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保順
考情分析
近年來,高考古代詩歌閱讀的選材幾乎集中在唐宋詩歌上,閱讀難度整體不大。其中,詞作的作者大部分為宋時較為有名的詞家,題材涉及面廣,語言基本上都淺顯易懂,閱讀障礙不多,便于考生理解分析。題型相對固定,均設(shè)兩個小題,一道單選題,一道主觀題??键c涉及形象、語言、情感、技巧、探究,等等。備考時,考生要抓住詞這種文體本身的特點,在讀懂的基礎(chǔ)上進(jìn)行理解賞析。
備考錦囊
詞的語言精煉典雅,表情達(dá)意講究意蘊(yùn)象中、情寓景中,言外常含不盡之意,故而含蓄蘊(yùn)藉,意味深長。故此,雖然詞的語言淺顯,閱讀障礙不多,但理解情感卻有一定難度。那么我們應(yīng)怎樣感悟詞中豐富的情感世界呢?考生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論世揣情
孟子云:“論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卑盐赵~中的思想感情,我們就應(yīng)該“知人論世”,全面了解作者的個人經(jīng)歷、思想發(fā)展、個性氣質(zhì)等情況,了解其寫作某一首詞時的生活狀況、思想情緒和創(chuàng)作意圖。這樣一來,對詞中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才可能更為準(zhǔn)確。如晏殊的《清平樂》:“金風(fēng)細(xì)細(xì),葉葉梧桐墜。綠酒初嘗人易醉,一枕小窗濃睡。紫薇朱槿花殘,斜陽卻照闌干。雙燕欲歸時節(jié),銀屏昨夜微寒?!弊髡哂镁?xì)的筆觸,寫淡淡的愁感,看來全不著力,而“細(xì)細(xì)”“葉葉”“初”“易”“一”“小”“殘”“斜”“微”又極見匠心。作者通過精雕細(xì)刻,描寫秋風(fēng)、落葉,紫薇、木槿和斜陽照耀下的庭院這一系列生動的形象,構(gòu)成了一種冷清索莫的氛圍和意境,表現(xiàn)了主人公淡淡的愁思。晏殊善于抒寫這種綿密的情思、淡淡的閑愁,他筆下的一切物象都充滿著詩情畫意,幾乎找不出窮苦之音,這和他的身份地位有關(guān)。他很少有機(jī)會接觸下層社會,所以看不到布衣貧民的寒迫,見到的多是歌舞升平的盛景。他的一生也沒有遭受太大的挫傷,因此他的情感也就不太濃烈。
2.摹景悟情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曾說“一切景語皆情語”,又有言“以我觀物,萬物皆著我色彩”。如范仲淹的《蘇幕遮》:“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黯鄉(xiāng)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dú)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边@首詞雖然也抒寫羈旅相思之情,但又不同于傳統(tǒng)抒寫離愁別恨的詞,將麗景與柔情統(tǒng)一起來。寫鄉(xiāng)思離愁的詞,往往借蕭瑟的秋景來表達(dá),這首詞描寫的景色卻闊遠(yuǎn)而綺麗。它一方面顯示了作者胸襟的廣闊和對生活、對自然的熱愛,又反過來襯托了離情的傷感;另一方面又使下片所抒之情顯得柔而有骨,深摯而不流于頹靡。這使得這首詞與一般的借助景物抒寫離情別恨的詞有所區(qū)別。
3.披詞析情
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币馑际亲髡咭蚯閯佣鴦?chuàng)作的作品,體現(xiàn)了作者的思想情感,那么讀者要想欣賞作品就要通過對語言文字的理解,由表及里地把握作品的意蘊(yùn),進(jìn)而揣摩作者的情感。所謂“披詞”最主要的是把握關(guān)鍵詞,即“詞眼”。只要把握詞眼,便可以“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如李之儀的《卜算子》:“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fù)相思意?!边@首詞的詞眼無疑是最后一句的“相思”。詞的開頭借用女性視角直敘,極寫兩地相隔之遠(yuǎn),既體現(xiàn)出雙方空間距離的遠(yuǎn)隔,也暗寓相思之情的悠長。三四兩句進(jìn)一層抒寫深切的相思,“共飲”似乎能稍微慰藉相思離隔之苦。接著,作者將流水與別恨結(jié)合起來,以江水的不斷流淌,比喻離恨的無窮無盡。最后以“只愿君心似我心”為前提,點明不負(fù)相思的主旨。全詞處處是相思情,層層遞進(jìn)而又回環(huán)往復(fù),短短數(shù)句卻波瀾起伏。
針對訓(xùn)練
1.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后面的小題。
水調(diào)歌頭①
〔宋〕辛棄疾
將遷新居不成,有感戲作。時以病止酒,且遣去歌者,末章及之。
我亦卜居②者,歲晚望三閭。昂昂千里,泛泛不作水中鳧。好在書攜一束,莫問家徒四壁,往日置錐無。借車載家具,家具少于車。
舞烏有,歌亡是,飲子虛③。二三子者愛我,此外故人疏。幽事欲論誰共,白鶴飛來似可,忽去復(fù)何如。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
〔注〕①此詞作于宋寧宗慶元二年(1196)夏,當(dāng)時辛棄疾帶湖居所被焚,而遷居瓢泉未果。②卜居:《卜居》相傳為屈原被放逐后所作。③烏有、亡是、子虛:都是司馬相如《子虛賦》中虛擬的人物。
(1)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詞人開篇表達(dá)了對屈原的仰慕與追思,“亦”暗示了自己與屈原被逐的相似遭遇。
B.詞人借物抒懷,表明自己愿做一匹器宇軒昂的千里馬,不愿做一只隨波逐流的野鴨。
C.詞人感慨幸好還攜帶一束書籍,塑造了火災(zāi)后雖家徒四壁但心境樂觀的形象。
D.結(jié)尾引用陶淵明的詩句,詞人決意放下功業(yè),在此結(jié)廬,享受閑云野鶴的村居生活。
(2)小序中稱此詞為“戲作”,請結(jié)合全詞內(nèi)容簡析“戲”體現(xiàn)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后面的小題。
眼兒媚
〔宋〕石孝友①
愁云淡淡雨蕭蕭。暮暮復(fù)朝朝。別來應(yīng)是,眉峰翠減,腕玉香銷。
小軒獨(dú)坐相思處,情緒好無聊。一叢萱草②,數(shù)竿修竹,幾葉芭蕉。
〔注〕①石孝友,南宋詞人,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進(jìn)士。填詞常用俚俗之語,狀寫男女情愛。仕途不順,不羨富貴,隱居于丘壑之間。②萱草:又名諼草,諼就是忘的意思。《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伯兮》:“焉得諼草,言樹之背?!敝祆渥⒃唬骸爸X草,令人忘憂。”2784043C-96F6-4102-9338-0FC6918F300B
(1)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詞作開頭兩句12個字,連用4個疊字,淡云無雨,細(xì)雨有聲,這淅淅瀝瀝的聲音,暮暮朝朝一直傳到人的耳畔,讓人生愁。
B.杜甫《月夜》中“香霧云鬢濕,清輝玉臂寒”與詞中的“眉峰翠減,腕玉香銷”一句,語言雖不同,含意卻較為一致。
C.軒“小”而“獨(dú)”,在詞人看來,這樣可以很好地排解憂愁,“情緒好無聊”一句雖淺白直率,不過也是一句大實話。
D.本詞上片從觸景生發(fā)開去,主要寫憶念,著眼于所思,產(chǎn)生濃濃的情誼;下片情景交融,主要是訴旅愁,著眼于自己。
(2)我們該如何理解詞中的“萱草、修竹、芭蕉”?請簡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后面的小題。
菩薩蠻
〔宋〕孫 洙
樓頭尚有三通鼓,何須抵死催人去!上馬苦匆匆,琵琶曲未終。
回頭凝望處,那更廉纖雨。漫道玉為堂,玉堂今夜長。
〔注〕孫洙,北宋時期官吏、詞人,曾經(jīng)進(jìn)策50篇評論時政,被韓琦稱贊為“今之賈誼”。他博學(xué)多才,詞作文風(fēng)典雅,有西漢之風(fēng)。
(1)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離天亮還早,恰逢此時朝廷宣召,詞人發(fā)出“何須抵死催人去”的怨語,皇帝宣召,竟是如此不情愿,可見這夜宴是何等令人留戀。
B.“上馬苦匆匆”中的“苦”字,很好地表達(dá)了詞人對官場的厭倦心情和身不由己的痛苦,一曲琵琶還未聽完,竟還要匆匆上馬去應(yīng)官差。
C.上片四句,一氣呵成,節(jié)奏快速,皇命催人、刻不容緩的氣氛頓出,從而較好地襯托出詞人不愿從命而又不敢違命的矛盾心情。
D.“回頭凝望處,那更廉纖雨”是說人雖已上馬,上了馬仍不時回頭凝望那歡樂的場所,這時一路上飄灑著的細(xì)雨,讓詞人感到心情愉悅。
(2)這首詞結(jié)尾提到“玉堂今夜長”,與前面哪一句相對應(yīng),我們該如何理解結(jié)尾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84043C-96F6-4102-9338-0FC6918F300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