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霞 張國軍
肥胖是體內脂肪聚積過多,而呈現的一種狀態(tài)。在原理上也就是每日所消耗的能量小于每日攝入的能量,長久造成能量的不平衡,能量蓄積,脂肪堆積過多。
肥胖的診斷標準
肥胖的定義標準有好多,有國際標準、亞太標準、中國標準,目前比較接受的是體質指數(BMI)。BMI=體重(kg)/(身高)2(m2)。中國人BMI在18.5~23.9為適宜范圍,24.0~27.9為超重,28.0以上為肥胖。男性腰圍≥85 cm,女性腰圍≥80 cm為腹部脂肪蓄積的界限。
肥胖的病因
肥胖按病因包括原發(fā)性的肥胖,也就是單純性的肥胖,主要是遺傳因素、后天飲食的不合理或者是缺乏體育鍛煉等所造成的能量蓄積引起的肥胖。還有一種是繼發(fā)性肥胖,是由于一些器質性的疾病,如內分泌的紊亂或者是某些疾病的治療所引起的肥胖。
祖國醫(yī)學對肥胖的認識較早,《素問·通評虛實論》中曾指出“甘肥貴人,則高(膏)粱之疾也?!敝赋隽硕嗍扯囡嫞赂嘀鸭隗w內而致肥胖。朱丹溪認為“肥人多濕”,張景岳說:“肥人多有氣虛之證”,陳士鐸的《石室秘錄》有論:“肥人多痰,乃氣虛也則氣不能行,故痰生之?!崩顤|垣在 《脾胃論》中亦云:“脾胃俱旺,則能食而肥?!狈逝植∥恢饕谄⑽概c肌肉。
肥胖的并發(fā)癥
肥胖可引起許多不良的代謝紊亂和疾病。如高脂血癥、糖耐量異常、高胰島素血癥、高尿酸血癥、高血壓、冠心病、中風、動脈粥樣硬化、2型糖尿病、膽結石及慢性膽囊炎、痛風、骨關節(jié)病、子宮內膜癌、絕經后乳癌、膽囊癌、男性結腸癌、直腸癌和前列腺癌發(fā)病率均升高。呼吸系統(tǒng)可發(fā)生肺通氣減低綜合征、心肺功能不全綜合征和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嚴重者可導致缺氧、發(fā)紺和高碳酸血癥。肥胖與很多病有關系。所以肥胖可以說是百病之源,萬惡之首,祛除肥胖勢在必行。
中醫(yī)的肥胖分期
初期胃火過盛:常超量進食,消谷善饑,口干喜飲;月經前期,經血暗紫夾血塊,經泛時腹痛,肚腹脹滿,煩躁多夢,口中氣臭,大便秘結數日一行,身體猛然發(fā)胖。
中期痰濕停滯:多有痰濕停滯:胸悶氣短,暖氣嘔惡,喉中多痰液,善唾,腹脹不適,全身倦怠乏力,白帶淋漓,腰酸腿軟,喜臥惡動。
后期脾腎兩虛:多半導致脾腎兩虛。面色無華如浮腫狀,身體沉重,惡寒怕冷,四肢不濕,腹脹無力,下肢輕度浮腫,壓之有指痕,善睡惡動,食多乏味,心悸煩亂,腰痛腿酸,感情失常,性冷淡,月經拖后,帶下較多,夜寐有鼾聲,少動即自汗。
肥胖的自我調養(yǎng)
肥胖的一般調養(yǎng)
中醫(yī)認為,人為地增加運動量,少吃喝,多排泄。一般可通過膳食、運動甚至用中藥、穴位刺激等方式進行調養(yǎng)。肥胖癥控制飲食的原則是,早吃好,中吃飽,晚吃少。并且一定要配合多運動,最好是有氧運動,像快走或者慢跑,每天堅持半小時左右。減肥效果應該更好些。減肥治療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厭食、口渴、大小便次數增多、疲勞等反應,這些均屬于正常現象。減肥辨證為先,因人而異。并非采用千人一法的治療方法,而是在辨證準確的情況下再治療。所以不會出現“實者更實,虛者更虛”的減肥弊端。注意氣血的暢達,臟腑功能的平衡,在氣血的流通與臟腑陰陽平衡中求得健美,不會因為減肥而出現氣血虛衰,面容憔悴無華之癥。更不會出現常見的因服用減肥藥而引起的貧血、月經不調,記憶力減退,失眠,脫發(fā)等不良現象。減肥效果并非一勞永逸的,是通過對機體內分泌的調整而實現減肥的。想要減肥成功還需要長期反復治療。最好是堅持3個月以上的治療(特別肥胖的就需半年至一年)。減肥時會遇到一個減肥平臺期,因此在這個過程中不可以忽視,不可以放棄,還是需要堅持。
肥胖的食療和藥療
初期胃火過盛食療可選用蕎麥面。蕎麥俗稱:“凈腸草”,能開胃寬腸、下氣消積,有明顯降脂,降糖功能;綠豆芽、魔芋、西瓜皮、黃瓜、苦瓜、芹菜、槐花茶、青菜、赤小豆粥、鮮荷葉等當茶飯。藥物可選用生石膏、大黃、黃連、石斛、天花粉,三黃片、清寧丸等。同時要加強體育活動,如游泳、體操、健身舞等以加決消耗體內脂肪。
中期痰濕停滯食療可選用山楂、白薯、白蘿卜、梨、荸薺、菠菜、茴香苗、紅茶等。藥物可選用姜半夏、夏枯草、茯苓、澤瀉、血茅根、冬瓜皮、佩蘭、藿香正氣丸、平胃散、枳術丸等。
后期脾腎兩虛食療可選用鯉魚、冬瓜、綠豆、燕麥片等。藥物可選用炒白術、苡仁、杞果、淫羊藿、香附、肉桂、熟附子、肉蓯蓉、補中益氣丸、金匱腎氣丸等。
肥胖的穴位按摩
肥胖患者可自行按摩腹部穴位和肢體穴位,每個穴位按摩1 min,每天2次。
腹部穴位:中脘(臍之正中上4寸的任脈上)、下脘(臍之正中上2寸的任脈上)、 氣海(臍之正中下1.5寸的任脈上)、關元(臍之正中下3寸的任脈上)、大橫(臍之正中旁開4寸處),方中中脘、下脘可通治胃腑諸病,兩穴有理中焦,調升降的作用,氣海有補氣健脾作用,下部也是腸道,關元為任脈經腧穴,又是三焦之氣所生之處,氣海、關元培腎固本、調氣血,緩解機能退化,促進新陳代謝。左右兩個大橫穴,善治腸腑病證,具有調整脾臟功能,祛濕健脾,能驅散體內多余的脂肪、水分。
腹部是百病之源。腹部是最容易寒凝的地方,猶如中國的北方一樣。寒凝最容易使有形的物質特別是脂肪凝結積聚。所以腹部往往是首先形成肥胖的根源,長此以往痰濕瘀毒、脂肪寒凝積聚于腹部,堵塞經脈,造成經脈不通,氣機升降不暢,嚴重影響了經脈正常運行,腹部越積越大,甚至久積成病。在其腹部循行的經絡上選取一定的穴位按摩直接刺激胃腸本身就是治本之法。促進胃腸蠕動,排泄胃腸內容物,清理宿便,從而使陰陽平衡,氣血調和,最終達到減肥的目的。
肢體穴位:常用支溝穴、豐隆穴等。支溝穴在前臂背側,當陽池穴與肘尖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3寸;伸臂俯掌,尺骨與橈骨之間,與間使穴相對處取穴。豐隆穴在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8寸,條口穴外1寸,距脛骨前緣兩橫指,當外膝眼與外踝尖連線的中點。豐隆穴被古今醫(yī)學家所公認為治痰之要穴,按揉此穴可健脾和胃化痰,能祛有形和無形之痰。
總結
防治肥胖不僅可以滿足人們追求美觀的需要,而且可改善生存質量,減少威脅人類生命疾病的發(fā)生。防治肥胖對人類健康具有重大意義,也符合祖國醫(yī)學“治未病”的理念。近年來關于減肥的臨床報道較多,減肥已得到世界范圍的普遍認可。肥胖的自我調養(yǎng)也顯得尤為重要,經濟實用,易于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