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 雷杰能
2022年3月的仲春有點寒冷,當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再次襲來的時候,在英雄城南昌,萬眾一心打響了一場無硝煙的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南昌市紅谷灘區(qū)的教育人,積極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勇敢投身到抗疫一線。區(qū)教體局組織了17名志愿者,戰(zhàn)斗在管控區(qū)、封控區(qū),化身最美逆行者,彰顯了師德光輝。
組織17名機關干部志愿者上“疫”線
紅谷灘區(qū)是南昌市本次疫情防控的重點城區(qū)。為貫徹落實紅谷灘區(qū)委、區(qū)政府關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決策部署,紅谷灘區(qū)教體局組建了一支由17名機關干部組成的志愿者隊伍,奔赴鳳凰洲管理處鳳凰家園社區(qū),配合屬地社區(qū)高效完成核酸檢測工作。
3月中下旬,南昌迎來“倒春寒”,氣溫走低,寒風瑟瑟。17名志愿者卻憑著滿腔熱情,化身“大白”“大藍”,逆向出征,接續(xù)奮戰(zhàn),舍小家、顧大家,用高度的責任心和強烈的使命感守護著社區(qū)的安全,用真情和大愛書寫著一個個感人的故事,贏得社區(qū)居民的一致好評。
胡麗民:志愿者隊伍中年齡最大,但每天第一個到達社區(qū)點位
鳳凰家園社區(qū)是南昌市經(jīng)濟適用保障房、廉租房和拆遷安置房住宅小區(qū),共分A、B、C、D四個區(qū),居民人數(shù)多、流動性大,本地居民和外來人口雜居,給從嚴從緊加強社會面疫情防控帶來了困難。
3月24日,該社區(qū)發(fā)現(xiàn)核酸檢測陽性人員,立即被劃定為管控區(qū),其中A區(qū)4棟劃為封控區(qū),這給志愿服務工作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志愿者胡麗民是隊伍里年齡最大的一位,她家住灣里區(qū),參與志愿服務以來,每天堅持驅車20公里往返社區(qū)點位和家里,早晚通勤時間長達1小時。即便是如此高強度的工作,她也從未喊過一聲苦,時刻準備,隨時待命。
無論刮風下雨,她每天都是志愿隊伍中第一個到達社區(qū)點位的人,在這場疫情“倒春寒”里貢獻著自己的力量,感動和溫暖著志愿者隊伍里的每個人。
張小孟:把初心寫在行動上,把使命落在崗位上
“哪里需要,他就在哪里。”這句話是對志愿者張小孟最好的描述。信息錄入、卡點值守、管控宣傳、維護秩序等工作,他一個人身兼數(shù)職,不分晝夜、不管早晚,忙里忙外,全身心投入抗疫工作中,用奉獻和堅守筑起阻擊疫情的堅固防線。
被問到為什么當志愿者時,他的回答是:“我是一名共產(chǎn)黨員,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要把初心寫在行動上,把使命落在崗位上。”
熊尊:居住地被管控,主動向組織申請“不回家”到一線抗疫
3月25日,衛(wèi)東街道被劃定為管控區(qū),內(nèi)部實行“只進不出”管理,志愿者熊尊、王夢穎家住衛(wèi)東花園,如果這個時間回去,后面就不能出來做志愿服務了。為了不影響志愿者工作,他們主動向組織申請,放棄與家人團聚的機會,一心堅守在抗疫崗位上。
當時,恰逢熊尊兩歲的孩子連續(xù)幾天發(fā)燒,但他也始終沒開口向組織請假,一直堅守在抗疫一線勤勤懇懇、兢兢業(yè)業(yè)。有時,他勸阻居民不插隊,卻遭到居民辱罵等不文明行為,但他始終不惱不怒,盡職盡責,盡心盡力。
羅勇:上有老下有小,居住地被封控后選擇留下堅守志愿崗位
新建區(qū)是此次疫情的重災區(qū),志愿者羅勇家住新建區(qū),家里上有老下有小,是家里的頂梁柱。
新建區(qū)被封控后,他毫不猶豫地主動申請留下,一個人住在志愿服務點位附近的賓館,早出晚歸。盡管工作忙碌而辛苦,也無法照顧家人,但他沒有絲毫怨言,面對疫情毫不退縮,以滿腔熱情展現(xiàn)責任與擔當。
維護秩序志愿者:“南昌是我家,加入抗疫一線、為南昌加油我們義不容辭?!?/p>
“請打開昌通碼!”“請保持兩米線距離!”“請走這里!”這是志愿者朱才寶、周菁蕾、李燕凌、劉丹、陳瑋、張鵬等人守護在社區(qū)采樣隊伍里講得最多的幾句話,每天從早到晚、反反復復,嘴里喊著上千遍,平均在崗10個小時,但他們從未叫過苦、喊過累。
他們始終與醫(yī)護人員、社區(qū)工作者并肩作戰(zhàn),引導社區(qū)居民有序排隊、協(xié)助居民掃碼填寫信息、耐心講解注意事項、核查個人相關信息,為群眾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當問他們?yōu)槭裁串斨驹刚邥r,他們回答說:“南昌是我家,加入抗疫一線、為南昌加油,我們義不容辭。”
晚上加班時:“讓美女們先撤,我們這幾個大老爺們留下?!?/p>
面對晚上時常需要加班加點、繼續(xù)堅守崗位時,志愿者隊伍中的男同胞總是說:“讓美女們先撤,我們這幾個大老爺們留下?!薄拔覀兪屈h員,我們留下?!庇龅焦ぷ魅蝿諘r,志愿者隊伍里說得最多的是“我來”,話語簡單干脆又溫暖著彼此的心。
3月27日晚6點半,社區(qū)臨時通知晚上7點要進行醫(yī)護培訓,大家紛紛要求留下。最終,羅勇、朱才寶、陳瑋3名男同胞以居住在酒店近且方便為由留下來,羅勇還將培訓內(nèi)容拍成視頻,發(fā)給大家學習,并將現(xiàn)場學到的知識一遍又一遍毫無保留地教給大家。
信息錄入志愿者:每天配合醫(yī)護人員完成核酸檢測采樣超千次
在核酸采樣點信息錄入臺前,不停地抬頭掃碼、低頭操作確認信息上千遍,這就是熊靖芬、程林、廖青、楊仁貴、丁霖號、張小孟、王夢瑩等志愿者每天的日常工作。
在核酸采樣隊伍中,他們的崗位接觸面大、居民來來往往,疫情防控存在風險,但他們毫無畏懼,每天配合醫(yī)護人員完成核酸檢測采樣超千次,沒有出現(xiàn)一絲差錯。
有時,看到學生、老人、殘疾人或者行動不方便的居民,他們就會主動向前,熱心幫助;遇到?jīng)]有智能手機、不會掃碼的居民,他們就耐心引導,快速協(xié)助填寫信息、完成核酸采樣。
為了全心全意做好志愿服務,作為一名母親,廖青直接把孩子送往了親戚家……
楊仁貴、丁霖號:“這么多年爬的樓加起來都沒這幾天爬的樓多?!?/p>
為照顧上了年紀、行動不便的居民,需逐戶上門進行核酸采樣,但該小區(qū)住宅沒有電梯,爬樓梯對體力是嚴峻的考驗;同時,在疫情形勢不明的情況下,也存在著未知的風險。
楊仁貴、丁霖號2名男同胞主動請纓,承擔了這一重任。由于穿著防護服,汗水無法排出,從A區(qū)到D區(qū)、從1樓到6樓,一圈下來,他們的衣服都被汗水浸透了,他們詼諧地說:“這么多年爬的樓加起來都沒這幾天爬的樓多?!碑斁用駛儽磉_感謝時,他們總是微笑著回答:“不用謝,這是我們應該做的?!?/p>
疫情終將散去,春天如期來到。紅谷灘區(qū)教體局駐點在鳳凰家園社區(qū)的志愿者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擔當作為,堅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攻堅戰(zhàn),努力向組織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為保衛(wèi)家園貢獻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