述、簡要復述和創(chuàng)造性復述。這樣的編排體系遵循了復述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讀懂、理解教材,才能找準教學的關注點。
三年級下冊第八單元是第一個專門的復述單元,其人文主題是讀有趣的故事,引發(fā)思考。語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復述故事;根據(jù)提示,展開想象,嘗試編童話故事。圍繞故事,人文主題與語文要素緊密關聯(lián):有趣的故事是訓練學生復述能力的最好載體;通過復述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故事與創(chuàng)編故事。閱讀、復述、理解、創(chuàng)編相互促進,融合共生。因此,學習的重難點在于如何引導學生通過閱讀課文找到復述故事的關鍵信息,如何依據(jù)關鍵信息復述故事、理解故事,又如何借助關鍵信息創(chuàng)編故事。圍繞學習重難點,教材借助課后題、交流平臺、語文園地等內容的編寫,形成了有層次、有關聯(lián),可操作、可檢測,既能做學習支架,又能一定程度體現(xiàn)思維可視化的助學系統(tǒng)。讀懂、用好教材是教學突破重難點的關鍵。
結合以上兩個方面的分析可知,復述單元的整體教學需要從教材復述教學序列編寫線和本單元的內容編寫線兩個方面同步思考,雙線融
合,分層設計,才能找準教學關注點,突破教學重難點。
一、雙線融合,讀懂教材,找準教學關注點
1.復述教學的教材編寫線
2022年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按學段提出了具體的復述要求,第一學段“聽故事、看影視作品,能復述大意和自己感興趣的情節(jié)”;第二學段“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yōu)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第三學段“閱讀敘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簡單描述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jié),說出自己的喜愛、憎惡、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本單元是第一個復述教學單元,主要訓練的是詳細復述。
2.詳細復述的單元編寫線
本單元圍繞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共編排了四篇課文,一篇精讀課文后面跟一篇略讀課文,
充分體現(xiàn)先學再用的學習進階過程。精讀課文的課后題與略讀課文的導語要求大致分為三個類型——讀課文、復述故事、續(xù)編故事,讀是復述的基礎,續(xù)編是復述的發(fā)展。圍繞交流平臺提出的方法分別在兩篇精讀課文的課后題中,從表格、示意圖和文字等方面加以訓練。
3.本單元的教學關注點
雙線融合,讀懂教材,可以發(fā)現(xiàn)本單元的教學需要關注以下幾點:
(1)關注學生閱讀心智。
三年級學生的閱讀心智逐漸由形象思維向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并存的階段發(fā)展,社會性心理水平有所提高,識字量和表達能力都有提升。
注意力更持久,能獨立閱讀較長時間。本單元教學應該引導學生在反復閱讀課文的基礎上,借助文本信息詳細復述故事,詳細復述和記憶力的聯(lián)系比較緊密,復述難度相對較低,適合三年級學生的學習心智。同時,還可以通過復述引導學生進一步關注故事中人物的神態(tài)、語言等,體會人物關系和人物心情,從而順應學生逐漸發(fā)展的社會性心理認知的需要。
(2)關注復述學習與背誦、概括的關系。
本單元的復述練習是以熟讀課文為基礎的,比如課后題的要求為“分角色朗讀課文,注意讀出裁縫和顧客對話的語氣”“默讀課文,說說故事中的哪些內容你覺得最有意思”。說明對課文內容越熟悉,記憶越清晰,越有助于學生的復述,所以本單元教學要重視讀課文。但復述又不等同于背誦,應該不斷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講故事,
強調的是語言的運用。
同樣的道理,課后題雖然設計了圖表幫助學生提取關鍵信息,對概括故事內容也有一定的幫助。但復述也有別于概括,學生在抓住課文的關鍵信息講述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還可以有自己的表達。
(3)關注復述方法的連續(xù)性和發(fā)展性。
教材從二年級開始就在課后題中編排了講故事的訓練,這是本單元復述故事的基礎,復述方法不是全然的新事物,是從講述故事中發(fā)展而來。兩篇精讀課文的課后題都設計了圖表,同樣體現(xiàn)了方法的連續(xù)性。但不同的課文,設計的圖表內容又有所不同,《慢性子裁縫和急性子顧客》的圖表抓的是故事的時間與人物,《漏》的圖表則抓的是故事的地點和情節(jié),展現(xiàn)了不同的故事要素,體現(xiàn)了方法的發(fā)展性。關注復述方法的連續(xù)性與發(fā)展性能更好地體現(xiàn)教學的整體性,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運用已知,建構新知。
二、分層設計,用好教材,突破教學重難點
進入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時,雙線融合,除整體把握教材的復述序列線和單元內容線以外,還需要考慮真實學情,比如:交流平臺和課后題都提到了借助圖表幫助學生復述,圖表是本單元重要的學習支架。但是,要從復雜的課文內容中找到正確的信息填寫表格,對學生來說依然不容易。借助圖表信息只能復述出故事的大概,如何引導學生通過復述理解故事,還需要有進一步的教學設計。所以重視學生的真問題,并與教材的關鍵點聯(lián)系起來,是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的基礎?;谶@樣的思考,本單元的整體教學設計可以用分層設計的形式,讓復述學習立體起來,從不同的維度幫助學生突破重難點。
1.宏觀設計,形成單元整體教學思路
(1)圍繞復述學習確定單元教學目標體系。
通過教材分析可知,本單元的課文學習是閱讀、復述、理解、創(chuàng)編,相互促進、融合共生的過程。學生通過閱讀故事學習復述,通過復述故事理解課文。復述故事與理解課文雙線并進,其中又以復述為重難點目標。由此形成單元教學目標體系,如下圖所示:
單元中的每一課教學都應該包含左邊方框中的三條目標,其中目標2又可以在兩篇精讀課文的教學中依據(jù)圖表信息的不同而分解為不同的具體任務。略讀課文則可以遷移運用前一篇精讀課文的圖表形式繼續(xù)幫助學生復述故事,從而體現(xiàn)復述方法的連續(xù)性與發(fā)展性。
(2)根據(jù)課后習題設計單元教學一般路徑。
按照閱讀、復述、理解、創(chuàng)編,相互促進、融合共生的原理,依據(jù)課后題的設計思考,本單元的教學具有如下一般路徑:
2.中觀設計,讓學生的復述能力在不同課型中螺旋增長
(1)精讀課文的設計要義。
本單元有兩篇精讀課文,分別是《慢性子裁縫和急性子顧客》《漏》,精讀課文是教材幫助學生學會學習的主要陣地。學習的路徑和方法則通過課后題來體現(xiàn)。所以本單元精讀課文的設計要義可以體現(xiàn)為:
①讀懂課后題之間的邏輯關系,讓教學活動順應學生閱讀心智。
②建立本課圖表信息與復述、理解課文內容之間的關系,讓訓練更聚焦。
③重視復述方法的指導與總結,幫助學生形成可遷移的知識技能。
(2)略讀課文的設計要義。
本單元的兩篇略讀課文分別安排在兩篇精讀課文的后面,其故事結構與精讀課文相似,如《方帽子店》和《慢性子裁縫和急性子顧客》相似,需要利用時間、人物的關鍵信息來幫助復述;《棗核》和《漏》相似,更偏重于對故事的地點和情節(jié)線索的梳理。因此,本單元略讀課文的設計要義可以體現(xiàn)為:
①喚醒學生前一課學習的經(jīng)驗,遷移運用到本課學習中。
②巧妙利用前一課課后題的圖表支架,繼續(xù)幫助學生練習復述,鞏固復述的能力。
③少講多練,讓學生在活動中體
會運用方法的樂趣。
3.微觀設計,走進每一篇課文,讓復述和理解相互促進
(1)分角色朗讀,抓住人物特點復述好故事。
分角色朗讀是三年級學生喜聞樂見的讀故事的形式,本單元的課文也都具有不同性格的人說不同話的特點,通過分角色朗讀對話,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故事人物,同時找到藏在對話中的關鍵信息,完成課后表格的填寫,為復述好這個故事打下基礎。
(2)學習創(chuàng)生圖表,依據(jù)圖表信息完整復述故事。
兩篇精讀課文分別提供了兩種不同的圖表范式,也就是把握故事結構的思考方法。根據(jù)這樣的提示,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學習略讀課文時,自己設計創(chuàng)生與精讀課文相似的圖表,讓故事結構更形象,便于學生理解故事,復述故事。
(3)靈活使用圖表,抓住細節(jié)復述故事的有趣之處。
利用圖表信息引導學生在整體講清故事大概內容的基礎上,還可以引導學生在起伏變化的圖表信息中發(fā)現(xiàn)故事的有趣之處,深入細節(jié),仔細品讀,講好故事。
(4)結合語言特點,讓復述更輕
松,讓故事更有趣。
本單元多篇課文屬于民間故事,具有民間故事的語言特點,比如《漏》一課中,就用反復、對應和口語化等語言形式讓故事好讀、好記,充滿趣味,結合語言特點,能讓學生的復述更輕松,也更有趣。■
(作者單位:重慶兩江新區(qū)教育
發(fā)展研究院/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責任編輯 張 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