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騰
葛兆光先生為了說明“思想史中的層層積累”,借用過“酒中添水”的比喻:
朱熹曾經(jīng)舉了一個僧人的話說,“今人解書,如一盞酒,被一人來添些水,那一人來添些水,次第添來添去,都淡了”。朱熹不同意這種看法,便反過來說,“愚獨以為不然,佛氏原初本是淺薄,今觀其所謂如來禪者可識已,其后吾儒門中人逃至于彼,則以儒門意思說話添入其中,稍見有敗缺處,隨后有儒門中人為之修補增添,次第添來添去,添得濃了,以至不可窮詰”。(《中國思想史·導論》,97 頁)
兩個比喻針鋒相對,值得玩味。查《朱子語類》,卷一0三確實提及僧人之喻,但朱熹只說:“他禪家盡見得這樣,只是他又忒無注解?!蹦敲矗降资钦l說的“添得濃了”?答案是晚生于朱熹四百八十年的黃宗羲。清刻《 宋元學案》卷三四“曾漸”條,附有梨洲案語:“朱子曾舉一僧語云(中略)。愚獨以為不然……添得濃了,以至不可窮詰。而俗儒真以為其所自得,則儒淡矣??蓢@也!”這里的“愚”正是黃宗羲本尊。梨洲治學本受劉宗周影響,加上父仇閹黨中人耽于禪悅,故而終身排佛不遺余力,上引案語正見得他對俗儒說禪素無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