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曦 任瞳
明清時期,文人將焚香視為名士生活的重要標志,比如明人毛元淳在《尋樂編》中寫道:“早晨焚香一炷,清煙飄翻,頓令塵心散去,靈心熏開,書齋中不可無此意味?!狈傧銜r,幽靜的雅室中,置一座高香幾,幾上放香具,香煙從香爐中裊裊升起,居室內(nèi)頓生別致雅趣。
對于香文化的重視,使得香具成為文人書齋中最重要的陳設品之一。尤其是明清時期的銅爐在收藏市場上備受青睞,成交價格較一般文房用品更加突出。綜觀近三年來各家拍場的銅爐成交情況,在位列成交價前十位的器物中,明清兩朝可謂平分秋色,以明代銅爐身價更勝一籌,“ 清三代”的精品也有不錯表現(xiàn)。
明正德 銅阿拉伯文爐瓶三事
成交價:1129萬元
中貿(mào)圣佳2022年拍品
從榜單來看,在中貿(mào)圣佳2022年春拍及2021年春拍中,均有成套的明正德銅阿拉伯文爐瓶三事現(xiàn)身,分別獲得1129萬元、1720萬元的不俗身價。二者均為三件方器成套,且形、色、款識皆具明正德一朝的典型風格,為銅爐收藏中不可多得的佳品,位居銅爐成交價榜單前列也是情理之中的。
“爐瓶三事”即指香爐、香箸瓶、香盒三件焚香必備之器。據(jù)記載,古代焚香所用的香料與如今的線香香薰不同,多用香粉、香餅、香丸之類,所以需要香盒儲放。而香箸瓶中的火箸、香鏟更是夾取香料的必備之具。焚香時,中間放置香爐,兩邊分別放置箸瓶和香盒。用香箸從香盒里夾出香炭,點燃埋到香爐的香灰之中,然后用香鏟將灰面按平。古人對生活細節(jié)的要求可謂細致入微,“爐瓶三事”是和“陸羽造茶具二十四事”一般的清雅別致,因此對器物的講究有著相似之處。
以中貿(mào)圣佳2022年春拍中的這套銅阿拉伯文爐瓶三事為例,方爐、方瓶、方盒三件香具皆為方器,皮色統(tǒng)一為光潤瑩澤的棗皮紅,且開光內(nèi)鑄阿拉伯文的工藝細節(jié)皆一致,為明正德宮廷成套鑄造之器。三事以銅鑄成,紅色和棕色相互映襯,給人以不嘩眾取寵的素雅質(zhì)感。爐為扁腹朝冠耳式,盤口束頸,扁腹側(cè)出朝冠耳,中央如意形開光內(nèi),鏨珍珠地并飾阿拉伯文。爐下置四蹄足,腹內(nèi)毛膛素里,外底鑄工整的“正德年制”陽文篆書款,地子十分平整,可見制作之恭謹。此三事還配有成套的香鏟、火箸。
據(jù)了解,如此類阿拉伯文爐瓶盒三事多用于皇室內(nèi)府、賞賜功臣或作清真寺院陳設。在如今可查的收藏、拍賣記錄中,阿拉伯文爐、瓶、盒皆不鮮見,但能夠成套流傳的正德阿拉伯文爐瓶三事卻十分稀有。成套者典例可見于榮齋主人《鐘鼎茗香(三)榮齋清供珍賞》中的著錄,而市場上僅于香港佳士得、北京保利、上??飼r等往年拍賣中得見幾例,但皆為圓器,難見一例方器。今年在中貿(mào)圣佳斬獲佳績的爐瓶盒三事來源清晰,且為屈指可數(shù)的方器成套,因此得以創(chuàng)出高價。
回顧過往拍賣歷史,成套的爐瓶盒三事成交價均破了千萬元大關(guān)。2017年,北京大羿秋拍中也曾出現(xiàn)過一套明正德時期的銅阿拉伯文爐瓶盒三事,此套爐瓶盒三事皆為圓器,成交價高達4370萬元。由此可見,來源清晰且完整成套的爐瓶香具收藏價值早已為市場認知,而相較之前,近年來價格出現(xiàn)了回調(diào)。
值得一說的是,作為“三事”中必不可少的器物,香爐較其他兩種香具流傳時間更久,流通也更廣,而單件銅爐拍品本身就身價不菲。在銅爐成交價榜單中,榜上有名者除了規(guī)格之高,且大多出自名家舊藏。比如以753.25萬元成交的清乾隆蚰耳爐為王世襄舊藏,身價為414萬元的清康熙萬壽無疆鋪首缽盂爐曾為榮齋主人珍藏。
而再看2022年到目前釋出市場的銅爐,價格多保持在百萬元級別的水準,比如明崇禎長住丹丘筒式爐成交價為204萬元、明正德阿拉伯文鬲式爐成交價為136萬元、清初宣德款鬲式爐成交價為158萬元、清順治高云旗款沖天耳爐成交價為181萬元??梢哉f,明清銅爐拍賣行情在收藏市場整體較為低迷時仍熱度不減。令人不由得期待在接下來的秋拍中,以銅爐為代表的文房佳器又將會有怎樣的表現(xiàn)。
清康熙 萬壽無疆鋪首缽盂爐
成交價:414萬元
中國嘉德2021年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