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若
編者按:中國海關總署10日公告,因為去年以來多次從臺灣輸入石斑魚中檢出孔雀石綠、結晶紫等禁用藥物,決定自13日起暫停臺灣石斑魚輸入。去年以來,大陸先后禁止臺灣鳳梨、蓮霧和釋迦進口,在島內引發(fā)強烈反響。民進黨當局則以所謂的“民主鳳梨”名義意圖擴大外銷,但效果很不理想。面對“石斑魚禁令”,蔡英文又要如法炮制了……
臺當局又使出“三板斧”
中國海關總署10日發(fā)布《海關總署動植物檢疫司關于暫停臺灣石斑魚輸入大陸的通知》指出,去年以來,大陸海關多次從臺灣地區(qū)輸入大陸的石斑魚中檢出孔雀石綠、結晶紫等禁用藥物,還檢出土霉素超標。為防范風險,保護消費者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依據(jù)大陸相關法律法規(guī)和標準,“決定自6月13日起暫停臺灣地區(qū)石斑魚輸入大陸”,同時要求各海關自13日起暫停受理臺灣石斑魚報關,并及時將上述情況通知轄區(qū)內相關企業(yè)。研究發(fā)現(xiàn),孔雀石綠和結晶紫具有高殘留及高毒性,可產生致癌、致畸、致突變等副作用。
根據(jù)臺當局統(tǒng)計,去年一年,島內用活魚搬運船賣出的石斑魚活魚共6635噸。其中賣到大陸的有6121噸,占92%,產值達5478.6萬美元,賣到香港的有513噸。大陸是臺灣石斑魚活魚外銷的主要消費地。
蔡英文11日稱,這是大陸“再次以突襲式的通知,片面停止臺灣石斑魚輸入”,違反國際貿易規(guī)范。她還聲稱,“去年,中國禁止菠蘿輸入,我們都克服難關了,這次我們也一定能克服挑戰(zhàn)”。臺“農委會主委”陳吉仲稱大陸趁他確診搞“突襲”,揚言不排除到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申訴。
臺“農委會”估計受到沖擊的石斑魚至少3600噸,啟動三項應對措施:一是輔導漁民延后上市、提供飼料補助、低利貸款等,目標1000噸;-二是加強電商促銷,鼓勵消費者購買,以島內市場為導向,目標1600噸;三是強化海外市場拓銷,鎖定美國、新西蘭、加拿大和歐盟,目標1000噸。
對此,民眾黨“立委”張其祿稱,每每發(fā)生大陸暫停臺灣農產品輸入,民進黨當局的三招就是譴責大陸、揚言向WTO申訴以及宣示要開發(fā)多元營銷市場,但風頭過了就算了,倒霉的還是農漁民。他嘲諷說,當時大祐暫停臺灣鳳梨、釋迦輸入時,臺公營事業(yè)被迫認購2億元新臺幣,“這次石斑魚事件,難道政府又要發(fā)起全民買爆石斑魚嗎?”有網友說,“臺軍有石斑魚可以吃了”,還有人嘲諷說,“臺灣人有便宜的石斑魚可以吃,又可以不依靠大陸,蔡英文和民進黨應該很高興才對”。
石斑魚進口“大起大落”
臺灣《聯(lián)合報》12日稱,大陸宣布?13日起禁止臺灣石斑魚進口,象征2010年開創(chuàng)的兩岸石斑魚貿易機制,正式失去作用,而石斑魚出口大陸大起大落的歷程,則反映出兩岸關系變化的軌跡。
據(jù)了解,早期臺灣石斑魚出口到大陸,大多只能從香港轉運,直到2010年3月馬英九當局頒布“臺灣地區(qū)漁船航行至大陸地區(qū)許可及管理辦法”,才得以通過活魚運輸船直銷大陸,節(jié)省運輸時間、降低活魚損耗,同年6月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xié)議(ECFA)早收清單實施,大陸進口臺灣石斑魚的稅率由10.5%逐步降至零關稅。之后臺灣石斑魚養(yǎng)殖業(yè)迎來一波發(fā)展高潮,在最高峰的2014年,出口大陸和香港的活石斑魚總量達到近1.8萬噸、價值近2億美元,但此后一路下降,去年僅剩6000多噸,跌回十年前水平。
2014年島內爆發(fā)的“太陽花學運”是兩岸經貿交流的轉折點。臺“農委會”數(shù)據(jù)顯示,2016年臺灣政黨輪替后,“海峽兩岸農產品檢疫檢驗合作協(xié)議工作會商”中止迄今,同時每年輪流在兩岸舉辦的“兩岸農產品檢驗檢疫研討會”也宣告中斷。也就是說,兩岸針對檢疫公開協(xié)商的常態(tài)化機制早已名存實亡。
高雄永安區(qū)蘇姓養(yǎng)殖業(yè)者說,石斑魚從魚苗到成魚至少要一年八個月,成本可觀,永安銷往大陸的石斑魚達成,近年因疫情及天氣影響已減產,如今再碰上“禁銷令",一年6000多噸無處去,影響之大不敢想象,當局應盡快啟動協(xié)商,給漁民一條生路。一名大陸資深臺商對臺媒稱,無論菠蘿、釋迦、石斑魚,最終問題都在于臺灣商品質量是否過關。
至于節(jié)一個被禁的會是什么,島內輿論紛紛指向午仔魚、芒果和文旦。據(jù)臺灣《中國時報》12日報道,屏東縣政府農業(yè)處處長鄭永裕稱,屏東是臺灣午-仔魚養(yǎng)殖重鎮(zhèn),養(yǎng)殖面積達366公頃、年產量1.1萬噸,占全臺八成以上,其中輸往大陸的比例約,七八成,從以往來看,大陸顯然就是針對大宗品項進行處理,“午仔魚成為下一波目標,一點也不意外”。該報認為,臺南玉井芒果及麻豆文旦雖在內銷市場頗為搶手,但如果大陸禁令擴大到這兩種水果,恐沖擊內銷,導致價格崩跌。
“民主鳳梨”問題多
在石斑魚之畚,大陸于2021年1月禁止臺灣豬肉制品,2月表示檢出介殼蟲,暫停進口菠蘿;9月公告檢出檢疫-性有害生物大洋臀紋粉蚣,暫停臺灣釋迦和蓮霧輸入。就2021年情況來看,臺灣釋迦九成以上銷往大陸,蓮霧也是如此。受禁令影響,今年前兩個月臺灣釋迦出口值為430萬美元、菠蘿230萬美元、蓮霧10萬美元,年增率大幅縮水,分別減少85.9%、40.6%和92%。
民進黨當局為此砸下10億元新臺幣實行外銷獎勵措施等,增加對香港、新加坡、日本、馬來西亞等現(xiàn)有市場的出、口數(shù)量。其中銷往日本的所謂“民主鳳梨”更是被大肆吹捧,但《聯(lián)合報》5月31日的一篇文章稱,近來日本市場不斷出現(xiàn)臺灣鳳梨重大質量瑕疵事件,包括殘留蛾類、內部黑心、底部發(fā)霉、果實遂酸甚至有腐敗等問題,結果價格持續(xù)崩盤,最便宜的只要100日元,竟比在島內的售價還要低,甚至不到農民的成本。文章直呼,“民主鳳梨一瀉千里”。
去年6月,新西蘭因蟲害禁止臺灣荔枝、芒果進口,陳吉仲稱會尊重當?shù)靥幚?。對于銷往新加坡、澳利亞的“黑心鳳梨”,他還公開表達歉意。對大陸禁銷,民進黨當局卻提出申訴。《聯(lián)合報》12日稱,由于有了鳳梨、釋迦的先例,此次石斑魚被禁并不算太讓人意外,重點是如何解決。臺“農委會”故伎重施,只會用政治因素掩蓋其辦事不力,拿不出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案。聯(lián)合新聞網12日稱,民進黨當局無力開拓其他市場,依靠水土的農漁業(yè)只能仰賴ECFA續(xù)命。當大陸不再讓利,臺灣就得面對“貿易孤兒”的困境,“該反省的是,為何有美日做盟友,還是走不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