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笙
“眼看水面日中煎,手巧青苗插上田;彎背如橋知歲月,節(jié)時不誤好豐年?!边@首詩形象地描繪了烈日下,人們在水田里插秧的畫面。我的故鄉(xiāng)在長江中下游地區(qū),那里雨水充沛,氣候溫和,主要農(nóng)作物是水稻。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由于沒有插秧機,稻秧均需人工栽插,一年要種植三茬水稻,其艱辛程度可想而知。
將秧苗栽插在水田里,要經(jīng)過三道程序:拔秧、挑秧、插秧。
1.拔秧
育秧苗的種子被播撒在村莊附近的肥沃水田里,以便于農(nóng)人隨時觀察秧苗長勢。待秧苗育到適宜栽插時,大人小孩齊上陣,大家一起拔秧苗:卷起褲腿,光著腳、彎著腰,拔起秧苗后洗掉根上的泥巴,再用稻草扎起來。
2.挑秧
待插秧的水田一般距離育苗田一兩公里處。因此拔完秧苗后,農(nóng)戶們需要肩挑背馱地將秧苗挑到水田里。那時的鄉(xiāng)間小路彎彎曲曲,雨水又多,道路泥濘,挑秧全靠肩挑。濕漉漉的秧苗,一擔有百十斤重。遇上下雨天,秧苗被雨打濕,會越挑越重。一不小心,連人帶秧苗摔倒在地是常有的事。
3.插秧
插秧重在身、腰、腿、腳呼應配合。腿,栽左退右,栽右退左。身,重心挪移,身法輾轉(zhuǎn),動若靈貓,輕若春風。標準動作是低頭、彎腰,左手握秧,隨著兩腳后退,右手不停地將秧苗插在水田里。插秧最講技術(shù)——栽插得太深,會影響后期秧苗生長,若太淺,下雨刮風便會令秧苗浮起,屆時還要補插。行距以七八棵為宜,且株距、行距要平直,以便于后期播肥、除草等田間管理。
一人一天能插多少秧苗?成年人且手快的,能插五六分(0.03公頃左右)地以上。由于農(nóng)時有限,拔秧插秧期也就一周左右。彼時家家戶戶都忙著插秧,連雨天都不閑著。不容置疑,插秧是個苦差事,需要從天剛蒙蒙亮一直栽插到月亮升起來。風吹、日曬、雨淋,一直低頭彎腰,手腳不停,一天插下來腰都直不起來,插秧的手都紅脹了。有時候不小心碰到田里的磚頭瓦塊或碎玻璃之類的雜物,手指會鮮血直流。即便如此,簡單包扎后還得繼續(xù)插秧,因為“天”不等人。
插秧最怕人少、水田大。如果一塊大水田讓一個人栽插,至少需要一兩天才能插完,于是干活兒的人越插越?jīng)]信心,也越插越累,這時候就要請別人幫忙了。我家有個宗親叔叔,家里水田足有二十畝(1.3公頃),孩子又小,每到插秧的季節(jié)就需要請我家?guī)兔?。我那時雖然只有十幾歲,卻已經(jīng)有近十年的插秧齡了,插秧速度特別快,很樂意去給叔叔幫忙。那時年紀小,在水田里一低頭再直起腰來,天就黑了,雖說也累,但睡一晚就能好。
我的青春期就是在鄉(xiāng)村插秧中度過的,即便后來在外求學,暑假回家也會幫家里插秧。十多年前的一個春天,我?guī)?、兒回南方老家。恰逢插秧季,妻兒第一次見到插秧,感覺好奇,便跳到田里學了起來。妻子和兒子說:“插秧雖然辛苦,但也充滿了快樂,還能種下一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