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泰山是我國五岳之首,其風景雄奇秀麗,山體上坐落著多處氣勢恢宏的建筑群、碑碣石刻等,曾被古人崇拜,一度成為帝王告祭的神山。泰山古建筑集美學、雕刻、風水學等于一體,凝聚著古人的技藝與智慧。斗母宮,作為泰山古建筑群中最古老、規(guī)模最大、最幽靜、布局完好的重點景觀建筑群落之一,其建筑院落布局嚴謹,主次分明,古樸大方,莊重不失靈巧,文化內涵深厚,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價值?;诖耍疚膶Χ纺笇m的古建筑群進行分析考述,探討其文化價值,僅供相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泰山;斗母宮;古建筑群;文化價值
斗母宮位于龍泉峰下,正因龍泉峰之水環(huán)繞宮墻注入中溪,所以古有“龍泉觀”之稱,與泰山雄偉壯麗的景觀完美契合。斗母宮是一處佛道融合的宗教場所,其奉祀空間肅穆莊嚴,又融合園林空間的巧妙靈動,使泰山的道觀景觀別具一格。
一、斗母宮古建筑群的悠久歷史
公元1542年德藩重建。公元1621—1627年,斗母宮荒廢凋敗,朝廷請比丘尼性江及其弟子前來主持,并主持寺院一切修繕活動。修葺了斗母正殿,在正殿東修建白衣殿,并修建了門戶和宮墻,后增設塑像,名傳四方。公元1666年,朝廷又擴建斗母宮,修建了配殿,并在內塑造觀音以及送生娘娘的塑像,其后百余年間聲名遠揚。公元1673年,朝廷于正殿后修建了碧霞元君殿,在中院的東側,另外建了一座配殿。道觀成了尼姑庵后,尼僧眾多,香火旺盛。公元1736年,重修斗母宮東、西配殿。公元1788年,創(chuàng)修鐘鼓樓,其時參與官員眾多,是影響重大的一次善舉。1903年,以斗母宮不守清規(guī)為由,遣歸全部宮尼,恢復古名龍泉觀并改由道士主持。1914年,孔令貽與張勛等為求子,重修泰山斗母宮。新中國成立之初,泰安市成立了“泰山整修工作委員會”,開始重新修整斗母宮。
二、斗母宮重點建筑
(一)寄云樓
寄云樓依中溪而建,院內的數(shù)間禪房依東西排列。其構架完全以十余根方形石柱撐起,下層似地下室,上層則四周環(huán)廊鏤空,雍容氣派,巧奪天工。之所以取名“寄云樓”,是因為上空常有“祥云”寄留于此,景色壯觀奇特。
(二)斗母殿
斗母殿為中院正殿,以祀斗母而名;3間,面闊10米,進深8米,通高8.2米,建在高0.7米的臺基上。內柱八棱形柱礎,老柱覆盆式柱礎?;彝呶寮褂采巾?,檐下用蓮花盆形支托,其上半部浮雕花卉人物圖案。殿中正間設須彌座式神臺,但是在“文革”時期被毀壞,現(xiàn)在供奉的是明代銅鑄一體地藏菩薩造像,高3.3米,威嚴肅穆,端坐于蓮花寶座之上。2005年,建了佛龕,并在新增設的供桌上雕刻“十二元覺”樣體,總體彩畫貼金,殿內豪邁大氣、金碧輝煌。
(三)白衣殿
在斗母殿的右側,南北方向的殿宇名為白衣殿,原來殿內供奉的是觀音、文殊、普賢諸菩薩,于“文革”期間被毀壞,2001年得到修葺,于殿正中塑造了四首四面斗母坐像以及兩尊侍女像。又于2006年在斗母神像左右及后殿墻壁上,運用圓雕、透雕等多種雕琢手法在品質極好的香樟木上刻下“十二元辰”真容圖。
(四)碧霞元君殿
入垂花門建立了一座長3.3米,寬3.7米并刻有《臨濟正宗比丘尼世系圖》的影壁墻,后院坐北朝南的殿宇就是碧霞元君殿。殿前鋪設了八九級臺階,東、西分別為東配殿、西配殿。正殿正中央供奉的是碧霞元君,左為“送生娘娘”,右為“眼光奶奶”。古人相傳非常靈驗,“送生娘娘”送子送福,“眼光奶奶”為百姓指路明見。三尊銅像衣紋華麗細膩、栩栩如生,非常罕見且珍貴。
(五)龍泉亭
龍泉亭建于高臺之上,三面石柱環(huán)繞托脊。站在亭內向北可以看見中溪,向東則可觀賞“三潭疊瀑”,遠眺可觀雄偉蒼峻的龍泉峰,也因故取名“龍泉亭”。龍泉亭前有一片竹林,清靜幽美,西面小院內雕有花草鳥魚,甚是精美。
三、斗母宮古建筑群的價值
(一)歷史價值
斗母宮之所以名聲遠播皆因祭祀斗母,對斗母的尊崇源于古代人們對北斗的崇拜心理。斗母的塑像類似于佛教中的千手千眼觀音,在道教中也是別具一格的。斗母身有四頭八臂,其中一頭四面,象征著其臨制四方;八臂,象征其主宰萬物命運的權威,具有重要的宗教文化內涵。
斗母宮曾經(jīng)深得明清兩代皇室的重視,作為護國祈福、祭祀的場地,見證了宗教信仰是如何被封建統(tǒng)治階級用來鞏固政治的。
歷史上,很多名人都會因斗母宮的名氣或者宜人的風景來此瞻仰、祭祀、采風等,這對相關研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藝術價值
斗母宮的建筑設計別具一格,用料考究,其構造、裝飾無不蘊含著傳統(tǒng)建筑內涵,石雕、木雕、樓雕、磚雕等多種藝術雕刻手法以及活靈活現(xiàn)的形象,包含人們美好愿望的彩繪,體現(xiàn)了我國建筑技藝的精湛,極具審美價值和藝術價值。
斗母宮的建筑反映了極高的園藝水準,將宗教信仰融入園林風景中。斗母宮古建筑群的殿宇、亭臺、流泉、山峰、古樹等,共同構成了清幽靜美的環(huán)境,也充分體現(xiàn)了道教精神。
與斗母宮古建筑群相關的碑文、題記等,飽含我國傳統(tǒng)文化意蘊,對我國古代文學以及篆刻藝術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例如《泰山小史注》、王韜《淞隱漫錄》、“妙香”等。
(三)社會價值
斗母宮擁有悠久的歷史,從而吸引眾人前來觀仰,是重要的旅游資源。人們在游覽參觀的同時,可以深刻感受泰山文化以及民族精神,激發(fā)對古建筑的崇拜和保護之情,有利于延續(xù)歷史文脈。
四、結語
泰山斗母宮古建筑群是我國的歷史瑰寶,是文化精神載體之一,可讓人們感悟到其獨特的傳統(tǒng)文化魅力,為古人曾創(chuàng)造出如此精巧的建筑而自豪,為保護中華文化的發(fā)展貢獻力量。
作者簡介
濮麗,女,1978年1月生,女,泰安市泰山風景名勝區(qū)管理委員會虎山管理區(qū),文博館員,本科,研究方向為文物保護技術、文物管理。
參考文獻
[1]吳怡林.泰山斗母宮景觀環(huán)境研究[D].泰安:山東農業(yè)大學,2019.
[2]吳怡林,李清揚,王洪濤.泰山斗母宮空間環(huán)境藝術手法探析[J].古建園林技術,2020(1):15-20.A1001067-8B10-4B31-A128-573DAC0016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