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玉嬌
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圍繞核心素養(yǎng)問題展開深入探究,借助可靠的策略,幫助學生積累知識,促進閱讀能力的提升。在群文閱讀教學模式下,教師可以對多篇文章進行整合,然后引導學生進行綜合閱讀,鼓勵學生圍繞問題展開思考,歸納總結知識點。在課堂上,教師需要基于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目標,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活動。
一、組建閱讀討論小組
在指導學生進行群文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情況,建立閱讀討論組,引導學生通過合作方式進行分析和思考。
例如,在圍繞小說展開教學的時候,某小組的學生比較側(cè)重于分析“環(huán)境描寫作用”這部分內(nèi)容,但教師想讓學生圍繞《駱駝祥子》中“六月十五那天……永不起來”這一片段展開分析。在此環(huán)節(jié),教師向?qū)W生提出的問題如下:“通過閱讀這一片段,你有何感受?拉車人的生意是否會受到天氣的影響?”提出問題之后,教師鼓勵小組成員展開交流和討論。當學生精準回答了問題之后,教師繼續(xù)提出了問題:“祥子如果沒有和虎妞成親,那遇到這種天氣的時候,他會怎么活動呢?”有學生認為,祥子可能就會選擇休息了。也有學生認為,祥子還是會繼續(xù)出工的,因為他迫切地想買一輛屬于自己的車。在此過程,學生開始意識到“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在于,襯托故事情節(jié),突出人物形象”。最后由教師引導學生圍繞后續(xù)的情節(jié)展開分析“祥子有些膽怯了……”,問題提出之后,學生發(fā)現(xiàn)祥子最后還是出門了。“但是作者為何不直接寫‘天熱得發(fā)了狂……肚子里光光光地響動’而是要先把環(huán)境描述得那么清楚呢?”此時,教師趁機繼續(xù)提出問題:“這樣的環(huán)境描寫,能否將后續(xù)的故事情節(jié)引出來呢?作者老舍先生的情感是否寄托在其中了呢?”為了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分析,教師沒有要求學生立即回答問題,而是鼓勵學生繼續(xù)交流和討論。
二、組織閱讀交流活動
高中語文閱讀課堂上,教師不能采取灌輸?shù)姆绞浇虒W,而應該基于學科教學基本要求,注重對學生閱讀方法和技能的傳授。對此,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落實因材施教目標,制訂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將群文閱讀法應用到課堂上,能夠促進學生閱讀水平的提升。在主題班會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讓學生通過相互交流的方式,共同分析和解決問題,鍛煉學生的溝通能力,使得學生的思維得到拓展。與此同時,教師還需要注重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性學習思維,讓學生圍繞問題進行研討,促進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
例如,在史鐵生作品集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時間,引導學生自行收集資料。之后,教師可以在主題交流會上,引導學生進行交流和討論。這種授課方式,能夠有效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之間通過交流與分享,能夠達到取長補短的效果,促進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比如,在主題會準備階段,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圍繞《命若琴弦》《我與地壇》等文章進行自主閱讀,深入研究史鐵生的文學作品,全面把握文本內(nèi)涵。在引導學生進行交流討論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將學生的主體地位展現(xiàn)出來,尊重學生的想法。通過小組交流討論,學生則可以對史鐵生的生活經(jīng)歷有深入的了解。從作品中,學生能夠讀懂生與死,讀懂自我救贖,并且感悟跌宕的情感。有學生認為,史鐵生雖然身體存在缺陷,但同樣能夠創(chuàng)造價值,讓生命更加光輝。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主思考,挖掘?qū)W生的學習潛能,將主演的位置留給學生,讓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史鐵生作品的內(nèi)涵。借助這樣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發(fā)展,落實群文閱讀教學目標。
三、促進深入閱讀理解
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除了需要圍繞閱讀技巧展開講解之外,還需要突破理論學習目標,引導學生自主閱讀,鼓勵學生進行閱讀技巧的歸納總結,以此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發(fā)展。在指導學生進行文本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給學生一定的空間,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感悟語言文字之美。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圍繞某句話、特殊修辭方法等展開詳細分析,并做好相關記錄,然后再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解答,歸納總結課堂上的重要知識點,讓學生掌握必要的閱讀技巧。
比如在《荷塘月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圍繞文中的“瀉”“浮”“洗”等詞展開賞析,讓學生感悟語言文字之美。此外,文章中運用了多種特殊的修辭手法,包括比喻、通感等,這些修辭手法的應用,能夠讓語言更加生動,更加形象。學生在了解了這些特殊寫作手法的應用技巧之后,也能夠在后續(xù)的學習中,更快地了解修辭手法的應用價值,從而快速理解文本內(nèi)涵。
四、整合課內(nèi)課外資源
群文閱讀的材料主要來源于教材以及課外閱讀材料,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基于課內(nèi)外教學相互結合的目標,對閱讀資源進行深入挖掘,同時有效整合閱讀主題,拓展閱讀廣度,挖掘閱讀深度,讓學生把握閱讀主旨,使得學生的閱讀范圍得到拓展。在群文閱讀課堂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使得學生擁有自主閱讀機會,讓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得到有效調(diào)動。在群文閱讀過程中,學生能夠發(fā)現(xiàn)全新的世界,深入挖掘閱讀材料過程,學生的閱讀信心和成就感能夠得到強化。
例如,在《荷塘月色》《囚綠記》等名篇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shù)匾胝n外閱讀材料,包括郭沫若的《銀杏》、朱自清的《綠》等,通過群文閱讀的方式,指導學生進行拓展閱讀。在自主閱讀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了解到基本的理論知識,而且能夠深入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使得閱讀思路更加清晰。
五、引導梳理文章結構
高中語文教材中的篇目都是編者精挑細選后留下的,具有較強的探究價值。為了促進學生理解能力的發(fā)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圍繞同類型文章進行群文閱讀,以此梳理知識結構,感悟文本情感與內(nèi)涵。
例如,《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邊城》等文章有些共同的特點:一是都取材于經(jīng)典小說,都是優(yōu)秀的片段節(jié)選,有生動的故事情節(jié);二是作品中的人物有著鮮明的性格。閱讀課堂上,教師可以整合這些資料,引導學生進行群文閱讀,并設置如下探究目標:①借助閱讀方式,把握人物的語言、動作特征;②了解人物性格;③鑒賞小說人物形象,把握細節(jié)描寫的作用;④分析小說的基本要素。在閱讀課堂上,教師可以作如下指導:首先,引導學生圍繞文章進行自主閱讀,了解故事情節(jié);其次,引導學生完成思維導圖的構建,將人物性格、人物語言特點、故事概要等內(nèi)容進行梳理。當學生把握了人物性格特征,并完成了人物分析表的制作之后,他們就能夠深入理解文章內(nèi)涵。
總之,在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師可以運用群文閱讀策略,引導學生進行高效閱讀,使得學生能夠深入理解文本內(nèi)涵。高質(zhì)量的閱讀教學,能夠促進學生審美鑒賞能力、思維能力的發(fā)展,為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奠定基礎。
作者簡介: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實驗學校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