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是誰、又是什么時候開始采桑養(yǎng)蠶的呢?
傳說,采桑是很久很久以前黃帝的妻子嫘祖?zhèn)飨聛淼?。嫘祖其人是否真實存在,不得而知。然而,很可能從那時起,華夏先民就在野桑樹上,觀察到了一種其貌不揚的小蟲子,酷愛啃食桑葉,還能結(jié)出又小又薄的繭。一旦把這種繭殼浸濕,就能拉出長長的銀色絲縷,可以捻成線,織就漂亮的綢緞。
于是,為了獲得更多美麗的衣服,古人積極地種植桑樹,把蠶移到室內(nèi)來馴養(yǎng)。桑樹也因此成了和人類關(guān)系最密切的植物之一。
桑葉可以養(yǎng)蠶,嫩桑葉能食用;桑樹皮可以作為造紙原料或用來制作繩索;桑樹的根部表面有一層薄薄的白皮,叫作“桑白皮”,是一味重要的中藥;桑木能做弓;桑樹可以用于庭植或大型盆栽;桑樹到了夏季,還會結(jié)出美味多汁的果實(桑葚)……大約因為這個緣故,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人們熱衷于在房前屋后栽種桑樹和梓樹(桑樹用來采桑養(yǎng)蠶,梓樹用來做器物),久而久之,“桑梓”甚至成了故鄉(xiāng)、家鄉(xiāng)的代名詞。
而桑樹呢,在為人類服務(wù)的同時,也沒忘記其他小動物。直到今日,桑樹依然堅持在自己身上養(yǎng)蠶——野蠶蛾媽媽會根據(jù)季節(jié)在桑樹上擇地產(chǎn)卵:春夏在葉背,秋天則在枝干,以卵越冬。剛孵化的幼蟲,模樣挺丑,胃口很大,它吃啊吃啊,越長越大。然后,它會在葉背吐絲結(jié)繭,隱蔽繭中化蛹,最后破蛹而出。桑尺蠖也在桑樹上生活。這種小家伙最大的特色就是爬行姿態(tài),爬的時候,會一下一下高高拱起身體,因此,江湖人稱“造橋蟲”。
等到夏天,桑樹結(jié)出桑葚,各種鳥兒、愛甜食的昆蟲等等也會趕來。對某些食客的到來,桑樹是非常歡迎的,因為它們可以把桑樹的種子帶出去——世界這么大,種子們也想去看看哦。
雍正皇帝胤禛,清朝諸位皇帝中最可愛最有個性的一位。他不愛運動,酷愛工作——據(jù)史書記載,一年365天,雍正除了生日那天會給自己放假,平時都是瘋狂加班無極限。因為沒時間出去逛,雍正愛上了玩cosplay,各種角色扮演,然后請宮廷畫師描畫,以寄托“世界這么大,我在畫里都看過”的理想。
在這些cosplay中,最有趣的當(dāng)屬一套46幅的《雍正耕織圖》。這套畫很可能是宮廷畫家陳枚所繪,它們清清楚楚地描繪了一連串自耕種到收獲、自采桑養(yǎng)蠶到裁衣等過程,既能當(dāng)連環(huán)畫看,也可以分開來看,每幅獨立成畫。畫中的主角自然是雍正本人率領(lǐng)的一家老小,包括福晉(當(dāng)時雍正還是四王爺,尚未登上皇位)。
注意看看下頁這幅《采桑》,那位清瘦的,留著標志性的胡子,準備筐中裝滿桑葉便一擔(dān)挑起的,大概率就是雍正本尊哦。
啃松果時間——
桑樹是雌雄異株的植物,無論雄樹還是雌樹,都會開花。桑樹的花基本上沒有花瓣(花瓣都退化了),很不起眼。不過,雄樹不結(jié)果,雌樹結(jié)果,果實被稱作“桑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