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軍
經(jīng)常大哭大鬧、施展小報復、一遇到媽媽就開始“作妖”……面對孩子種種“不乖”行為,你是否讀懂了背后的真意?
讀懂孩子行為背后的心理需求
大多數(shù)情況下,孩子做出的不是不良行為,而是“與其年齡相稱”的行為。他們不是故意做錯事,只是不知道怎樣做才是對的。遺憾的是,孩子又不懂得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若家長不懂得破譯孩子行為的密碼,片面地根據(jù)孩子的行為來看待他,就很容易導致問題的產(chǎn)生。
父母要更好地理解孩子的行為,就要知曉孩子不良行為背后的密碼:①尋求過度關(guān)注:希望得到父母的關(guān)注,獲得更多的愛;②報復:我很受傷,請認同我的感受;③尋求行為:讓我?guī)兔?,給我選擇;④自暴自棄:不要放棄我,請拉我一小步。
父母只有明白了孩子行為背后的意義,才能知道如何處理與孩子相處過程中產(chǎn)生的問題。
鼓勵孩子也要講究方法
破譯孩子行為背后的密碼只是第一步,接下來,要切實關(guān)愛、鼓勵到孩子是十分關(guān)鍵的一環(huán)。清代教育家顏元說過:“數(shù)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鼓勵是孩子智力發(fā)展的動力,建立自信的源泉,對孩子一生的成功與否關(guān)系重大。正確鼓勵孩子,不妨掌握以下四個要點:
1.用鏡像反映來進行鼓勵
在人與人的相處過程中,很多時候是一種鏡像反映。旁人對待我們的態(tài)度,不過是我們自己情緒和態(tài)度的呈現(xiàn)。對別人會心一笑,對方立刻報以微笑;有人打了個呵欠,細心的人就觀察到,很多人也跟著犯困起來。這是大腦皮層里的一種叫做鏡像神經(jīng)元的細胞在起作用。這種神經(jīng)元是儲存了特定行為模式的編碼,能不經(jīng)大腦反應(yīng),便迅速感知、反應(yīng)、映射、模仿。因而要進行有效的鼓勵,就要利用好鏡像神經(jīng)元這個工具。
2.需要注意自己的態(tài)度
想要真正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就要學會用孩子的高度看世界。蹲下來,把自己放在和孩子一樣高的位置,去感受他的感受,理解他的理解,讓孩子感覺到我們是真心在對他們,鼓勵他們。
3.要注意和表揚的區(qū)分
很多父母都會錯誤地將表揚等同于鼓勵,這是一個極大的誤區(qū)。因為表揚的指向是做事的人,它只認可結(jié)果。而鼓勵是為了讓孩子成為自己,是教會孩子肯定自己的每一次進步,是讓孩子學會用欣賞、尊重的眼光看待自己。判斷自己的話語是表揚還是鼓勵的最簡單的辦法是,問問自己,這是不是我們對待朋友(平輩)說話的語氣,是的話,一般就是鼓勵。
4.身體語言很重要
在溝通中,你說了什么話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是以什么樣的方式說的這些話。如果是嘴唇緊抿,雙手叉腰,那即使是說著我愛你的話,聽起來也毫無溫情可言;如果蹲下來,雙眼平視對方,搭著對方的肩,即使是不說一句話,對方也能感受到你的關(guān)注和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