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舸
安陽火車站始建于1905年,原名彰德車站,是京廣鐵路上一座百年老站,現(xiàn)隸屬于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
這里,也是豫北第一個黨組織“中共彰德火車站小組”誕生地。而今,走進安陽站售票大廳一側的貴賓室內,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塊深褐色牌匾,其上閃閃發(fā)光的黨徽和莊重的金色文字,在此起彼伏的汽笛聲中,無聲講述著那段歷史。
歷經百年歷史風云,這片熱土曾涌現(xiàn)出無數仁人志士,早期工人運動的杰出領袖、安陽鐵路革命先驅李震瀛,就是其中之一。
1900年,庚子事變,八國聯(lián)軍攻占北京城,光緒帝、慈禧太后等西遷逃難,轟轟烈烈的義和團運動在中外勢力聯(lián)合鎮(zhèn)壓下接近尾聲,華夏大地萬馬齊喑。
在那個黑暗年代,李震瀛出生在天津古皇庵一個貧寒小職員家庭。父親李永昌在天津一家銀行負責出納記賬,微薄的工資只夠勉強維持一家人溫飽。動亂的年代、貧寒的家境,非但沒有磨滅李震瀛的心志,反而磨礪出他堅強的意志。同那個時代的萬千青年一樣,他無比渴望通過讀書改變自己的命運。
努力終于得到了回報,1913年,13歲的李震瀛,以優(yōu)異成績考上天津最好的中學——南開中學。同年,周恩來從奉天(今沈陽)來到天津,命運把兩人的人生軌跡交織在一起。
周恩來是隨自己伯父周貽賡的工作調動來到天津,成績優(yōu)異的他也考入了南開中學。中學時代,周恩來讀書之外,熱心參加各種校內外事宜。除了班干部,他還擔任刊物總編、同學會會長等諸多職務。這位年長兩歲的校友,深深影響著李震瀛。
李震瀛是《新青年》忠實讀者,他和周恩來朗讀書中文章,學習先進思想,時常約上幾個同好一起討論交流想法。新文化運動喚醒了一代中國青年,李震瀛意識到,想要改變中國腐朽麻木的現(xiàn)狀,青年知識分子義不容辭,革命的火種在他心底悄悄點燃,只待一個時機,便成燎原之勢。
1919年5月,五四運動爆發(fā),振聾發(fā)聵的風雷聲震動了李震瀛。他走出校園,走上街頭,參與游行示威?!笆乃懒?,還我青島”,“外爭主權,內除國賊”,一聲聲響亮的口號響徹神州大地。
同年9月,李震瀛和多名進步青年在天津成立覺悟社,以“革心”“革新”為宗旨,以挽救民族危亡為己任。覺悟社邀請李大釗先生前來講學。
覺悟社的創(chuàng)辦受到李大釗高度贊賞,他與覺悟社成員進行了座談,對于打破封建隔閡、男女聯(lián)合組織尤為贊許,還對出版不定期宣傳刊物給予很大鼓勵。他向社員講述他的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大家收益頗豐。
此后,李震瀛進入南開大學深造,革命熱情愈加高漲,他將書本知識運用到實踐中,積極尋找發(fā)動群眾的辦法。
今天,天津市河北區(qū)宙緯路,坐落著一個青色磚木結構的平房小院,那就是覺悟社舊址。
1920年下半年,李震瀛前往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北京,在李大釗鼓勵下,加入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在北大,李震瀛開始更加系統(tǒng)地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
懷著革命熱情,李震瀛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他聯(lián)合包括南開大學、北洋大學、中西女校等十八所大學的學生進行游行活動。游行活動震驚了當局,下令抓捕包括周恩來、李震瀛等人在內的青年代表。身處陰冷潮濕的監(jiān)獄中,胸中革命的烈火卻未曾熄滅。
1921年7月,李震瀛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中共早期成員之一,從此他正式走上革命道路。
入黨后,李震瀛被派到上海任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干事兼《勞動周刊》編輯,這是在黨直接領導下創(chuàng)辦的第一份全國性工人報刊?!秳趧又芸烦霭婧?,受到工人好評,發(fā)行量最大時達到5000份。為配合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建立工會組織,領導工人罷工斗爭,《勞動周刊》經常配合發(fā)表不少反映勞工痛苦生產、生活的文章,包括對工人工資、每天勞動時間、勞動條件以及政治待遇、社會地位等各方面進行不同場景描述,并加以口語化標題,便于工人理解。除此之外,指導工人通過斗爭改善勞動條件也是《勞動周刊》刊發(fā)的重點內容。
李震瀛以解放工人思想、指導工人運動、為廣大工人發(fā)聲為己任,在刊物上發(fā)表自己的真知灼見,將個人命運同無產階級勞苦大眾的命運聯(lián)系在一起,對帝國主義進行強烈有力的抨擊。
得知工人罷工消息后,他歡欣鼓舞:“他們這樣團體的行動,真能表現(xiàn)出他們自覺自決的真精神,在中國勞動史上占有一頁重要的位置!”
工人權益受到嚴重損害時,他痛心疾呼:“你們是世界上最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們!世界上應當有保護你們的責任?!?/p>
除了為工人們發(fā)聲,李震瀛也用實際行動和工人們站在同一戰(zhàn)線。
1921年冬,洛陽隴海鐵路工人為反對比利時資本家裁人減薪、虐待工人等行徑,舉行了大罷工。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對此極為重視,時任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干事的李震瀛前往河南指導鐵路工人的斗爭。安陽為豫北工業(yè)重鎮(zhèn),有產業(yè)工人萬余人。作為鄭州鐵路工人俱樂部負責人,李震瀛對安陽工人十分重視,來到安陽車站,在工人的集體宿舍住下來。他同工人交朋友,宣傳鐵路工人俱樂部是為工人謀福利、保護工人切身利益、團結工友反對外國資本家欺壓和經濟剝削的戰(zhàn)斗組織。
工人們看到李震瀛一身工人打扮,講起話來很有學問,平易近人,都愿意聽從他領導。李震瀛搜集到安陽鐵路工人政治上受壓迫、經濟上受剝削的材料后,通過上夜校的形式,教育他們組織起來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統(tǒng)治。2CAFB781-EA37-44EC-B0FE-F395605116E4
在安陽鐵路工人初步提高階級覺悟基礎上,李震瀛和戴清屏等人先在安陽車站機務段開始組建鐵路工人俱樂部。經過短時間發(fā)動,登記報名參加俱樂部的有72人。戴清屏等還按李震瀛指示,同豐樂和寶蓮寺車站的工人聯(lián)系,在安陽車站附近一個棉花行召開安陽鐵路工人俱樂部成立大會。李震瀛到會詳細講述了成立工人俱樂部的宗旨,向工人們闡述:要爭取自由平等的權利,就必須團結起來,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封建軍閥,并宣告成立安陽鐵路工人俱樂部。
此后,李震瀛以俱樂部名義領導全站工人開展反壓迫、反剝削斗爭。俱樂部在工人中逐漸有了聲望,工人們開始認識到組織起來的力量。
李大釗在《中國工人運動的趨勢》一文中寫到:1922年初“關于京漢線的工會,大體上又分為南段和北段,這里工會組織比較發(fā)達,工人運動也有相當的成效?!?/p>
1922年8月,李震瀛回鄭州擔任鐵路工會秘書后,指派共產黨員、北京大學學生賀道培來安陽領導工人運動。
同年12月,李震瀛和工人運動中的積極分子戴清屏、解長喜、姚作堂三人成立了“中共彰德火車站小組”。從此,安陽鐵路工人擁有了自己的組織。
1922年,為反抗京漢鐵路鄭州機務廠廠長陳福海對工人的粗暴壓榨,工人們聯(lián)合起來準備舉行罷工。此時已是中共鄭州支部書記的李震瀛從洛陽來到鄭州,負責對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進行領導。
初到京漢鐵路工人們的工廠,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情況、聯(lián)絡群眾。李震瀛先是找到與中共有聯(lián)系的鐵路工人姜海士、高斌,通過他們來聯(lián)系工人們。他們經常閱讀為工人發(fā)聲的《勞動周刊》,總能在上面看到李震瀛的名字,也聽說過此前由他領導的幾次罷工均取得勝利的消息。為安全起見,大家在家中見面。李震瀛一進屋,姜海士和高斌就親切上前同他熱情握手,李震瀛爽朗一笑,就工人組織和罷工一事同他們了解情況,進行商討。
此后,有姜、高二人做幫手,李震瀛不畏艱辛,與工人交心、共同勞作,很快便憑借那份赤子真心,結交許多工友。
當時,很多工人沒有受過教育,不識字,對許多問題都無法很快理解。為了聯(lián)絡更多人,順便進行思想啟蒙,李震瀛買來紙筆、黑板,親自教工人們識字,學文化。
很快又有80多名機務工人和200多名養(yǎng)路工在李震瀛的鼓舞下,主動選擇加入京漢鐵路工人俱樂部,罷工隊伍迅速壯大。
有了一定群眾基礎,李震瀛趁熱打鐵,領導成立了京漢鐵路鄭州工會,并擔任秘書。隨后,他沿京漢鐵路,認真對工人做工作,開展工人運動。
在他不畏艱苦的努力下,不到半年,京漢鐵路上的江岸、廣水、信陽、保定等16處紛紛成立京漢鐵路分工會。
隨著分工會勢力日益壯大,李震瀛開始籌備成立總工會。
1923年1月5日,京漢鐵路總工會第三次籌備會在鄭州召開,與會人員認為時機成熟,應立即舉行成立大會。反動軍閥吳佩孚聞訊,電令駐鄭州軍隊阻止大會召開。他還下令,要求京漢鐵路局局長趙繼賢、京漢鐵路南段段長馮法等人對工人們的活動設法制止,甚至必要時允許使用武力。
2月1日清晨,鄭州全城戒嚴,軍警荷槍實彈,刺刀上冷光逼人,沿街排列,如臨大敵。會場被團團圍住,恐怖的氣氛在空氣中彌漫開來。
十點,李震瀛等人在離會場不遠處,被軍隊阻攔,雙方劍拔弩張,時機已到,成敗在此一舉!李震瀛奮力沖破軍警的層層封鎖,沖上主席臺。
面對一片嘩然,李震瀛毫無懼色,他目視前方,以京漢鐵路總工會秘書身份,向著在場所有人高呼:“京漢鐵路總工會成立萬歲!”
成立大會上與軍閥發(fā)生沖突后,黨在京漢鐵路的領導人及時召開會議,決定把總工會臨時辦公處南遷至漢口江岸,在京漢鐵路總工會領導下,進行全路總同盟罷工,抗議吳佩孚的鎮(zhèn)壓。
2月4日,總工會一聲令下,全路大罷工開始了。
為了振奮士氣,李震瀛發(fā)表了激昂演說:“我們這次大罷工,乃是為我們全勞動階級命運之一大關鍵。我們所要爭取的,不是什么工作時間,而是自由和人權!我們是自由和中國人民權利的保衛(wèi)者!廣大工友們!我們京漢鐵路工人的責任是如何重大呀!這個麻木不仁的社會,早就需要我們的赤血來熏染了!”他的話語猶如平地驚雷,長江水激蕩起一陣陣波濤。工人熱血澎湃,罷工運動被推向了高潮。
此后幾天,吳佩孚對罷工工人進行鎮(zhèn)壓,制造震驚中外的“二七慘案”,廣大工人受到迫害,工人斗爭的全部權益被剝奪,工會全部被封閉。李震瀛只能艱難做出抉擇:罷工停止。他不幸被捕入獄。出獄后,1923年春天,他和陳為人被派遣到東北,籌備黨組織,為中國革命早期發(fā)展作出貢獻。1925年,李震瀛受命到上海總工會工作,參與五卅反帝愛國運動領導工作。此后,1926年秋至1927年3月,他參與領導指揮了上海三次工人武裝起義,推翻北洋政府在上海的統(tǒng)治機構,成為新組建的市政府臨時委員。
1931年6月左右,李震瀛在上海被國民黨反動派抓捕,關在上海龍華監(jiān)獄。在監(jiān)獄中,敵人對李震瀛進行嚴酷審訊,李震瀛不肯妥協(xié),也沒有暴露身份,最后被無罪釋放。當時,他已極度虛弱,肋部和腿部皆有重傷。
1932年12月18日晚上,李震瀛回到闊別已久的天津老家。因為經濟條件困窘,無力到醫(yī)院手術治療,他身體狀況不斷惡化。1938年4月,李震瀛病倒了。5月7日,這位革命先驅走完自己38歲的人生。
李震瀛去世后,中共彰德火車站小組仍舊在斗爭中發(fā)展。隨著車站第四次建立黨支部,7名黨員率領全站96名職工積極行動,迎接新中國勝利的曙光。在李震瀛精神感召下,大家冒著紛飛的炮火,與窮兇極惡、負隅頑抗的敵人斗智斗勇,保護了包括機車、客車、貨車、電臺、電話機在內的一大批鐵路器材,排除障礙,保障安陽站鐵路運輸暢通無阻,為京漢鐵路全線修復通車,支援解放全中國,做出貢獻。
今天,從鄭州站東廣場出站,不遠處就能看到鄭州市地標二七紀念塔。這座雙塔式建筑,正是為了紀念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而建。李震瀛的革命精神化作點點星火,播撒在中原大地,點亮后輩們的前進之路,激勵他們踐行鐵路人的承諾,勇?lián)乱淮F路人的使命。
(作者單位:新鄉(xiāng)電務段)
責任編輯 華南2CAFB781-EA37-44EC-B0FE-F395605116E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