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顯秀
夜幕降臨,鄉(xiāng)村路旁的燈次第亮了起來,點亮了一幅幅詩意的畫卷。晚飯后,我獨自走在小路上,暖暖的燈光透著月光照在身上,照在腳下光滑的水泥路上,不禁想起昔日小路的模樣。
昔日鄉(xiāng)村的小路是土路,它總是以沉默的方式,安靜地躺在村莊與村莊之間。它蜿蜒瘦長的身體,曲曲彎彎,凹凸不平,中間常常有兩道車轍,趕車的農(nóng)人們就叫它“車道溝”,像鄉(xiāng)村的皺紋,鐫刻在鄉(xiāng)村的記憶深處。路窄,彎多,坑洼不平。晴天灰,雨天滑,是鄉(xiāng)村土路的主要特征。小路很窄,中間的車道溝較深,人能走的就是車轍兩邊的土埂子。有時一個人走在上面也十分勉強,要是兩人并肩而行,那就難免磕磕碰碰。一不留神就會踏進車道溝里,鞋子常常被污水沾濕,有時不小心還會崴了腳,甚至摔個跟頭什么的。在這樣的路上,騎自行車也是高難度的技術(shù)活,不是人騎車,很多路段常常是人扛車。如遇到雨天,為避開稀泥和水洼,找一席落腳之地,行人常常左避右讓,上蹦下跳,前奔后突,猶如雜耍,一不小心就有人仰馬翻的危險。小汽車到此,常常也是望路興嘆,寸步難行。
鄉(xiāng)村的土路,“彎彎繞”也很常見,七扭八歪也不值得大驚小怪。最惱人的是高低不平,有的路上要經(jīng)過一些沙灘、土包、草堆、水洼……這可都是非繞不可的障礙。到了這些地方,上坡難,下坡也難。上坡時,趕車人要抖擻精神,甩起粗壯的大鞭子,不停地大聲吆喝著,大車才能吱吱扭扭地爬上坡去。下坡時,趕車人要緊拉韁繩,像蝸牛一般緩慢前行。無論上坡下坡,人坐在車上,總是擔(dān)驚受怕,身體被顛簸得左搖右晃,時而發(fā)出一陣陣驚叫聲,也是很常見的事。那時的土路,實在是令人尷尬和難堪!
鄉(xiāng)村土路最怕夏天的大雨,土路沒有路基,有時比兩旁的莊稼地還要低。一旦趕上連陰雨,土路就成了泥濘一片。要是大車走進去,那就真是寸步難行了。人走進去,兩只腳也會陷進車道溝里,難以自拔。要是讓大水把土路沖垮了,那可真的麻煩了。鄉(xiāng)民們自動行動起來,就得憑著自發(fā)的團隊精神,要花九牛二虎之力,經(jīng)過十天半月的努力,才能把道路修通。
不知什么時候,鄉(xiāng)村的小路變寬了,變平了,變美了。土路變成了水泥路。昏暗的路燈變成了靚麗的照明燈,推車、馬車、牛車、自行車變成了摩托車、三輪車、農(nóng)用車、小轎車。如今,路的兩側(cè)樹木成行,綠草如茵,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大大小小的商店都以醒目的廣告吸引著顧客,商品琳瑯滿目。在寬闊的路上,各種車輛川流不息,來去匆匆,一派繁華景象。
如今,家家門前都美化綠化,在路的兩旁植樹、種草、種花。樹一年年長高長大,樹蔭下擺放著些石桌石凳,路面換上新衣,四圍是遼闊的田野。清晨,路旁的古樹下有人在練太極、下棋、跑步……傍晚時分,這里變得熱鬧非凡,路邊廣場上,廣場舞隊盡情演出,孩子在路旁嬉戲,也有人把吊床綁在兩棵樹之間,躺在上面晃呀晃……有的人家在院墻上掛上別致的竹籃,精心地栽上幾株花,有的半開,有的全都開,五顏六色的花如詩如夢,開得張揚,開得燦爛,像云霞落在了枝頭,像彩蝶在綠葉間逗留,像少女緋紅的臉頰嬌柔含羞。微風(fēng)拂過,那馥郁的芬芳更是沁人心脾,鄉(xiāng)村小路也因此變得姹紫嫣紅,春意盎然。
如今,無論是清晨還是黃昏,越來越多人走出家門到小路散散步、聊聊天。他們神采奕奕,悠然自得。有坐著輪椅的老人,有踏著滑板的孩子,有邊跑步邊聽音樂的年輕人。漫步在鄉(xiāng)村小路上,看著這挺拔蔥郁的樹,看著蓬勃生長的莊稼,聽著蟬鳴和蟲語,嗅著花香,倍感輕松,愜意,說不出的興奮,所有的煩惱都煙消云散。
常言道:道路通,事業(yè)興。如今,變化的不僅是鄉(xiāng)村小路,還有屋舍田園,當然,最美的要數(shù)村民們的笑臉。
責(zé)任編輯:李軍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