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從日常工具到流行游戲——剪刀旅行記

      2022-06-17 23:20:38劉小方
      百科知識 2022年11期
      關(guān)鍵詞:手勢剪刀旅行

      劉小方

      剪刀在生活中十分常見,它能理發(fā)修面,讓人容光煥發(fā);能裁布成衣,讓人個性彰顯;能剪紙成物,裝扮生活;也能剖魚鉸蝦,烹飪美食;還能用于醫(yī)學手術(shù),解除人的病痛……剪刀依據(jù)人的手形設(shè)計,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小器物。剪刀在中國的歷史相對久遠,在古代詩歌中,剪刀時常出現(xiàn)。如唐代賀知章的“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李白的“有便憑將金剪刀,為君留下相思枕”。從使用目的來看,古代人主要用剪刀來裁剪衣物,如唐代項斯說“蚊蚋已生團扇急,衣裳未了剪刀忙”,白居易說“秋霜欲下手先知,燈底裁縫剪刀冷”等。這些詩詞的留存,顯示出剪刀在當時人們生活中的常見和流行。

      考古發(fā)現(xiàn)顯示,剪刀最早出現(xiàn)在4000年前的中東地區(qū),隨后旅行到古埃及,公元前1世紀前后,埃及人還將剪刀用于外科手術(shù)。學者認為我們今天熟悉的雙股剪刀是經(jīng)絲綢之路從西方旅行而來,最先落腳于北宋時期的遼、金等北方地區(qū),隨著宋元南北人員、文化經(jīng)濟的交流來到南方。宋代之前,中國剪刀的生產(chǎn)基地以并州(今山西太原)為中心,到了明清時期逐漸轉(zhuǎn)移到江南。據(jù)文震亨《長物志》記載,明代一種折疊式剪刀從日本旅行到中國,成為文人雅士收藏的珍品。20世紀初,受剪刀形態(tài)影響的中國傳統(tǒng)“豁拳”手勢游戲流傳日本,形成了日本人喜歡的“三人游戲”,并最終演變?yōu)椤笆^、剪刀、布”;后經(jīng)日本傳播旅行到西方,并風靡世界至今。

      作為名詞,《釋名》中說“剪刀。剪,進也,所剪稍進前也”。作為動詞,“剪”字的解釋是“齊斷也”。古漢語中“剪”也作“翦”,如《詩經(jīng)》中說“蔽芾甘棠, 勿翦勿伐”。從文字產(chǎn)生的角度看,應(yīng)該是先有剪刀這種工具,后有“剪”這個動詞。早在春秋時期,我國人民就已經(jīng)使用剪刀了。

      目前我國境內(nèi)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剪刀實物斷代為西漢早期。根據(jù)楊毅先生2010年的統(tǒng)計,兩漢時期我國共出土了27把交股鐵質(zhì)剪刀,除一把來自廣州淘金坑南越國墓葬外,其余的都出土于陜西、山東、河南、山西等北方地區(qū),說明兩漢及以前的剪刀生產(chǎn)和使用主要在北方地區(qū)。文獻記載顯示,在宋代以前,剪刀以并州所產(chǎn)最為有名,如唐代詩人杜甫就曾寫過“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吳淞半江水”的詩句。

      除了杜甫,歷代文人歌詠并州剪刀的不在少數(shù),南宋陸游有“閑情何計都除盡,為覓并州快剪刀”的詩句,明代宋濂也說“戀郎思郎非一朝,好似并州花剪刀”。晚明馮夢龍在《警世通言》中描述楊玉環(huán)剪發(fā)送給唐玄宗,用的也是并州剪刀:“淚如雨下,乃取妝臺對鏡,手持并州剪刀,解散青絲,剪下一縷,用五彩絨繩結(jié)之,手自封記,托奴婢傳語,送到御前?!庇纱丝梢姴⒅菁舻顿|(zhì)量之好,其影響也頗為深遠。

      古代剪刀也被稱為“鉸刀”,因為兩刀相交而得名。所以從形制上看,宋代以前人們使用的剪刀與現(xiàn)在的剪刀的樣子頗為不同。楊毅先生在《中國古代的剪刀》一文中指出,古代的剪刀以鐵質(zhì)為主,也有零星銅、銀、鉛、陶等材質(zhì)。依據(jù)剪刀兩股之間的連接方式,中國古代的剪刀大致分為交股剪刀和雙股剪刀兩種。前者是用長條形鐵片彎曲而成,使用時依靠相交刀刃的彈力對物體進行切割,兩股中部沒有固定的連接,也被稱為簧剪。后者出現(xiàn)在宋代以后,和人們今天使用的剪刀一樣,兩股中部用鉚釘釘連,雙環(huán)形把。

      與交股剪刀相比,雙股剪刀的杠桿原理運用得更加巧妙,不僅把環(huán)更加對稱美觀,使用也更為省力,修剪效果也更好。明代劉玉《已瘧編》中記載的“剪刀精”很明顯就是雙股剪刀:“信州人袁著,夜經(jīng)廢宅,遇一黑面婦人,自稱裂娘,堆雙髻,衣紅褐,佩兩金環(huán)。正語間,忽不見,著疑懼,旋走退宿于故知家。明日復至其所,但見污塵中積褐一堆,撥開得一剪刀,乃知昨所遇者,剪刀精也?!彪S著雙股剪刀的出現(xiàn)和流行,剪刀生產(chǎn)中心開始南移,最典型事件就是南方“張小泉”剪刀的出現(xiàn)。據(jù)黃琦、張璐的研究,“張小泉”剪刀初創(chuàng)于明萬歷年間,創(chuàng)始人是安徽歙縣人張思佳,他曾在安徽蕪湖學習制作剪刀手藝,學成后創(chuàng)立“張大隆”剪刀鋪,約1610年前后,“張大隆”剪刀鋪遷址至浙江杭州。明崇禎元年(1628年),剪刀鋪由兒子張小泉繼承并改名為“張小泉”剪刀,自此聞名至今。

      陳巍在《11——13世紀中國剪刀形態(tài)的轉(zhuǎn)變及可能的外來影響》一文中指出:“公元1000年之后,中國簧剪(即交股剪)逐漸被雙股剪刀所取代,即現(xiàn)在常見的鉚釘鉸接的兩片刀刃,又稱為支軸剪刀。”關(guān)于雙股剪刀在中國傳播旅行的過程和路線,陳巍認為,雙股剪刀“最早出現(xiàn)在當時由遼、金等政權(quán)統(tǒng)治的中國北方地區(qū),而宋朝等漢人政權(quán)所統(tǒng)治的南方地區(qū)所發(fā)生的演變則比較緩慢。這種現(xiàn)象或許能概括為更早存在于西方的雙股剪刀向東傳播,進入古代中國區(qū)域又從北向南傳播” 。

      從時間上看,古希臘——羅馬時期的南歐地區(qū)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雙股剪刀,美國學者魯?shù)婪??霍梅爾?937年出版的《手藝中國:中國手工業(yè)調(diào)查圖錄(1921——1930)》一書中指出:“中國很早就出現(xiàn)的剪刀也能在古代阿拉伯和波斯找到,但奇怪的是舊日本沒有剪刀。”說明歐亞大陸之間存在一條自西而東的雙股剪刀旅行路線。1979年4月,湖北孝感安陸縣發(fā)現(xiàn)了一座唐代初年的王妃墓,墓中出土了一件錯金雙股鐵剪刀和15枚波斯銀幣,考慮到當時雙股剪刀在中國尚未流行,專家認為其正是從西方傳播而來。

      在東方,日本和朝鮮半島與中國一衣帶水,西來的雙股剪刀由中國繼續(xù)向東旅行也是可能的,如在韓國慶州雁鴨湖出土的新羅燭雙柄剪刀(斷代為8世紀)也被證明來自中國。

      從世界范圍看,最古老的剪刀出現(xiàn)在4000多年前的中東地區(qū),發(fā)明者是美索不達米亞人。這種剪刀也是交股剪刀,多為“U”字形,它們由兩片刀片組成,沒有樞軸,剪刀的后端有一片較薄的軟金屬連接刀片,使用時擠壓即可。大約在公元前1500年,古埃及地區(qū)出現(xiàn)了剪刀。從形態(tài)上看,古埃及的剪刀與美索不達米亞人的剪刀相似。不過這一時期剪刀的尺寸較大,也很重,估計是以戶外使用為主。

      在今天的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埃及館內(nèi),珍藏著一件公元前3世紀的埃及青銅剪刀。與這把剪刀同時出土的是一位女性的工作籃,籃子里有各種各樣的針、別針和梳子。這一發(fā)現(xiàn)激發(fā)了學者們對古埃及婦女生活習俗、職責和娛樂方式的想象。這把典型的“U”形交股剪刀長約26厘米,兩片刀刃上對稱地刻有狗、人和斯芬克斯的畫像。專家們認為,這把剪刀雖然具有濃烈的古埃及尼羅河裝飾特征,但也顯示出美索不達米亞和古希臘文化的影響。

      19世紀末,考古學家在埃及阿斯旺以南28千米尼羅河河畔的山丘上,發(fā)現(xiàn)了建造于托勒密王朝時期的康翁坡神廟。神廟因為同時供奉鷹神荷魯斯和鱷魚神索貝克得名“雙神廟”。雙神廟的一塊石嵌板上雕刻著一批精致的外科手術(shù)器械,可以明確識別其中就有剪刀。人們據(jù)此推測,在公元前108年到公元前47年之間,托勒密王朝的埃及人就已經(jīng)使用剪刀進行外科手術(shù)了。

      英國著名埃及學家弗林德斯·佩特里則認為剪刀是從古埃及傳入羅馬的,時間是公元前3世紀。當時的羅馬人把剪刀叫“forfex”或“forfices”,那時的羅馬人還用他們的剪刀修剪果樹和籬笆,或者給宮廷里的貴族理發(fā)。早期的羅馬古書上的一幅插圖顯示,牧羊人正用剪刀給一只躺著的母羊剪羊毛。直到今天,歐洲的不少牧民都更喜歡用剪刀而不是電動剪剪羊毛,因為電動剪會損壞綿羊的皮毛。弗林德斯?佩特里的相關(guān)研究認為,西方最早的交股剪刀出現(xiàn)在5世紀,塞維利亞的抄寫員伊西多爾首次在書中記載了當時用于理發(fā)和裁剪的剪刀,伊西多爾明確指出,這種剪刀為十字刃交叉并帶有中心樞軸。

      在英語中,一直有兩個單詞來表示剪刀,即“shears”和“scissors”,前者被翻譯為“羊毛剪”,形制為交股剪;后者被翻譯為“剪刀”,是雙股剪?!皊cissors”一詞源于拉丁語單詞“cisoria”,意思是一種切割工具。這個詞在842——1300年的古法語中才出現(xiàn),稱為“cisoires”,現(xiàn)代法語剪刀“ciseaux”就是從這個詞衍生而來的。而“shears”一詞則源于日耳曼語的詞根“sker”,后來又改為“skeresa”和“skaerizo”。羊毛剪和雙股剪在西方語言體系中的不同起源,其實也隱約勾勒出兩種剪刀在歐洲不同的旅行路線。

      直到1761年,現(xiàn)代剪刀才在英國的謝菲爾德誕生,當?shù)毓ぞ呱a(chǎn)商羅伯特·辛克利夫首次在剪刀制造中使用鑄鋼,開啟了高品質(zhì)的日用剪刀的大規(guī)模生產(chǎn)。19世紀初,更多工業(yè)鍛造的并帶有精心裝飾的把手的剪刀被生產(chǎn)出來,滿足了人們的日常需要。1847年,瑞士剪刀匠雅各布?維斯移民美國,開始了現(xiàn)代剪刀從歐洲到美洲的正規(guī)旅行。這位巧手工匠從新澤西州紐瓦克的一家小店鋪做起,在美國南北戰(zhàn)爭中為聯(lián)軍醫(yī)療隊制造剪刀,隨著生意越做越大,維斯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剪刀生產(chǎn)公司。1914年,維斯(Wiss)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剪刀生產(chǎn)商,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

      在熱播美劇《生活大爆炸》中,主角謝爾頓為了減少游戲的和局而給傳統(tǒng)的“石頭、剪刀、布”增加了“蜥蜴”和“斯波克”兩種手勢,這種改進隨即引起了美劇迷們和玩家們的網(wǎng)絡(luò)熱議。事實上,這一包含“剪刀”的簡單而有效的“博弈”小游戲不僅風靡全球,而且已引發(fā)了嚴肅的科學研究。在2012年德國甲級足球聯(lián)賽的賽場上,拜仁慕尼黑球隊的兩位球星里貝里和克羅斯就曾通過“石頭、剪刀、布”決出了由誰來主罰前場的任意球。2014年,由浙江大學、浙江工商大學和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專題研究這一游戲,研究成果《石頭剪刀布游戲中的社會循環(huán)和條件反射》還入選了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科技評論2014年最優(yōu)”。

      1995年3月,奧地利學者賽林?哈特出版了一本名為《關(guān)于日本手勢游戲的一些思考:基于比較文明的研究角度》的著作。在書中,賽林·哈特發(fā)現(xiàn)在18世紀的日本廣為流行一種類似于“石頭、剪刀、布”的“三步棋”手勢游戲,也可翻譯為“三人互相威脅”游戲。游戲只需要使用三種手勢就可以決出勝負:玩家用拇指代表青蛙,小指代表蛞蝓,食指代表蛇,規(guī)則是青蛙勝蛞蝓、蛞蝓勝蛇、蛇勝青蛙。經(jīng)過深入研究,賽林·哈特發(fā)現(xiàn)當時日本人在玩這個游戲時都是用漢字發(fā)音進行的,他斷定“毫無疑問,這個游戲的源頭在中國,中國人直到今天仍在玩相似的手勢游戲,而在古埃及、古羅馬和古希臘,這樣的手勢游戲并不為人們所知”。

      隨著游戲的發(fā)展和改進,尤其是受剪刀使用的日常影響,更方便的“握拳”“伸掌”和“剪刀”的手勢快速流行。到了19世紀,“石頭、剪刀、布”在日本更加風靡,并得到亞洲各國人們的接受和喜歡。伴隨越來越多的日本人到世界各國游歷,這個游戲也旅行到歐美國家,這也是今天歐美人將這種游戲稱作“日本游戲”的原因。

      我們知道,在全世界范圍內(nèi),人們都有用特定手勢傳達意思的習慣,但只有中國人最早將手勢用于游戲。早在漢代,中國人就已經(jīng)在宴會和酒席上玩類似的手勢游戲了。明代《五雜俎》中記載:“后漢諸將相宴集,為手勢令,其法以手掌為虎膺,指節(jié)為松根,大指為蹲鴟,食指為鉤戟,中指為玉柱,無名指為潛虬,小指為奇兵,腕為三洛,五指為奇峰。但不知其用法云何。今里巷小兒,有捉中指之戲,得非其遺意乎?”由此可以看出,日本的“三步棋”游戲方式與中國漢代的“手勢戲”如出一轍,顯然是受到了中國的影響。

      此外,中國史書中關(guān)于手勢游戲(后來亦稱作“豁拳”或“劃拳”)的記載很多。如《新五代史》中記載:“他日,會飲章第,酒酣,為手勢令,弘肇不能為,客省使閻晉卿坐次弘肇,屢教之?!泵鞔钊杖A在《六研齋筆記》中記載:“俗飲,以手指屈伸相搏謂之豁拳,又名豁指頭,蓋以目遙覘人為己伸縮之數(shù),隱機斗捷?!鼻宕赏O的《勝飲編》中也記載:“唐皇甫嵩手勢酒令,五指與手掌節(jié)指皆有名,通呼五指為五峰,則知此戲其來已久?!?/p>

      當然,也有一種可能,“石頭、剪刀、布”游戲是通過中國直接旅行至美國的。1926年天津的《英美煙公司月報》發(fā)表了一則題為“豁拳西漸”的文章,文章說中國的“豁拳”流傳到美國,深得美國人喜歡,但這其中是否有“石頭、剪刀、布”不得而知:“紐約城中各界人士喜效吾國人之作豁拳戲……易為豁拳者比比皆是……因其方法簡易并含有哲學之志趣,故樂而為之,緣是日行播傳,迄今遂普遍全城?!?/p>

      從裁剪物品到猜拳定勝負,從輕盈精巧的手術(shù)剪刀到短小安全的兒童剪刀……剪刀的使用越來越廣,也越來越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今天,我們在詩歌里、在博物館中、在文獻里、在不同的大地上追溯剪刀的旅行過往,也算是對這個日常小器物的一種致敬吧。

      猜你喜歡
      手勢剪刀旅行
      鈍剪刀
      家教世界(2020年31期)2020-12-02 01:14:06
      挑戰(zhàn)!神秘手勢
      風有一把剪刀
      V字手勢的由來
      大剪刀,小剪刀
      幼兒園(2018年6期)2018-06-19 17:11:38
      勝利的手勢
      不可能旅行
      小黑的旅行
      小小金剪刀
      小主人報(2016年19期)2016-02-24 03:25:50
      小黑去旅行
      台安县| 上犹县| 鹤峰县| 山东| 绍兴市| 县级市| 洞头县| 南澳县| 呼伦贝尔市| 双流县| 福贡县| 库车县| 新乡市| 文登市| 古田县| 静乐县| 崇文区| 延吉市| 大丰市| 青州市| 富源县| 息烽县| 松阳县| 鄱阳县| 石阡县| 东方市| 菏泽市| 白玉县| 临武县| 泰兴市| 本溪市| 府谷县| 沙坪坝区| 徐闻县| 仪陇县| 拉孜县| 桃江县| 逊克县| 镇巴县| 永川市| 左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