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G
我從小是一個不太有自己觀點的人。我覺得似乎每個人說的話都有道理,我不想辯駁,只會在心里琢磨回味。即便到了大學讀哲學系,又看了一堆雜書,自己慢慢被充實,似乎可以對一些事情形成某種觀點了,但這些觀點往往也立不住腳。因此,畢業(yè)后很長一段時間,我都無法適應社會。但回過頭想想,那時候我是否期望有人給我一些明確的指導,是否自己形成某些厲害的觀點就能過得更好呢?答案是:否。
我承認,我經歷了一個很長的摸索過程,現(xiàn)在仍在摸索之中。但與其給我一個觀點,告訴我這很酷,這就是人生真理,我更希望我不需要這些觀點。
這是一個“金句”盛行的年代,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觀點,制造一些閃閃發(fā)光的句子。但我不得不說,其實許多觀點非常淺薄和片面。我們身邊可能充斥著許多這樣的觀點,乍聽之下很有道理,但仔細分析就會覺得毫無道理。如果檢查我們自己擁有的觀點,說不定會發(fā)現(xiàn)有很多這樣自相矛盾的成分,此其一。
其二,觀點當然有高級低級之分,那么高級的觀點是否就能讓我們過得更好呢?答案是未必。所謂“高級”的觀點,如果你不能經過大量試錯、反復打磨,逐漸將它內化為自己的一部分,它也很難讓你成長。
為什么不能直接接受別人的高級觀點,拿來使用呢?理由很簡單:我們不是別人。很多人一輩子的經驗可以濃縮為短短的一句話,這句話一定很有分量。但對我們而言,它可能毫無價值。
所以說,有觀點并不酷,酷的是你能夠同時擁有各種不同的觀點,并且讓它們和平相處。而當你能夠同時接受正反兩方的觀點,不再有辯論之心的時候,你其實就成為一個沒有觀點的人了。當然,我說的這個境界,可能一般人很難達到。事實上,我想說的是,我們應當勇于承認自己沒有觀點。
我有一個好朋友是策展人。最近她做了敦煌樂舞展,于是被邀請參加一個講壇,和她一起演講的有音樂學院的教授,有著名主持人曹啟泰。事后她對我說,當聽兩位前輩發(fā)言時,她由衷地覺得他們幾十年的工作經歷和人生經歷使得他們的觀點很獨到,很有力量。但她在臺上一點也不緊張,因為她的資歷還很淺,她說不出什么厲害的觀點——這不是再正常不過了嗎?她非常平靜地接受了自己就是一個沒有什么觀點的人。這反而讓她十分從容地完成了自己的演講。其實她平時做導覽的時候,也總是對觀眾表示:我已經把我知道的全都告訴你們了,我并沒有很厲害,只是對這件事很熟而已。
我的這位朋友就是一個沒有什么觀點的人,但是她依然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并且將它做得很好。因此我想說:觀點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做什么,你怎么去做它。
接受一種觀點是很容易的,但做好一件事是很難的,而真正的領悟只會發(fā)生在后者之上。如果你是一個沒有觀點的人,那就沒有好了,你依然可以找到你喜歡的事情,并通過實踐讓自己進步。如果在實踐過程中,你忽然靈光一現(xiàn),有了某種領悟,那時候你會知道,把它說出來的快樂,遠遠比不上你獲得它的快樂。
(蝶舞金沙摘自“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