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蒙
晚上10 點半,下班。
輕輕擼著手邊呼呼大睡的小貓,突然有個想法冒了出來:如果“蛋糕”不是我的小貓,它現(xiàn)在會和什么樣的主人在一起生活呢?
當然,現(xiàn)實中沒有如果。它現(xiàn)在在我身邊,是一只沒有煩惱的小貓,或許也有吧,在被我們控制住剪指甲、梳毛、洗澡的時候,或它因為調(diào)皮,被我們教訓的時候。
其實,爸媽對養(yǎng)寵物一事不太感興趣,而我從小就喜歡毛茸茸的小動物。印象中,我多次懇求兩位金主,讓我養(yǎng)一只小貓或小狗,但每一次都被無情拒絕。他們只是委婉告訴我“等你長大了,有能力照顧了,你再養(yǎng)”。從一開始被拒絕時只會生氣,到后來慢慢可以理解,我們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再為這個問題起過爭執(zhí)。
在那對萌寵渴望而不得的漫長的兩個十年里,我是怎么度過的呢?遇見流浪貓總會想要“綁架”回家,實在不行,摸兩把也行,為此我付出了打數(shù)次狂犬疫苗的代價。路過寵物店會逗留大半天,主動申請做志愿者。喜歡去有寵物的朋友家里,比如,晚飯后經(jīng)常邀請我媽一起散步至方禾阿姨店里,去逗一逗她家的泰迪小黑豆。
今年是正式參加工作的第一年。機緣巧合之下,我遇到了它。當時它才兩個多月,圓圓的大眼睛,毛發(fā)長而柔順。店員把它從玻璃櫥柜里抱出來,放到我手上,它就乖巧地窩在我懷里。確認過健康無恙之后我毫不猶豫把它帶了回來。雖然它是一只小母貓,甚至還是長毛貓,與我的“理想型”截然不同,我一直想要一只短毛的小公貓,因為好打理。但就在與它對視的一瞬間,我突然有些心跳加速,覺得這應該就是我的貓。很沖動,但也下意識做好了堅定的心理準備——不論以后會遇到多少麻煩,我都會好好愛護它的。
它大概能算是一個在“社會化訓練”課程上拿到高分的喵同學,乖巧黏人,見不到主人就要喵喵叫。不過,長大一點兒之后,獨立了不少。一直以為它是一只需要家人陪伴的小貓,但在相處中我逐漸體會到,我在陪伴它的時候,它也在陪伴著我,我們的陪伴其實是雙向奔赴的。
昨天睡前,看了幾章玉村豐男的《隱居的愿望》。其中有一篇寫到他的寵物狗離世,讀到“它們都在十六歲時過世”,想起了外婆家那只陪我和弟弟妹妹們一起長大的大黃狗,去年也離開了。
死亡與永別,是我至今極度害怕和無法釋懷的事情。悲從中來,一個沒忍住,我掩面而泣了。在淚眼模糊的視線里,我和一雙圓圓的大眼睛對視了。原本趴在床角自顧自不知道睡著了沒有的小朋友,聽到我的動靜,緩緩地朝我靠近,先是愣愣地看著我,然后慢慢地試探性地把頭靠在了我的大腿上。小蛋糕這一舉一動的溫柔,治愈了我難過的心情。
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份小感動,呵護身邊的每一份小美好吧。
責任編輯:黃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