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薇薇 盧方 李偉 江鵬
慢性鼻竇炎是由于鼻腔阻塞性疾病、急性鼻竇炎治療不徹底等多種原因所致的慢性化膿性炎癥,臨床表現(xiàn)為鼻塞、膿性鼻涕、頭痛等癥狀,隨著病情發(fā)展可能引起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對患者生活質量和身體健康影響較大[1]。隨著手術治療技術的不斷發(fā)展,鼻內鏡下鼻竇手術成為治療慢性鼻竇炎的主要治療方法,能夠有效清除鼻竇內病變組織,且對鼻竇周圍組織損傷較小,具有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慢性鼻竇炎行鼻內鏡下鼻竇手術,護理主要涉及到手術室護理和病房護理。為使慢性鼻竇炎患者圍手術期不適癥狀減輕,改善住院體驗,加快病患早日康復,我科運用了相關多學科協(xié)作加速康復理念,實施手術室與耳鼻喉科護理相聯(lián)合協(xié)作模式,為慢性鼻竇炎擇期手術患者進行護理,臨床效果較好,具體報道如下。
資料與方法
選取2020 年1 月~2021 年11 月,在我院住院治療的86 例慢性鼻竇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經臨床癥狀判斷、鼻腔檢查、鼻竇CT、鼻竇X 線片、鼻內鏡檢查等綜合診斷為慢性鼻竇炎,符合診斷標準[3]者;②行鼻內鏡下鼻竇手術治療;③臨床資料完整,精神意識清晰,認知正常,同意配合治療和護理,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者。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器質性疾病者;②合并嚴重精神疾病或依從性較差者;③合并嚴重感染或惡性腫瘤者;④有鼻部手術史者。運用隨機數(shù)字法,把樣本容量的86 例患者,均分為43 例的對照組和觀察組,其對照組患者:年齡18~70 歲,平均(38.28±6.14)歲,男女比例27/16,病程6 個月~9 年,平均病程(3.83±1.11)年;觀察組中年齡最大者70 歲,最小者12 歲,平均(42.92±6.25)歲,男女比例24/19,病程4 個月~7 年,平均病程(3.74±1.08)年。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和病程長短均無顯著差異(P>0.05)。
予以對照組患者行常規(guī)護理干預,措施如常規(guī)術前檢查、術中監(jiān)測、術后抗感染治療等。在此基礎上對觀察組患者開展手術室聯(lián)合耳鼻喉科優(yōu)質護理,具體包括以下內容:
①術前護理:術前1d,手術室護士與病房責任護士一起到患者病床前,溝通交流,了解患者及家屬情況,個性化進行宣教,針對患者的年齡、學歷水平等,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其介紹慢性鼻竇炎的病因、治療方法、鼻內鏡下鼻竇術后的注意事項、手術優(yōu)點等,提升患者的健康認知水平,以緩解其由于手術所產生的焦慮等負面情緒。對于存在緊張、擔心等不良情緒者,播放事先錄制好的手術注意要點視頻給患者和家屬觀看,留視頻給責護,讓患者反復觀看,以改善其心理狀況,幫助其建立治療信心[4]。術前體驗式護理,其主要是重點強調行為認知干預,即通過術前患者親身體驗式感受,從而來加深對術后因填塞膨脹海綿可能出現(xiàn)的鼻塞、疼痛等不適感的認知,術前1d 進行適應功能訓練:堵鼻試驗、呼吸訓練、吞咽訓練。叮囑患者需早睡,禁忌食用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物,術前8h 需禁食禁飲。手術日,接患者時,提前到病區(qū),再次到病區(qū)與責護一起宣教,接患者一起進手術室手術[5]。
②術中護理:事先成立耳鼻喉??平M,專人配合鼻內鏡手術,在術前協(xié)助醫(yī)師做好術前準備,物品齊全,呈完好備用狀態(tài);調好手術室溫度和濕度,溫度23℃、濕度50%左右,確保手術室安靜、無菌,排除手術感染因素;牽扶患者進入手術室,簡單介紹手術配合人員,以輕柔言語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安撫其緊張情緒,幫助患者取平臥位,使用軟墊將頭部墊高15~30°,調整好手術床高度,固定好患者肢體,以免肢體受壓;嚴密監(jiān)測生命體征,依需要使用控溫毯,加溫液體輸注等對患者進行保溫干預;在消毒前使用金霉素眼藥膏涂抹在患者眼內,防止冷光源強烈的光線損傷患者的眼角膜。迅速建立靜脈通道,使用溫水清洗患者鼻腔,輕握患者手部,分散其注意力,給其信心;密切監(jiān)測患者各項體征指標和麻醉狀況,觀察有無鼻粘連、出血等情況,若有不良情況出現(xiàn),需立即報告醫(yī)師,并進行干預;手術完成后,輕拭患者面部血跡,拿去軟枕及時將患者體位改為平臥位,將剪好的鼻翼形狀的水膠體敷料,粘貼于鼻腔外部,減輕患者不適與疼痛[6],并做好手術室護理記錄。
③術后護理:專人護理,待患者蘇醒后,仔細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固定好管道,與醫(yī)生一起護送回病房,與病房責護詳細交接,幫助患者保持去枕平臥體位,密切觀察患者意識狀況和生命體征,加強病房巡視,協(xié)助責護宣教,每2h 對患者進行一次評估,術后6~24h 可幫助患者取半臥位,飲食以流食為主;術后第一天訪視,在早查房時,與醫(yī)護一起到患者床邊,主動介紹自己,協(xié)助醫(yī)生查房,根據(jù)病情指導詳細進行飲食指導,每次進食前需幫助患者使用淡鹽水清潔口腔。觀察患者鼻腔狀況以及鼻腔分泌物情況,若有異常需及時報告并給予相應的報告并干預。患者輕度疼痛時,責護用冷敷患者前額、播放患者平時喜聞樂見的音樂、電視等,讓其轉移注意力,以緩解疼痛。對于中重度疼痛時,應報告當班醫(yī)生,根據(jù)醫(yī)囑正確使用鎮(zhèn)痛藥物,并觀察記錄疼痛改善情況。在醫(yī)生給患者抽取鼻腔填塞物前,護理人員提前宣教,鼓勵患者做好前期準備,進食牛奶、豆?jié){等,并協(xié)助醫(yī)生預防性使用鎮(zhèn)痛或鎮(zhèn)靜藥物。當抽取填塞物時,幫助患者取平臥位或半臥位,填塞物抽出后,叮囑患者臥床休息2h。與病房醫(yī)護緊密互動,在患者出院時,再次到病床邊叮囑患者要定時定量服藥,注意出院后要適宜進行運動訓練,并叮囑其按時回院復查,讓患者及家屬感覺醫(yī)院團隊合作和諧,責任心強,一起為病人著想[7]。取得患者或家屬配合,填寫護理問卷調查表。
根據(jù)患者治療后癥狀改善情況和鼻腔恢復狀況評估鼻腔沖洗法治療效果,共分為4 級,分別為:①治愈,鼻腔恢復正常,無膿性分泌物,各項癥狀均已消退;②顯效,癥狀明顯改善,鼻腔黏膜分泌物顯著減少;③有效,各項癥狀有所好轉,鼻腔黏膜分泌物也有所減少;④無效,流涕、頭痛、鼻塞等癥狀未出現(xiàn)好轉,甚至加重,鼻腔黏膜分泌物較多。并計算治療有效率,即有效、顯效、治愈例數(shù)總占比[8]。
具體包括主觀癥狀和鼻腔黏膜形態(tài)兩項指標。利用視覺模擬評分法對包括頭痛、流涕、鼻塞等主觀癥狀進行測定,分數(shù)為0~10 分,0 分表示無癥狀,分數(shù)越高,主觀癥狀越嚴重;采用Lund-Kennedy 內鏡評分評估患者鼻腔黏膜形態(tài)狀況,具體包括左右側水腫、息肉、分泌物、瘢痕、結痂五項內容,每項內容0~2 分,總分20 分,分數(shù)越低,病情黏膜恢復越好[9]。
采用鼻腔鼻竇結局測試22 條(SNOT-22)量表對所有患者日常生活質量進行評估,主要包括社會、情緒、癥狀表現(xiàn)、睡眠狀況等方面內容,共22 項內容,每項0~5 分,總分為110 分,分數(shù)越低生活質量越高[10]。
應用我院自制滿意度調查表對兩組患者進行調查,內容共五項內容,包括病心理疏導效果、護患溝通、健康教育、護理效果、服務質量評價,滿分:100 分,其中非常滿意:90~100,滿意:70~89 分,不滿意:70 分以下。護理滿意度:滿意加非常滿意例數(shù)的和總占比。
選用SPSS26.0 版軟件對本研究86 例慢性鼻竇炎患者的臨床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n 或%表示計數(shù)資料,運用c2檢驗;(±s)表示計量資料,使用t檢驗統(tǒng)計分析,P<0.05 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
觀察組病患治療有效率(1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治療有效率(86.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例,%)
護理前兩組患者主觀癥狀評分和鼻腔黏膜形態(tài)評分對比均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主觀癥狀評分與鼻腔黏膜形態(tài)評分明顯,相對于對照組患者而言,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病患鼻腔恢復狀況對比(±s)
表2 兩組病患鼻腔恢復狀況對比(±s)
?
護理前兩組患者SNOT-22 評分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的SNOT-22 評分均高于護理前,但觀察組患者SNOT-22 評分比對照組患者顯著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病患護理前和后SNOT-22 評分對比(±s)
表3 兩組病患護理前和后SNOT-22 評分對比(±s)
?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7.67%)顯著高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81.39%),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護理前與后滿意度對比(例,%)
討論
目前臨床上對鼻內鏡下鼻竇手術護理多是按常規(guī)護理完成,術前、術后訪視由手術室指導,病房護理由病房護士指導,各做各的,缺乏多學科間的協(xié)作,導致患者就醫(yī)體驗感即滿意度、康復的質量相差較大。而近年來多學科協(xié)作加速康復理念,應用于各個領域,通力合作效果良好。手術室與病房責護共同錄制視頻,一起宣教指導,一方面體現(xiàn)團隊合作,另一方面,體現(xiàn)了整體護理,對患者開展全面性、針對性、系統(tǒng)性的高質量護理服務,能夠有效保證手術的順利完成,避免手術期間不良事件的發(fā)生,且能夠改善護患關系,提升患者治療信心,有效促進患者術后康復[11]。
有資料顯示,不良心理情緒可致慢性鼻-鼻竇炎病患睡眠質量不佳、食欲不振、血壓增高、從而至免疫力下降等,嚴重影響鼻內鏡手術治療效果。另外因為疼痛、嗅覺出現(xiàn)障礙或喪失功能,嚴重干擾到患者正常的生活,故慢性鼻竇炎患者基本都有程度不一的負面不好情緒如悶悶不樂、焦燥等,為此對患者開展積極心理護理尤顯重要,提高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主動配合治療、護理工作[12]。通過術前、術中、術后手術室與耳鼻喉科護理聯(lián)合協(xié)作模式,能夠有效提升患者慢性鼻竇炎和手術治療的認識,有助于緩解患者由于不了解而造成的緊張和擔心的情緒,以改善護患關系,提升患者治療信心[13]。對慢性鼻竇炎患者術后心理狀態(tài)也得以改善。
綜上所述,對鼻內鏡下鼻竇手術患者開展手術室聯(lián)合耳鼻喉科優(yōu)質護理能夠保證手術順利完成,有助于治療效果的提升,促進患者鼻腔黏膜的恢復,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是一種有效的圍手術期護理方法,適用于鼻內鏡下鼻竇手術患者,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