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ta
南京,“六朝圣地”“十代都會”,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在南京人看來,南京老城南便是古金陵的縮影,被譽為南京之根。就在老城南的中華門西北側(cè),有這么一條百花巷,是明代遺留下來的生活區(qū)域,帶著最濃厚的金陵煙火氣。
據(jù)史料記載,明代時,百花巷本是老城南的花卉集市所在處,當(dāng)時名為“采花市”。每日清晨,南郊花神廟的花農(nóng)花販,肩挑花擔(dān),手提花籃,在集市上排列成層層花攤,出售季節(jié)花卉。有關(guān)花的習(xí)俗也在這里流傳下來,農(nóng)歷二月十二和九月十六分別被奉為“百花之神”和“菊花之神”的生辰,愛花之人紛紛前來,祈求花神賜福人間。
至于為何有了“百花巷”一名,要追溯一段壯烈的巾幗故事。相傳,明時巷內(nèi)有王府,府中兩位閨秀閨名為“大百花”“小百花”。在清兵入關(guān)時,姐妹倆先后投井,以示反抗。后人為紀念這一對愛國烈女,遂將“采花市”的兩條小巷子命名為“大百花巷”“小百花巷”。
想要進入百花巷,首先要經(jīng)過一條璇子巷,邁過古式樓門“過街樓”,便能望見小百花巷曲直深幽,青石路面配上青磚民居,再搭上各門各戶古樸的生活痕跡,這里是“于鬧市中取靜”的絕佳地點。
小百花巷1號院子的中間,有一處不可移動的文物,那是古井“普生泉”。井口磨得很光滑,上面留著幾道井繩勒出的痕跡,井的內(nèi)側(cè)是厚厚一層綠青苔。仔細一看,井欄刻有銘文,一面刻著“普生泉”三個隸書大字,另一面刻著“淳熙丙午邵永堅建”。整個南京,如今也僅剩這一處帶有南宋年號銘文的古井井欄。800多年風(fēng)雨飄搖,這口古井存留至今,仍被巷中人家共同使用,打上來的水無比清澈。其珍貴之處,不僅在于歷史悠久,更在于它維系著巷中人家的情誼。共住一個院子的十幾戶人家時常舉行“月光晚宴”:在月圓的夜里,聚在院子里,在月光下、古井邊,喝酒聊天,感慨細碎時光,暢談生活酸甜。
過了小百花巷,再往深處走便是大百花巷。大百花巷更寬一些,兩邊依舊是清一色的老房子,不過人卻多了起來。這里曾出過一位國學(xué)大師——程先甲,因為居住百花巷,所以自號“百花仙子”。他的一生很是傳奇,20歲中舉人,21歲創(chuàng)作《金陵賦》,此賦是研究南京民俗的重要文獻資料。清末時,精通音韻學(xué)和文字學(xué)的他任南京江南高等學(xué)堂教習(xí),后來成為早期漢語拼音的先驅(qū)之一。宣統(tǒng)年間,程先甲在百花巷11號購置了私人宅邸,宅子第二進的窗格下,鐫刻了一幅“二十四孝圖”,其中“臥冰求鯉”“望云思親”的圖畫,仍依稀可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