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建靚
在小學階段開展語文課程教學時,閱讀教學是其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教師需對其進行深入分析,確保能對學生進行更為有效的引導,提升整體教學效果。素質教育背景要求教師不僅傳授學生知識,還要重視學生思維的發(fā)展,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獲取知識。對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利用問題引導法,使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逐漸深入思考教學內容,理解教學內容的同時,實現(xiàn)思維的有效拓展,并且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本文主要從四個不同的方面應用問題引導法,保證語文教學活動有效性。
一、明確問題,促進學生自主探究
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強化教學引導具有重要的價值,可以使學生主動參與閱讀學習,強化學生各項能力,確保學生在閱讀中能獨立思考,進而保障學生具有更高的文化素養(yǎng),使其在閱讀中具有更高的能動性,提升學生文學素養(yǎng)。為了進一步明確小學語文教師如何更為高效地開展閱讀教學,筆者特此進行本次教學研究,希望能有效推進現(xiàn)代教育發(fā)展。
教師在落實、觀察和分析小學語文教學活動時,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自主學習時缺少明確的目標,整個學習活動比較盲目,學習效果較差。出現(xiàn)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是學生缺少問題意識,學生沒有努力的方向,閱讀課文也僅僅是瀏覽,對內容的了解停留在淺表層,而沒有準確找到問題的切入點,難以對問題展開深入分析和探究。因此,教師利用問題引導法進行教學時,應提出細致且具體的問題,學習目標明確,使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閱讀課文、分析課文,探索其中的中心思想,并且通過閱讀和分析解決問題;同時,學生還可以在閱讀后自主提出問題,學生之間互相討論,或尋求教師的幫助,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實現(xiàn)教學目標。例如,《觀潮》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出“在哪里觀潮?作者是按照哪種順序描寫此地景象?使用哪些形容詞描寫了潮水?”等。引導學生認真閱讀課文,進行自主探究,尋求答案,并在這個過程中掌握閱讀方法、分析方法以及語文學習方法等。教師利用問題引導學生,啟發(fā)學生思維,給予學生提示,使其學會分析問題,進而在這個基礎上對課文內容展開深入探究,既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又能使其掌握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使學生語文綜合能力與核心素養(yǎng)顯著提升。可見,教師將問題引導法合理應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利于對學生進行綜合培養(yǎng)。
二、利用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歸納總結
對課文內容進行歸納總結,是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一項重要能力。小學階段學生課文主要結構形式是“總、分、總”,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歸納總結就是一種“總”的能力。學生意識到歸納總結能力重要性后,可以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yǎng),使其閱讀理解能力有所提升。在學習課文時,教師需從課文的中心思想、作者情感以及人為背景等方面歸納總結,而后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和總結,找出句子之間、段落之間的關系,了解作者所采用的寫作手法。例如,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提出對此相關知識的想法,而學生想要回答這些問題就需要認真閱讀課文,并與自己所了解的知識結合,細致分析課文內容,總結課文的中心思想,并且體驗作者透過文字所抒發(fā)的情感。由此可見,教師利用問題引導法促使學生學會對課文內容進行歸納總結,能提高學生分析能力、總結能力,且在分析和總結的這個過程中,學生對課文內容產生深刻的印象,使其內化為學生自身的修養(yǎng)和素質,從而實現(xiàn)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目標,提升語文教學水平。
三、結合實際情況設計問題
小學階段的閱讀教學重點主要集中在詞語、句子的應用等基礎知識上,卻忽視了學習語文的最終目的,語文要應用于實際中,才能發(fā)揮其效果,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才能促使學生在實踐中得以提升和成長,然而實際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并不重視,因而限制了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教師應該把握語用訓練點,轉變教學思維,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因此,確立目標能使學生學習的閱讀思路更清晰。預習習慣的有效培養(yǎng),可以確保學生具有更高的閱讀能力,進而提升學生閱讀效率,使其能更為高效地完成閱讀任務。教師在具體實施教學活動前,需對學生進行預習方法的科學講解,引導學生基于導讀提示閱讀課文內容,使學生對課文具有更為深刻的理解,確保學生可以從寫作手法、標點符號、矛盾、難點、重點等方面質疑。強化課前預習,可以使學生對課文具有更高的閱讀欲望,進而保障學生在閱讀時具有更高的自信心,與此同時,閱讀還可以使學生充分了解閱讀內容的中心主旨。
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利用問題引導法,需注意學生的心理特點,為其設計一個能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問題情境,營造溫馨、舒適且能促使學生積極思考的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及學習熱情,從而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實施。教師在使用該方法時,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設計問題,并且對學生的好奇心和好勝心加以充分利用,使其能集中注意力學習。語文學習不僅僅是一門學科學習,更是一種文化學習,更要以提高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緊扣語文要素,設置閱讀問題,通過聯(lián)系生活實際,銜接課內外閱讀,整合讀寫,增強閱讀興趣,培養(yǎng)閱讀能力,發(fā)展文學素養(yǎng)。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其教學方式會很大程度影響學生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強化學生閱讀能力,可以對其進行良好閱讀習慣的科學培養(yǎng),還可以實現(xiàn)學生文化事業(yè)的有效拓展。教師如果想要提升學生閱讀能力,需對其進行良好閱讀習慣的科學培養(yǎng),只有引導學生主動閱讀,才能實現(xiàn)學生閱讀量的合理豐富,從而實現(xiàn)學生文化事業(yè)的進一步拓展。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而言,閱讀能力是其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在學生進行具體閱讀時,不僅能對齊知識素養(yǎng)進行合理豐富,還可以實現(xiàn)學生文化適應的有效提升,強化學生學科能力和學科思維。在這個條件下,學生在教師問題的引導下深入理解教學內容,進而提升其學習深度和效率。在設計問題時需要注意,教師要考慮學生的理解能力、認知水平、語文學習能力以及經驗等。例如,《田忌賽馬》教學中,為了能準確理解課文內容,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片段,而后提出田忌采用哪種方法進行賽馬?為什么?有哪些優(yōu)勢?學生在這些問題的引導下閱讀課文、探索課文,從中尋找答案,并且學生在解決問題后能獲得成就感,成功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的興趣,為教師后續(xù)開展教學活動打好基礎。由此可見,教師在運用問題引導法進行教學時,需從實際角度出發(fā),全面考慮各種因素,盡量提高問題質量,發(fā)揮其引導作用,進而保證語文教學質量和效率。
四、采用小組合作學習解決問題
小組合作學習是教師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時常用的一種方法,可將其與問題引導法相結合,優(yōu)化教學活動,并保證教學質量。在使用問題引導法時教師設計科學的問題情境,借此激發(fā)學生興趣,而學生則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研究和分析,爭取快速、有效地解決問題,這樣學生的思維被調動起來,使學生能在理解知識的基礎上加深印象。同時,為了能幫助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組,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教學。例如,《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教學中,課文的主要目的就是激發(fā)學生愛國情懷,使其牢記歷史,并為了祖國更好地發(fā)展而努力學習、努力工作、刻苦鉆研,重視學生健康思想的培養(yǎng),同時通過合理的問題教學對學生的科研精神進行塑造,使其成為祖國發(fā)展建設需要的人才。為了學生能深刻體會課文的內涵,教師不僅要提出問題,還要將學生分組,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展開深入分析,闡明自己的觀點,并說一說“為什么”,達到學生切實理解課文的目的。在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問題引導法教學中,要注意分組的合理性,即保證組內異質、組間同質,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積極性,并使優(yōu)等生帶學困生,便于學生整體學習質量和效率的提升;同時,還能在班級中營造和諧的生生關系、師生關系,便于教師開展多元化的問題引導法教學。
語文在小學教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問題引導法是一種科學且效果較好的教學措施,將其在語文教學中應用,能對課堂教學活動進行優(yōu)化,能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并且參考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能力等情況,可保證問題引導法順利實施、保證教學質量的提升,使其價值得到提升。對此,教師可以通過明確問題,促進學生自主探究、利用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歸納總結、結合實際情況設計問題以及與小組合作學習等方法,實現(xiàn)對問題引導法的有效、全面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