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慶西
中國古代建筑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具有鮮明的特征,因而在世界建筑的發(fā)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國古代建筑的特征概括地說主要表現(xiàn)在三方面:采用木結構體系;建筑的群體性;善于對建筑進行美化裝飾。
自古以來,中國就用木材制作房屋的結構構架。木結構的基本形制是在地面上立柱子,在柱子上架設水平的梁枋,由于要制作坡形屋面以利于排泄雨雪,所以需要多層梁枋相疊。然后在梁上架檁,檁上鋪設椽子,這樣就完成了一幢房屋的木結構構架。工匠在椽子上鋪瓦面,地上鋪地面,柱子間筑墻并安設門與窗,即成為能使用的建筑。
木結構有很多優(yōu)點。其一是從采集、運輸?shù)郊庸?、建造,都比石材和磚材方便。其二是木結構各構件之間是采用柔性的榫卯聯(lián)結,它能夠承受較大的突然沖擊力而不倒塌。其三是木結構的房屋,其墻體不承受重量,所以可以用各種材料筑造墻體,又可以在墻上任意開設門和窗。
中國古代建筑如果與西方古代建筑相比,人們會發(fā)現(xiàn),西方的古神廟、古教堂等著名建筑多追求個體形象的高大與宏偉,體現(xiàn)出建筑的永恒性。而中國的宮殿、壇廟、寺院多講求建筑的群體性。如果說西方的神廟、教堂以其高聳的形象使人們感到震撼,那么,當人們走進中國的殿堂、寺廟時,隨著一進又一進的院落,一座座端莊的宮門與山門、莊嚴的殿堂與佛堂、高聳的樓閣與佛塔,依次展現(xiàn)在你的面前,當人們步入一座座古代園林,那些由山、水、植物、建筑組成的景觀,讓你左顧右盼,步移景異,這些完全由空間與時間組成的藝術,同樣會使人們感到一種震撼。
建筑,除了個別的類型,如紀念碑之外,都具有物質與精神的雙重功能。建筑為人們的勞動、工作、生活、娛樂等多方面提供活動場所,這是它的物質功能。建筑同時又是實實在在的構筑物,它立于地面,人們隨時都能見到,于是就產(chǎn)生了形象問題,人們喜歡不喜歡,認為它好看或難看,這就是建筑的精神功能。從這個意義上說,建筑與繪畫、雕塑一樣,同屬造型藝術一類。但建筑藝術又與繪畫、雕塑不同,它的形象首先取決于它的使用功能和采用的材料與結構形式,建筑不能像繪畫、雕塑那樣塑造出任何人物的形象和場景,它只能通過建筑群體的布局、適當?shù)男蜗笏茉旌脱b飾,表現(xiàn)出一種氛圍與氣勢,例如莊嚴或平和、宏偉或親切、熱鬧或肅靜,等等。裝飾是增加建筑藝術表現(xiàn)力的重要也是必要的手段。
中國工匠善于對建筑進行美化裝飾,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其一是善于對展露在外的,有實際功能的各種構件,在加工制造中進行美化處理,使之具有裝飾作用;其二是幾乎對建筑的每一處構件都進行美化處理,從屋頂、墻身到門窗、基座,從外至里,莫不如此。
中國古代建筑,隨著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也經(jīng)歷了數(shù)千年的發(fā)展歷程。古代一代又一代的工匠,應用木材,以他們畢生的精力與全部智慧,努力發(fā)掘木材的優(yōu)勢,可以說將木材的應用發(fā)揮到極致,創(chuàng)造出無數(shù)的宮殿、陵寢、壇廟、寺院、園林和數(shù)不清的住宅,為后人留下了一份極其珍貴的建筑文化遺產(chǎn),使之成為中華民族文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敬請關注并閱讀《極簡中國古代建筑史》,人民美術出版社,2017年)70B58921-92D2-463C-AD76-3065F5E4CF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