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茹彩
敦煌莫高窟是古絲綢之路上的一顆明珠。“敦煌的女兒”常沙娜希望通過整理莫高窟壁畫中各個時期的圖案、服飾、人物配飾等資料,并且通過重新設計,使這些帶有敦煌文化和精神的圖案、裝飾通過藝術衍生品、服飾等,對敦煌文化進行了更多元的推廣。
2022年5月1日,“奇幻敦煌沉浸藝術展”在浙江德清上渚山奇幻谷景區(qū)正式開啟。此次展覽分為“花開敦煌”“行走的壁畫”“鹿飲星河”“秘境繁花”四部分,將當代藝術融入敦煌幻境,讓觀者在感知與交互體驗中沉浸領略屬于自己的“敦煌”。
敦煌莫高窟是古絲綢之路上的一顆明珠,現(xiàn)存繪有壁畫的洞窟492個,5萬多平方米的壁畫記錄了從南北朝到宋元跨越千年的佛教藝術及風土人情。
這是常書鴻、常沙娜父女的又一次藝術作品聯(lián)合展。展覽的藝術指導黃炫梓(Tina)介紹說,這次展覽的主要目的是透過古典藝術之美,推動中國文化旅游景區(qū)的多元發(fā)展。因此,“文化美學如何接近市場,又能讓市場認可滿意”是展覽要考慮的課題。最終,展覽選在了國家級風景區(qū)莫干山,“這是旅游跟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結(jié)合的很好的示范”。
吸引年輕人關注
“奇幻敦煌沉浸藝術展”由具有350年歷史的榮寶齋與浙江德清文旅聯(lián)合打造,除了融合“敦煌守護神”常書鴻與其女兒常沙娜的臨摹精品向觀眾講述敦煌藝術文化,還聯(lián)合眾多當代藝術家合作打造沉浸多媒體互動打卡展區(qū),將景區(qū)文化與敦煌藝術相結(jié)合,再現(xiàn)敦煌圖案藝術的魅力。
榮寶齋執(zhí)行董事趙東是此次展覽的出品人之一。他認為,“展覽既有傳統(tǒng)的元素,能滿足觀眾對敦煌文化探究的需求,還能滿足年輕一代更為現(xiàn)代的需求”,同時又對所有的IP進行了二次開發(fā),形成了新的文化產(chǎn)品和新的文化供給。
按照初步規(guī)劃,展覽在當?shù)毓潭ㄕ蛊谌辍|S炫梓介紹說,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不排除在其他地方做巡展的可能?!岸鼗偷膬?nèi)容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敦煌藝術相關的展覽也越來越多元?!彼瑫r強調(diào),“不要追逐一窩蜂地為做市場而做市場,重點是在展覽傳播中善用敦煌元素且正確地傳遞出敦煌藝術之美?!?/p>
黃炫梓說,新時代敦煌需要更多年輕人關注和理解,希望更多年輕人愿意沉淀,以正確的方式為敦煌藝術研究注入新的養(yǎng)分,“只有透過不同世代的人互相交流,才可以碰撞出新的火花”。
以“花開敦煌”為始
2014年7月,北京今日美術館舉辦了首場“花開敦煌—常沙娜藝術研究與應用展”。展覽以敦煌圖案藝術為核心,融合了常沙娜從少女時代開始的敦煌臨摹、裝飾手稿及設計作品等數(shù)百件作品,讓觀眾從圖案藝術的角度重新認識敦煌石窟和敦煌藝術,讓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并喜歡上了敦煌元素。而黃炫梓就是從籌劃那次展覽開始,負責系統(tǒng)梳理常沙娜70多年的研究成果。
2016年5月,常沙娜敦煌圖案研究設計工作室在敦煌研究院正式掛牌,目標是希望通過整理莫高窟壁畫中各個時期的圖案、服飾、人物配飾等資料,并且通過重新設計,使這些帶有敦煌文化和精神的圖案、裝飾通過藝術衍生品、服飾等,對敦煌文化進行更多元的推廣。談到成立工作室的初衷,負責人黃炫梓說:“一開始收集材料主要是為了‘花開敦煌’這個展覽,但是在籌展的過程當中發(fā)現(xiàn),常先生(常沙娜)的研究內(nèi)容太精彩了,一個展覽無法言表,所以,我們就停不下來了?!?/p>
停不下來的還有“花開敦煌”主題展。在首展之后,除了上海、深圳等國內(nèi)的美術館,展覽還走進土耳其、俄羅斯、法國、中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qū),讓更多的觀眾領略常沙娜筆下瑰麗的敦煌藝術魅力。
黃炫梓說,相對敦煌研究院以考古和石窟保護為重點,“工作室主要以‘敦煌圖案’作為研究重心,講敦煌圖案,更廣泛來說就是弘揚中國傳統(tǒng)圖案藝術”。談到常沙娜在20歲出頭時被林徽因先生邀請到清華大學營建系做助教的經(jīng)歷,黃炫梓認為是林徽因的“獨具慧眼”,讓常沙娜開始以敦煌圖案為主,進行系列設計工作。
從1950年代開始,常沙娜利用敦煌古典圖案元素創(chuàng)作的設計作品包括人民大會堂宴廳頂燈、北京展覽館、首都劇場、民族文化宮、中央人民政府贈送香港特區(qū)政府的紫荊花紀念雕塑等?!皬倪@些國家重要建筑的設計中可以發(fā)現(xiàn),常沙娜永遠使用敦煌圖案去做巧妙的裝飾。這不僅印證了林徽因的眼光,同時也說明來自傳統(tǒng)的古典設計,也能成為經(jīng)典的裝飾?!秉S炫梓說。
“常沙娜先生說,敦煌幾輩子都研究不完,所以要做到不能做的那一刻?!秉S炫梓說,因此,工作室團隊更沒有停下來的理由。至于“創(chuàng)新”,“先生給我們的話是不要急,先弄清楚、弄明白才可以創(chuàng),要不然就是亂創(chuàng)”。
在常書鴻的出生地浙江杭州,2022年9月,常書鴻常沙娜父女藝術館、常沙娜敦煌圖案藝術學院將正式落地常書鴻的母校浙江理工大學。黃炫梓說,常氏父女同是敦煌學權威,這“一館一院”建設既有藝術又有設計,可以進一步弘揚和傳播敦煌藝術之美。
開放的敦煌學
2019年7-9月,“花開敦煌一常書鴻、常沙娜父女作品展”在北京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舉行。這是常氏父女的作品跨越73載( 1946年首次辦展)后的再次重逢。展覽以敘述的方式,起點“從巴黎開始"。
常沙娜的父親常書鴻1928年赴法國留學,畢業(yè)于巴黎高等美術學校,與徐悲鴻、呂斯百等人都是中國早期留法藝術家中的佼佼者。1935年,在塞納河畔的舊書攤上,常書鴻偶然看到伯希和編纂的《敦煌圖錄》,毅然決定回國守護敦煌。
在常書鴻回國后的人生中,他扎根敦煌,組織修復、臨摹壁畫,搜集整理流散文物,組織展覽,出版畫冊,為研究和保護敦煌莫高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被譽為“敦煌守護神”。而1931年出生在法國里昂的常沙娜,是這一過程的深度參與者。從十三四歲起,她便隨父親開始了對敦煌壁畫的臨摹,莫高窟壁畫上那些有趣生動的故事,成為她的“玩伴”。
黃炫梓說,國外的敦煌學研究比中國早近一個世紀,“但我們跟國外敦煌學研究方向不同”。“國外敦煌學是以藏經(jīng)洞出土的敦煌遺書為主要研究對象,而中國是常書鴻等人開始關注保護莫高窟之后,以‘敦煌壁畫’‘彩塑’‘裝飾圖案’等為主要研究對象,來對比海外遺書形成佐證?!秉S炫梓說,近些年,海外敦煌學者也面臨專業(yè)人才上的斷層,而常書鴻以后國內(nèi)歷代敦煌保護者對敦煌藝術的推廣,“讓我們的研究成果蒸蒸日上”。
黃炫梓介紹,敦煌研究院跟國際敦煌學研究前沿的國家在考古研究等方面都有合作,跟法國的交流也一直在進行。
2021年5月,敦煌研究院、法國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等中法相關機構(gòu)聯(lián)合舉辦“敦煌學的跨時空交流與數(shù)字保護探索”線上交流研討會,宣布啟動中法“數(shù)字藏經(jīng)洞”項目,共同探索敦煌文物數(shù)字化保護與傳播。此前,敦煌研究院還與法國國家圖書館、法國國家人類學博物館等文博機構(gòu)圍繞敦煌遺書的數(shù)字化和學術交流、壁畫保護及修復領域的共同研究等方面達成合作共識。
“法國是重要的敦煌學寶地。每年我們有很多藝術家、學者都會去吉美博物館看敦煌絹畫,這些絹本對我們壁畫研究也有很大的幫助?!秉S炫梓說,花開敦煌展覽在國外舉辦過多次,其中也有不少合作契機,但常沙娜更希望工作室可以優(yōu)先尋找好的民族品牌合作,推動民族品牌文化形象塑造,把中國傳統(tǒng)圖案藝術在國人間放大。
這其中,在珠寶、化妝品等一些民族品牌中,許多實驗設計已經(jīng)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