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彤彤
隨著學校體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素質教育愈加受到重視,體育課也朝著“健身性、興趣化、多樣化”發(fā)展,旨在全面提高學校青少年體質健康。而近期國家體質健康監(jiān)測表明,青少年耐力、力量、速度等體能指標持續(xù)下降,肥胖青少年明顯增加。健美操作為學校體育中發(fā)展普遍的運動項目,對促進學生的體質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到,在東湖中學健美操課中,教學內容主要為成套動作的練習,學生的動作質量一般,加上學校體育設施等條件不足,技術水平難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漸下降,通過實驗將交叉訓練法運用到中學健美操課堂中,試圖創(chuàng)新中學健美操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全面提高學生身體素質,提高學生在運動中的表現,培養(yǎng)其主動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
體育課程教學目標要求在內容、方法、組織、評價多樣化的基礎上,強化多種運動體驗,突出發(fā)展基本運動能力,培養(yǎng)學生自主健身習慣和行為。中學的健美操課程教學以大眾健美操為主,有一定的運動強度,符合中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同時也對學生身體力量、柔韌、協(xié)調等素質有一定要求。
交叉訓練是一種全新的運動理念,其訓練方式更貼近實際,分力量、柔韌、有氧三部分。主要通過力量和有氧的交叉練習方式,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其優(yōu)勢在于內容的選擇上具有多樣化,通過組合不同動作能達到不同的鍛煉目標;就訓練效果而言,能全面提升力量、耐力、協(xié)調、柔韌等身體素質。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中學健美操課運用交叉訓練法的可行性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在圖書館、中國知網進行相關論文的檢索分析,還查閱了《國民體質監(jiān)測標準》,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的有關青少年體質健康的相關文件信息,整合網絡、報刊、書籍等資料,為本文奠定了理論基礎。
1.2.2 問卷調查法
根據論文研究內容的需要,遵循體育科研方法,并向相關專家老師征詢意見,制定相關調查問卷,在實驗前對東湖中學學生關于健美操課的看法和體會進行調查,在2019年3月—4月期間對200名學生發(fā)放問卷并當場回收。問卷發(fā)放200份,回收182份。
1.2.3 實驗法
將東湖中學高一(7)班和高一(8)班80名學生分兩組進行教學實驗,實驗組學生采用交叉訓練法教學,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訓練法教學。
1.2.4 測量法
在教學實驗前和教學實驗后,對參加試驗的80名學生進行身體素質各項指標測定。
1.2.5 數理統(tǒng)計法
采用SPSS22.0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進行組內差異顯著性檢驗。
2 結果與分析
2.1 健美操課在東湖中學的現狀分析
2.1.1 健美操教學開展具體情況
通過實地訪問了解到東湖中學健美操課教學主要在高一年級展開,每周兩學時每學時45分鐘。在內容上以《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為指導,每學期開始列好單元計劃表,實踐課多以基本步伐和手位、中學生校園推廣套大眾健美操化組合技術學習為主要內容,游戲、課課練為輔助性內容,理論課以觀看視頻為主。
2.1.2 健美操教學場地和器材
實地考察了解到該學校能開展健美操課的場地有,400塑膠跑道、籃球場3塊、標準足球場、舞蹈教室兩個(木地板)、每個教室備有多媒體投屏儀(可上室內理論課)。健美操可用器材有,體操墊、杠鈴及杠鈴片、障礙物(標志筒、小欄架、繩梯等)、球類、彈力繩、花球器械等。
2.2 交叉訓練法在中學健美操運用的方案設計
2.2.1 實驗對象選擇
從東湖中學高一(7)班和高一(8)班中,各挑選40名性別、身高、體重、身體素質均衡的學生進行實驗干預,男生各10名,女生各30名,經比較兩組學生專項體能和身體素質無差別,實驗組學生采用交叉訓練方式教學,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訓練方式教學。
2.2.2 實驗組訓練內容設計
訓練分三個階段:基礎學習階段(1-4周)、素質提高階段(5-12周)、鞏固保持階段(13-16周)。
每堂課的準備部分以動態(tài)拉伸和練習基本步伐手位為主,充分熱身,既可以提高肌肉溫度,激活肌肉,又能達到鞏固健美操基本步伐和手位的目的,提高下肢動作地律動和手臂的控制能力,為健美操基本技術奠定堅實基礎。
基本部分采取力量訓練和有氧訓練相結合的形式(訓練內容見表1)力量訓練主要是徒手功能性動作和簡單的器械動作。有氧訓練內容選擇全國全民健身操二級有氧舞蹈規(guī)定動作(第二至第七)六個組合動作。力量訓練放在有氧訓練的前面,根據運動的生理學規(guī)律,運動初始以消耗體內的糖原為主,隨著訓練的進行,糖原被消耗殆盡,緊接著進行有氧訓練將動員身體內更多的脂肪以為身體提供運動能源。力量訓練的內容和強度,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和每堂課的目標調節(jié),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因材施教,從每個部位訓練內容中挑選兩到三個動作,改變動作組數、速率、間歇時間和組織形式來控制好強度,同時添加一些行進間和器械練習提高學生興趣。有氧訓練是課的主要內容,在學習新動作前通過多媒體的導入增加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也建立了動作表象,操化組合的學習在采用講解法、示范法、分解法等教學方法的基礎上添加新的元素,鼓勵學生通過自學和小組合作學習編排動作和練習。有氧訓練強度上設置中等水平,要有節(jié)奏持續(xù)性的鍛煉。
結束部分以靜態(tài)拉伸為主,運動后進行拉伸活動,可有效減少肌肉內乳酸堆積,拉長肌肉,避免肌肉堆積,塑造良好的線條,同時可以放松身心,緩解運動后疲勞,拉伸過程中引導學生采用正確的呼吸方法能使拉伸效果更顯著。
實驗時間共16周,每周兩次健美操課(周二、周五),時間為45分鐘,對照組按照常規(guī)的教學計劃進行健美操訓練,實驗組按照交叉訓練教學計劃進行健美操訓練,在16周的試驗周期內,飲食結構按照原來的不變。6A5495B5-E340-44B6-88A8-5316746722C2
2.2.3 對照組訓練內容設計
對照組的準備部分和結束部分同實驗組的教學內容、時間負荷均相同,基本部分基礎學習階段進行健美操基本步伐和手位組合學習,素質提高階段進行二級有氧舞蹈規(guī)定動作第二至第七組合動作學習,鞏固保持階段進行二級有氧舞蹈規(guī)定動作第二至第七組合動作串聯(lián)鞏固,在學習新動作前通過多媒體的導入增加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也建立了動作表象,操化組合的學習采用講解法、示范法、分解法等常規(guī)教學方法,通過單個組合和多個組合串聯(lián)練習,提高動作技術的熟練度和標準度,合理分組引導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自我學習和改正,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通過自學和小組合作學習編排動作和練習。有氧訓練強度上設置中等水平,要有節(jié)奏持續(xù)性的鍛煉。
2.3 交叉訓練法在中學健美操運用的實驗結果對比分析
2.3.1 專項素質各項指標測試結果分析
根據健美操項目的特點,選擇了6個指標結果做實驗前后的對比分析,包含了生理指標、體育測試成績和身體素質等方面,分別是體重、50米跑、跳遠、平板支撐、坐位體前屈、肺活量和操化組合量化評分。50米跑、平板支撐采用電子秒表計時,跳遠、坐位體前屈采用軟尺測量數據,體重采用電子體重秤測量,肺活量采用電子肺活量計。
經過16周的實驗過后,根據實驗組、對照組實驗后的數據對比(表3)可知實驗組學生各項指標明顯進步,身體素質指標均達到體質測試標準中上水平,說明交叉訓練有顯著的積極效果。
在體重方面,實驗組均值低于對照組。通過交叉訓練,學生的體重有了明顯的下降,p<0.05說明交叉訓練對體重有顯著性差異。交叉訓練可有效控制學生體重,能夠采用交叉訓練方式來改善中學生體重健康問題。
在50米跑、跳遠和仰臥起坐方面,實驗組的測試成績與對照組相比有了很大的提升。50米跑和跳遠(P<0.05)說明具有顯著性差異,這兩個項目主要考察的是學生肌肉力量和身體協(xié)調能力。仰臥起坐可以看出學生的核心控制能力,p<0.01說明具有極顯著差異,通過實驗我們可以看到交叉訓練后學生的肌肉力量提升明顯,動作力度明顯,身體核心控制能力更強,肌肉力量的增強也可以提高關節(jié)的靈活性和整體素質。因此,經過交叉訓練身體機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在坐位體前屈方面,通過均值可以看出,實驗后經過交叉訓練的學生柔韌性素質明顯比常規(guī)訓練的學生要好,且p<0.05,也說明了交叉訓練對柔韌性有顯著性影響??梢酝ㄟ^交叉訓練方式來提高學生的柔韌素質。
在肺活量方面,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得出p<0.05具有顯著性差異,因此可以說明,交叉訓練法相對于常規(guī)的訓練法來說更能顯著提高中學健美操學生的肺活量水平。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3.1.1 交叉訓練法對中學健美操學生力量、耐力、柔韌、速度、協(xié)調性等身體素質和專項能力有較大的積極影響
3.1.2 交叉訓練法的運用不受場地、器材等限制,時間、訓練強度和訓練內容可多樣化調整,具有趣味性和多樣性,能夠在較短時間內全方面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適合中學生課業(yè)多、活動時間不充分、學習興趣不強等現實情況
3.1.3 經過16周的訓練發(fā)現,沒有學生出現受傷、情緒消極、學習興趣不高等負面情況,交叉訓練法符合中學生體質特點和身心健康??梢允箤W生精神得到放松,提高練習興趣
3.2 建議
3.2.1 在課程中需結合健美操的項目特點,提前制定教學計劃,合理設計訓練內容,全面協(xié)調發(fā)展學生的身體素質各方面,調整好間歇時間,做到針對性提升學生身體素質的目的
3.2.2 兩種訓練方法對教學都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因此在教學中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掌握情況,適當調整計劃,綜合運用兩種訓練方法,使學生得到更合理有效的提高
3.2.3 在訓練過程中,結合學生的具體身心發(fā)展特點,科學設置運動強度,練習前仔細講解動作要領,規(guī)范動作,使學生快樂練習的同時注重安全,降低運動損傷發(fā)生的幾率促進其健康成長。
(作者單位:武漢體育學院)6A5495B5-E340-44B6-88A8-5316746722C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