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淑曄
摘 要: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的目的是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育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思想感情,使他們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睂W生的語文學習能力簡而言之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小學低年級是學生語文學習的啟蒙時期,也是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關鍵入門時期,更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難點。
關鍵詞:小學語文;低年級
一、重視學生聽的訓練,打好語文學習的基礎
(一)立足于課堂,培養(yǎng)聽的習慣
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不太集中,專注學習的時間相對較短,在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認真聽課顯得格外重要。教師要教給學生聽的方法:聽課時眼睛要注視老師或發(fā)言的同學,聽清他人說的每一句話,聽完后舉手發(fā)言,不要隨意打斷別人的話語。凡是能按要求聽課的,能在其他同學發(fā)言的基礎上進一步補充回答問題的學生,都給予相應的獎勵。
(二)注重聽記訓練,增強學生聽課的注意力
首先,通過課文朗讀,加強學生聽課的注意力。語文課堂上朗讀課文采用多種形式方式,如聽錄音朗讀、看視頻配音朗讀、教師范讀,學生齊讀或“開火車式”朗讀……無論哪種朗讀都要求學生全神貫注地聽,要求學生在認真聆聽朗讀后,完成相應的課文朗讀訓練。
其次,通過聽短文朗讀的錄音,完成語段閱讀訓練,培養(yǎng)學生聽課能力和提高學生聽課質量。課堂教學中,教師依據(jù)課本單元主題內(nèi)容,選取適合主題的經(jīng)典故事或經(jīng)典短文朗讀錄音,讓學生聽經(jīng)典錄音后,完成相應的閱讀訓練。
二、注重學生說的訓練,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說就是能正確使用語言,有效地組織語言表情達意,同時能運用姿勢、表情以增強語言表達的能力。小學一二年級的語文課文相對比較淺顯、易懂,學生們學起來也較為容易。
針對一二年級語文教學的特點,首先采用仿照課文的句子,鼓勵學生造句。如學習《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課時,可以設計這樣一道練習題:照著“吃水不忘挖井人”寫句子,“過橋不忘;吃菜不忘;穿衣不忘;不忘”。通過這樣的訓練,不但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而且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發(fā)散思維。
其次,鼓勵學生續(xù)編課文,講故事。一二年級語文課文中童話故事類的課文較多。針對這些課文故事情節(jié)生動、富有想象力的特點,在教學中采用續(xù)編故事的形式訓練學生說的能力,在講故事中學生的想象力、思維力以及口語表達能力都得到了鍛煉和提高。
再次,利用統(tǒng)編語文教材中“口語交際”訓練,集中訓練學生說的能力。平時課堂教學中,教師把口語交際課作為訓練學生說的主陣地。如《做手工》這課是部編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中的口語交際內(nèi)容,本課旨在通過活動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同時養(yǎng)成認真傾聽的習慣。在交際活動中引導學生抓住主要信息,聽清關鍵內(nèi)容,逐步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三、鼓勵學生多看、多讀,養(yǎng)成讀的習慣
蘇霍姆林斯基說:“學會學習首先要學會閱讀,一個閱讀能力不好的學生是一個潛在的差生?!绷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小學低年級的學生要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背誦優(yōu)秀詩文50篇(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萬字?!睂τ诘湍昙墝W生來說,課外書的閱讀較為困難,但是知識重在積累,對學生的閱讀習慣也要從小抓起,培養(yǎng)他們的語感,先學習他人的語言,再內(nèi)化成自己的語言。教師必須多角度、多創(chuàng)新布置閱讀任務,引導學生開展課內(nèi)外閱讀,拓寬視野,豐富知識,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在課內(nèi)教師要引導學生將課文中的好詞佳句找出來,多讀多記,不但能進一步感悟課文的主旨,而且也為學生以后寫作打下基礎。在課外要求學生多讀課外書籍,廣泛了解各方面的知識,設立班級“讀書微信群”,要求學生每天大聲朗讀課外書,不少于40分鐘,引導學生做好讀書筆記,把書中的好詞、好句、好段摘抄下來,要求每天至少背誦兩個好詞、兩個佳句,并學會用好詞造句。每天家長都要將孩子讀書情況的視頻發(fā)到班級“微信讀書群”,每月都評出班級讀書小明星,并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閱讀課外書。
(二)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學會積累
每學期開學初筆者都要求學生準備一個積累本,在平時的隨堂教學中,引導學生認真細致地閱讀課文,引導學生整理一些有規(guī)律的詞語,讓學生記錄在積累本上,如AAB式詞語、AABB式詞語、ABAB式詞語、ABAC式詞語、帶數(shù)字的四字詞語、帶動物的四字詞語、描寫春天的詞語、描寫天氣的詞語、描寫不同年齡人物的詞語等等,并要求學生盡力將這些詞語背會。
四、注重寫作方法的指導,為學生高年級寫作奠定基礎
(一)抓住要素,看圖寫一句話
一二年級學生寫看圖寫話必須從寫一句話練起。如果學生連一句話都寫不好,那他怎么能會寫一段話,甚至一篇作文呢?一幅簡單的圖畫,比如一個書包。教師引導學生從“什么東西”“誰的”“什么顏色”三個要素去寫一句話。學生很容易就能寫出:“我的藍色的書包放在桌子上。”從教學實踐來看:指導學生看圖寫一句話,只要學生能掌握寫一句話的要素,基本上都能寫出通順的話。
(二)找細節(jié),把句子拉長
在學生能看圖寫出一句簡潔、通順的一句話之后,第二步就要引導學生細心觀察圖片中的細節(jié),詳細描寫,將句子拉長。如圖片上還是一個藍色的書包,教師引導學生從這個書包的外形、用途以及評價等方面去描寫這個書包。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十分輕松地將看圖寫話由一句話變成了幾句話,學生知道了應該從哪些方面去寫,知道了如何去擴充句子。
(三)加想象,讓句子變胖
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讓句子變胖。要讓一株植物像人似的會說會笑,要讓一只動物像人似的會哭,會生氣,沒有豐富的想象是不行的。我在教學中是這樣引導學生的:看見一片云,要立刻想到它能為我們捎信;看見麥田,就要想到農(nóng)民伯伯的汗水;看見一個小鬧鐘,就要想到它能叫我起床……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把“靜物”寫“動”,把“死物”寫“活”,才能讓句子變胖。
(四)利用仿寫,培養(yǎng)寫作能力
葉圣陶說:“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痹诘湍昙壱龑W生仿寫課文,會讓學生愛上寫作。如在學習統(tǒng)編教材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我多想去看看》一文后,我讓學生仿照課文的內(nèi)容寫一寫自己想去哪兒看看,有的學生寫到:媽媽告訴我,坐上飛奔的列車,就會到達哈爾濱。遙遠的哈爾濱,有一個神奇的冰雪大世界。我對媽媽說,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在這樣的仿寫訓練中,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根本。學生的這些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漫長的、循序漸進的過程,要求教師從小學一二年級開始,從課堂教學的點點滴滴入手,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2] 周慧華.小學語文低年段游戲識字教學策略[J].新課程教學,20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