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遠蘭
生物學課程是初中的基礎科目,能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自然生命,對生命產生敬畏與熱愛。生命教育旨在讓學生了解生命的意義,意識到每個生物都有自己的價值和存活的意義。因此,在生物學教學中,教師要遵循課程教學要求將生命教育融入課堂中,激發(fā)學生對生物學的學習熱情,幫助學生認識生命、珍惜生命,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生命觀。
一、生命教育的意義
生物學教學的目的之一就是明確人與生命之間的關系,通過生命教育引導學生探索自然,從而對生命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認識。生命教育是生物學教學的重要課題之一,許多教師對這方面的教育非常關注。在生物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將生物學知識傳授給學生,還要讓學生對生命價值有正確的理解,表達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
二、生物學教學中生命教育滲透措施
(一)在生物學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與生物學教學融合的主要方式在于教學內容的滲透。在設計課堂教學內容時,教師應重視生命教育的滲透,深刻理解教材內容,選擇合適的內容展開教育工作。教師不僅可以從教材中選取生命教育內容,還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對教材內容進行調整,引導學生熱愛生命,并發(fā)現(xiàn)生命之美。比如,教學“食物鏈”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了解生物學之間的關系,明白一旦食物鏈的某個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問題,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都有可能遭受重創(chuàng)。在設計課堂教學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生物鏈之間的關系,幫助學生消化知識;還可以從網上選取一些動物世界視頻,讓學生意識到生命的價值。視頻放完之后提出一些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視頻中看到蛇與兔子兩種生物之間有什么關聯(lián)?蛇與兔子是捕食關系,都是消費者,那么中間的生產者又是誰?那就是植物。通過這種提問方式讓學生逐步了解生物鏈之間的循環(huán)關系,從而激發(fā)學生對生物學知識的學習積極性。
(二)在生物學實踐活動中體驗生命的意義
實踐課程是生物學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理解生命意義有一定幫助。實踐活動教學中,對初中生了解生命意義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課堂上講的大部分都是理論知識,教師在進行生命教育滲透時始終有種鏡中花、水中月的感覺。而實踐課堂教育就不同了,能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感受生命的意義。比如,安排學生在小院內植樹、栽花,讓學生近距離觀察植物。每過一段時間,安排學生進行植物護理,給花草施肥、澆水等。學生可以在管理過程中記錄植物的成長與變化,參與花開花謝,總結植物成長規(guī)律,分享自己的實踐活動心得。在照顧花草的同時,感悟生命就是輪回,成長過程會受到很多自然的影響,學生參與其中,自然也會感受到生命的不易,從而對生命更加珍惜。教師在課堂教學之余也可以多布置一些實踐活動,安排學生去觀察外界的生命成長規(guī)律,激發(fā)學生探索生命的興趣。
(三)在生物學生命教育中利用信息技術
生物學課程中許多內容復雜、抽象,傳統(tǒng)教學方法無法讓學生想象出生命究竟有多精彩。教師在課堂中應貫徹創(chuàng)新思維,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展現(xiàn)出生命的精彩,吸引學生學習生物學知識。教師可以在生物學課堂上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模擬,將抽象化的教材內容形象化、具體化,方便學生直觀地感受和了解。比如,在教學“生物進化歷程”中,通過信息技術將生物進化的過程展示出來,讓學生了解生命在每個時期所展現(xiàn)出來的形態(tài)。明白在生物進化過程中必然會伴隨著生死,有的生物進化中被滅絕了,有的生物在進化中存活了下來。就像恐龍這種大型生物在進化中被滅絕了,猴子在進化中存活了下來,又演化出不同的品種。在自然演化過程中,每一種生物都在艱難生存,每一種生命都有可能會被歷史淹沒,成為化石中的一部分。在這場生物進化歷程中,學生可以提高生命意識,對生命產生敬畏。
三、結語
生命教育是生物學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教師在課堂教學時應重視這方面的教育工作。初中生對于生命還沒有形成完整的認識,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從教材內容、教學活動等方面融合生命教育,讓學生認識到生命的意義,尊重與珍惜生命。
參考文獻:
[1]宿海梅.淺談生命教育在生物學教學中的有效滲透[J].中外交流,2019,26(46):303.
[2]陳立沖.生命教育在生物學教學中的有效滲透[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9(44):94.
注: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guī)劃2021年度學科帶頭人專項重點課題“生命教育融入生物教學的實踐路徑研究”(編號:21ZXZD019)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