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棲
心理健康者亟需用“鈍感力”這把剪刀,剪除失志之念、失德之欲、失格之為,讓生命之樹長青,使人生絢麗出彩。
所謂“鈍感力”,是指遲鈍的能力,讓自己的心變得不那么敏感,不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鈍感雖然有時給人以遲鈍、木訥的負(fù)面印象,但“鈍感力”卻是我們贏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大凡擁有“鈍感力”的人,都能理性看待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換言之,不太在意別人的看法。其實,看他人眼色行事,常在意身邊人的風(fēng)言風(fēng)語且以此左右自己的情緒,怕被輕忽、被嫌棄、被孤立,結(jié)果喪失了“自我”。
內(nèi)心過于敏感的人,一味祈求得到外界的認(rèn)可,通常會因為外界的壓力而選擇放棄主見和立場,左顧右盼,使自己活得很累。俗云:“生活就像一杯白開水,不論是冷是熱,只要溫度適合自己就好?!眲e人永遠(yuǎn)是你生活的旁觀者,自己才是你生活的掌舵者。況且每個人對生活的理解和追求存在差異,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未必是正確的,何以“削足適履”?
如何對待取得的成績?有無“鈍感力”會有截然不同的情形。倘若擁有“鈍感力”,你就會認(rèn)為這是依憑自己的良心和智慧,做了應(yīng)該做的事,當(dāng)掌聲和鮮花紛至沓來,你始終保持清醒頭腦,戒驕戒躁,再接再厲;而過于敏感者,則會忘乎所以飄飄然,“驕傲使人落后”么!
在日常生活中,或自身處置不當(dāng),或他人不予理解,受到批評、指責(zé)是常有的事。遇之,不煩惱,不氣餒,“鈍感力”可以屏蔽生活中所遇到的諸多不順,它恰似一種不讓自己受傷的力量?!扳g感力”不同于麻痹,后者是無能者自暴自棄的慣用伎倆,而前者則是積極有為者潛在的心理素養(yǎng)。適當(dāng)?shù)臑⒚摚軌虮苊庠S多不必要的麻煩,給心靈“減負(fù)”。當(dāng)下,生活節(jié)奏加快,競爭壓力加大,“鈍感力”不失為一種合適的人生態(tài)度和生活方式。
現(xiàn)實生活中沒有“常勝將軍”,成敗是人生的一種常態(tài)。把失敗看成人生的陰霾甚或滅頂之災(zāi),一遇見挫折就全然幻滅了所有的夢想,那只能是平庸之輩。挫折感是人的一種常見的對不順心事情的情緒反應(yīng),往往伴隨著憤怒、懊惱和失望,因為人在遭受挫折后,實現(xiàn)個人意志或目標(biāo)難免會遇到阻力。而擁有“鈍感力”則不然。
1914年12月,愛迪生的實驗室被一場大火無情地?zé)苫覡a,不止是經(jīng)濟(jì)損失200萬美元,就連珍貴的實驗數(shù)據(jù)也化為烏有。面對廢墟,愛迪生頗為痛心,但也極為鈍感:“感謝上帝,給了我從頭再來的機(jī)會。災(zāi)難有災(zāi)難的價值,要不是這場大火,以前的謬誤怎能被燒得一干二凈?”大火后的第三個星期,愛迪生發(fā)明了第一部留聲機(jī)。它充分印證了德國心理學(xué)家霍爾曼的一句名言:“成功更青睞受到挫折的心靈?!?/p>
心理學(xué)研究早就歸納了人的七種性格缺陷:一、自我貶損;二、自暴自棄;三、受害者心結(jié);四、頑固和一意孤行;五、貪得無厭;六、狂妄自大;七、極不耐煩。這些性格缺陷似都與有無“鈍感力”相關(guān)。心理健康者亟需用“鈍感力”這把剪刀,剪除失志之念、失德之欲、失格之為,讓生命之樹長青,使人生絢麗出彩。
摘編自《雜文月刊》2022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