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久以前,有一個部落首領(lǐng)叫黃帝。他實力最強大,很多部落都害怕他,敬服他。
在阪泉之戰(zhàn)中,他打敗了另一個部落首領(lǐng)炎帝。在涿鹿之戰(zhàn)中,打敗了又一位強勁的對手蚩尤。兩次大戰(zhàn),黃帝的威望更大了。
黃帝就好像一位皇帝。普天之下,一切都是他的,一切人都歸他管。據(jù)說黃帝的外貌也非常奇特,長著四張面孔,可以同時看清四方發(fā)生的事情,非常方便他統(tǒng)治天下。
黃帝變得更加威風凜凜了。
他乘坐著大象拉的華車,有六條蛟龍跟隨在左右,風伯為他掃清道路,雨師為他降下甘霖,使塵土不再飛揚,各種鬼神都拜伏在路邊,等待黃帝的詔命。
炎帝部落和蚩尤部落的人也跟隨著他。
像黃帝這么厲害的人,還是有人反對他,比如刑天。
刑天原來是蚩尤部落的人。蚩尤和黃帝大戰(zhàn),蚩尤被殺死,刑天按捺不住他那顆憤怒的心,去和黃帝爭個高低。
刑天左手握盾牌,右手拿著大斧,殺到黃帝面前。黃帝拿起寶劍和刑天搏斗。兩人從宮內(nèi)殺到宮外,從天庭殺到凡間,從荒漠殺到綠洲,直殺到常羊山旁。
黃帝找準一個機會,揮劍砍去,刑天招架不及,頭顱被斬落,滾到常羊山腳下。被斬首的刑天忍住疼痛,蹲下身子,想找回自己的頭顱。由于失去眼睛,他動作十分不便。
黃帝擔心刑天找到頭顱后,自己將更加危險,就拿起手中的寶劍向常羊山劈去。隨著一聲巨響,常羊山被劈成兩半,刑天的頭顱就滾進山谷。隨后,那兩半山又合二為一,把刑天的頭顱埋葬在里面。
刑天感覺到周圍的變化,知道黃帝已經(jīng)把自己的頭顱埋進山腹。但他沒有氣餒,站起來,依然右手拿斧,左手持盾,向著天空揮舞。
如今,刑天還在那里揮舞著兵器,但黃帝已經(jīng)回到天庭去了。
據(jù)說,常羊山從此陰云密布,不見藍天,還時時聽見悶雷在山谷中轟鳴回響。那是一直不甘心失敗的刑天,不停地揮舞武器,在與想象的敵人作戰(zhàn)。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有個叫陶淵明的詩人聽到刑天的故事,十分感動,寫了一首詩,是《讀山海經(jīng)十三首》中的一首:
精衛(wèi)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無慮,化去不復悔。
徒設(shè)在昔心,良辰詎可待?
精衛(wèi)是誰呢?
她是炎帝神農(nóng)氏的小女兒,名叫女娃。一日女娃到東海游玩,溺于水中。死后其不平的精靈化作花腦袋、白嘴殼、紅色爪子的一種神鳥,每天從山上銜來石頭和草木,投入東海,然后發(fā)出“精衛(wèi)、精衛(wèi)”的悲鳴,好像在呼喚著自己。
陶淵明說:
精衛(wèi)口含小小的木塊,將要填平深深的大海。沒有頭的刑天,揮舞著盾牌和斧鉞,剛毅的精神始終存在。
同樣是生靈,他們深受傷害,卻并不哀怨和憂愁,化成了異物,也并不后悔。胸懷著昔日的雄心壯志,繼續(xù)奮斗。
像雞蛋碰向堅硬的石頭一樣,他們也許會失去腦袋,也許會失去性命,但理想之光仍然揮舞著他們的武器,讓后來的人看到。
向刑天致敬!
向精衛(wèi)致敬!37F02D83-6E2B-4E2E-8EBA-CB51506ADA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