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 楊軍
(合肥恒誠智能技術(shù)有限公司 安徽合肥 230000)
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質(zhì)量的日益提高,伴隨肥胖 癥患病率逐年增加。目前,肥胖作為現(xiàn)代文明病之一,已與酗酒、吸毒、艾滋病并列為世界四大醫(yī)學社會問題。世界衛(wèi)生組織宣布“肥胖病將是全球首要疾病,重要的健康問題”。隨著肥胖和超重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減肥也應運而生。減肥途徑魚龍混雜,方式多變,諸如節(jié)食、藥物、手術(shù)之類的方式,但這些消極被動的減肥途徑,不能提高健康水平,而且看似有效的方法對人體是有損害的。要找到綠色、有效和可持續(xù)的減肥方法,來干預和控制日益突出的肥胖問題,并且要保證肥胖患者健康發(fā)展,運動減肥是首選。在運動中,采用什么樣的方式和手段進行有效肥胖病診治,一直是社會上關注的焦點。該文從這一視角出發(fā),通過實驗的方式,探究新的運動減肥方式——低氧減肥,以此為肥胖病患者健康促進助力。
該文以低氧訓練對肥胖病患者健康促進的影響為研究對象。從300 名肥胖患者(中國標準定義:BMI 指數(shù)≥28 為體重肥胖)中,挑選在年齡、身高、體重和生存指數(shù)無顯著性差異的后天性肥胖患者90人,所有受試者均無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外周血管及皮膚病等疾病,1 年內(nèi)無重大傷病情況,所有訓練和測試均在受試者健康狀況良好的情況下進行。隨機分成6 組,進行肥胖病患者運動處方中的6 種訓練方案進行鍛煉(見表1)。
表1 6組受試者訓練前一般資料比較()
1.2.1 運動處方
根據(jù)受試者醫(yī)學檢查資料,按其健康、體能以及心血管功能狀況,用處方的形式規(guī)定運動類型、運動強度、運動時間及運動頻率等,提出運動中的注意事項。在康復醫(yī)師或體能訓練師指導下,對受試者進行有目的、有計劃和科學的訓練方案的鍛煉。
1.2.2 肥胖病患者運動處方設計
肥胖病患者的運動處方必須依據(jù)治療方案、肥胖并發(fā)癥的存在或嚴重程度以及運動方案的目的和預期獲益等來進行個體化。運動中食物的攝取也必須考慮?;颊邊⑴c運動康復項目的目標應該包括:使生理指標的水平正?;?;減少肥胖的并發(fā)癥;控制體重;將日常的體育活動融入其生活方式中。
運動類型的選擇:要求以有氧運動為主,有氧運動有利于葡萄糖的代謝和脂肪的燃燒;避免或者限制高沖擊力的運動,以減少肌肉骨骼損傷發(fā)生的危險。
運動強度的控制:肥胖病患者運動應該達到能夠改善其運動耐量和體質(zhì)水平所需的最高閾值。高于閾值可能會誘發(fā)不良反應的水平,低于閾值會達不到運動治療效果。
運動時間把握:持續(xù)20~60min 運動,每周800~2500kcal 的卡路里消耗,對健康有益。運動時間過長,可能會增加肌肉骨骼損傷的發(fā)生率,并降低長期的依從性。提高運動速度,首先增加運動的頻率或者持續(xù)時間,而不是運動強度。避免肥胖病患者過快、過多的運動,密切監(jiān)測患者的癥狀、體征及其對運動的反應。
運動頻率:每周3~5d,肥胖的患者可能需要每天進行小強度運動。
依據(jù)肥胖病患者運動處方要求,設計訓練方案,如表2所示。
表2 6種訓練方案
1.2.3 評價指標
心肺功能評估指標包括: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最大通氣量(MVV)、第1 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FEV1/FVC%、Wmax、攝氧量VOpeak。主要用于檢測呼吸道的通暢程度、肺容量的大小,評定運動治療方法的療效,鑒別呼吸困難的原因,評估肺功能對勞動強度耐受力及對肥胖病患者的監(jiān)護等方面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肌耐力評估:肌肉耐力是指人體長時間進行持續(xù)肌肉工作的能力(對抗疲勞的能力)。耐力包括心血管耐力和肌肉耐力。發(fā)展肌肉耐力素質(zhì)的基本途徑有2個:一是增強肌肉力量、提高肌肉耐力的訓練;二是提高心肺的功能。
生存質(zhì)量評估:QOL 得分BMI 指數(shù)(圣-喬治呼吸問卷調(diào)查)。
進行10 周訓練后,6 組的心肺功能、肌力、VOpeak、最大功率W、力竭時間、WQOL 得分和BMI指數(shù)較訓練前均顯著變化,但變化幅度不一:混合訓練組和低氧混合組變化幅度明顯,組間和組內(nèi)比較呈顯著性差異;各訓練組組內(nèi)比較差異均有顯著性意義(<0.05),如表4所示。
表3 6組受試者訓練前后各項指標比較以及改善率(,%)
續(xù)表
2.2.1 低氧訓練對肥胖患者心肺功能干預分析及討論
正常肺功能的改善取決于呼吸肌、肺組織、肺循環(huán)、呼吸中樞、胸腔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等,運動活動對上述因素改善不明確,相關研究甚少。反映肺通氣功能、彌散功能和肺容積在訓練前后,常氧組均無顯著性變化。但低氧組肺功能有了良好的改善。研究表明,低氧訓練可以明顯提高心肺功能,改善高膽固醇、高血脂和高血糖,并在治療慢性疾病。運動和低氧的雙重刺激,使主動脈體和頸動脈體的化學感受器受到感應,進而調(diào)動呼吸中樞神經(jīng),產(chǎn)生反射性的呼吸頻率加快和呼吸深度加深,加強氣體間交換。肺內(nèi)氣體擴散能力增強,血氧飽和度提高,從而代償或補償機體缺氧的影響。其次,低氧引起缺氧性通氣反應,通過外周的和中樞的化學感受輸入信號傳遞而引起,取決于個體缺氧感受力。增加肺泡氧水平和依靠呼吸頻率的增加而引起通氣量的變化,使氧合血紅蛋白解離曲線左移和動脈氧分壓及動脈血氧飽和度增高,同時可對呼吸肌產(chǎn)生訓練效應。
2.2.2 低氧訓練對肥胖患者肌耐力干預分析及討論
肥胖病患者由于負荷大,缺少運動,導致肌肉缺失和萎縮,不同程度外周骨骼肌功能障礙。該研究結(jié)果表明,6 種訓練方案均能增強肌耐力,低氧組優(yōu)于常氧組,且低氧混合訓練效果更顯著。
科學合理的低氧訓練,能夠提高人體抗缺氧生理反應和適應能力,進而提高有氧運動能力,增加機體耐力水平。關于低氧訓練提高肥胖患者外周血RBC、Hb 含量的原因,研究報道身體在低氧分壓的刺激下,血液促紅細胞生成素(EPO)濃度顯著上升46%,較高的EPO 水平會刺激骨髓造血組織釋放大量的RBC,使人體血液中RBC和Hb含量增加。Hb是人體血液中氧的主要載體,水平的升高是低氧訓練提升人體有氧耐力的主要原因。
2.2.3 低氧訓練對肥胖患者BMI 指數(shù)干預分析及討論
BMI 指數(shù)是衡量肥胖的標準,研究發(fā)現(xiàn),在改善BMI 指數(shù)方面,低氧組的訓練明顯優(yōu)于常氧組訓練。其原因在于:運動和低氧雙重刺激促進脂肪代謝;并通過吸入定量低氧后,刺激機體一些代謝酶的活性,從而促進機體物質(zhì)分解和抑制物質(zhì)合成;低氧訓練后,食欲和胃腸道的消化吸收功能下降,能量攝入因此減少,從而控制脂肪的生成;低氧訓練提高人體內(nèi)ob 基因的表達,促使體內(nèi)瘦素的分泌,瘦素可以從多方面調(diào)節(jié)脂代謝,從而達到減重的目的。
2.2.4 低氧訓練對肥胖患者生存質(zhì)量指數(shù)干預分析及討論
肥胖病給患者的身心、社會活動、工作以及生存質(zhì)量帶來了不利影響。經(jīng)過10 周的訓練,6 組受試者的QOL 均得到明顯改善,且低氧組和混合組改善明顯。其原因在于:低氧訓練和混合訓練在改善肥胖病BMI指數(shù)、肌耐力和肺功能上優(yōu)越,致使他們?nèi)粘5幕顒幽芰訌?,且在社會交往狀況改善,心理方面更加自信。所以,肥胖病患者QOL較之前明顯提高。
2.2.5 運動處方對肥胖患者干預分析及討論
通過對肥胖病患者運動處方的實施后數(shù)據(jù)分析可知:訓練干預手段的多樣化對肥胖病患者的心肺功能、肌肉耐力和生存質(zhì)量的影響具有明顯提高作用。耐力訓練組在提高心肺功能方面優(yōu)于肌耐力訓練組,而肌力訓練組在肌肉抗耐力方面比單純的耐力訓練效果好。混合訓練組結(jié)合二者訓練手段后,肥胖病患者干預效果比單一元素訓練優(yōu)越。低氧干預的訓練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
對肥胖病患者進行訓練,具有較高的操作風險。所以運動處方中,合理制訂訓練方案尤為重要。第一,因人而異的原則,切忌千篇一律。第二,在制定運動處方時,要科學、合理地安排各項內(nèi)容。實驗中,利用了最前沿的低氧訓練,從而規(guī)避了運動損傷風險,提高了時間效率,保證了運動方案按質(zhì)、按量完成。第三,在安全方面,通過心率和Brog量表進行監(jiān)控,保證試驗對象安全。第四,運動處方應遵循全面身心健康的原則,在運動處方的制定和實施中,首先,應注意維持人體生理和心理的平衡,以達到“全面身心健康”的目的;其次是WQOL量表測量,收集受試者生存質(zhì)量指標,分析受試者在整個運動處方執(zhí)行過程中,其生理健康、心理狀態(tài)、獨立能力、社會關系、個人信仰與周圍環(huán)境的變化關系。綜上所述,此次試驗的順利結(jié)束與合理運動處方制定和實施相關,也驗證了此次運動處方是合理、安全和有效的。
肥胖患者進行該實驗所采用訓練方案是安全、可行的。低氧組可以改善肥胖病患者心肺功能、肌耐力和生存質(zhì)量,且優(yōu)于常氧組,混合組優(yōu)于單一訓練組。所以,設計減肥患者運動處方中,應遵循訓練手段和方式多樣化。因此,肥胖患者選擇科學、健康的運動方式可以顯著改善心肺功能、肌耐力和生存質(zhì)量,并預防和減輕肥胖惡性的發(fā)生發(fā)展,提高生活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