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怡涵 李思靜
【摘要】后疫情時期,利用互聯網平臺開展網絡教學成為確保停課不停教、不停學的必然選擇。本文結合初中信息技術學科特點和教學要求,以培養(yǎng)學生的網絡學習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為目標,利用釘釘平臺開展線上教學實踐,并對釘釘平臺班級填表功能應用進行探討研究。
【關鍵字】初中;信息技術線上教學;教學資源;班級填表
本次授課采用混合式在線教學模式,包括同步在線教學和異步在線自學。一方面,學生基于直播教學,按課表參加知識講解、互動討論、作業(yè)練習等同步在線學習活動。另一方面,學生充分利用教學平臺上的視頻回看、素材下載,拓展資源鏈接等異步在線自學活動。
一、教學平臺選用
本課例采用釘釘在線教學平臺,結合本校學生特點以“抗擊疫情”為主題建立課程資源。線上授課,采取“PPT演示+多群聯播講授+直播回放+班級填表”等多種方式穿插進行。
在課程線上教學過程中,根據課程內容的特點,采用任務驅動式教學法,靈活將釘釘課堂的PPT、屏幕分享、互動面板,工作臺進行結合授課,在直播授課中,多次運用釘釘課堂的互動功能(如討論區(qū)、舉手連麥等),對學生進行提問,了解學生的學習掌握情況。此外,直播授課中開通回放功能,可供學生課下反復觀看。課后教師通過釘釘工作區(qū)班級填表布置作業(yè),在群里回答學生的問題,學生也可以單獨找老師私聊,進行問題一對一的解答。通過釘釘教學平臺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進行督促與反饋。
二、教學過程的實現
(一)推送學習資源
提前把要授課的內容發(fā)到釘盤,讓學生提前預習,做好準備,以便課堂的順利進行。另外將本節(jié)課的練習素材同步至班群,以便學生上課時邊聽邊練。
(二)學生在線學習
學生通過教師推送的任務清單,結合釘盤素材,先自行進行練習,以本節(jié)課為例,學生下載的“第5課移動動畫練習素材.fla”為半成品fla文件,為了提高完成任務效率,教師已提前將圖片等素材放進“庫”里面。學生只需根據任務清單對半成品素材進行完善,從而掌握移動動畫這一知識點。
(三)教師線上講解
本節(jié)課是一節(jié)新授課,移動動畫這一節(jié),包含了傳統(tǒng)補間動畫和路徑引導動畫兩個內容,其中重點是傳統(tǒng)補間動畫,難點是路徑引導動畫,而傳統(tǒng)補間動畫中元件屬性的設置又分為多種,也是需要學生去掌握的內容。為此教師用簡單的“星星”移動的案例,系統(tǒng)且連貫地給幫助學生掌握傳統(tǒng)補間動畫這一重點內容。
同樣,路徑引導動畫是在傳統(tǒng)補間動畫的基礎上的進一步的應用,也是學生提問較多的一部分,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教師用“投籃”的例子進行演示,幫助學生理清步驟,把握其中的規(guī)律(如圖1)。
最后就是本節(jié)課的開放性任務,完成戰(zhàn)“疫”封面動畫制作。封面動畫包含了重難點,是學生對本節(jié)課知識點的綜合運用。
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新知,突破重難點,教師們設計了線上答疑這一環(huán)節(jié)。
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時,可以通過釘釘班群進行在線提問,教師會根據學生的疑問通過線上文字問題引導式解答和錄制小視頻進行解答。線上答疑能及時地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和疑惑,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新知,突破難點,進而提高線上教學質量。
(四)作業(yè)布置與反饋
為了使線上學習得到更好的反饋,教師利用釘釘工作臺里的班級填表功能。將知識點以選擇題的形式發(fā)布給學生。
學生填寫完表格后,后臺將自動統(tǒng)計數據(如圖2),通過選項統(tǒng)計,可以了解到學生的作業(yè)完成度,對每個知識點的理解程度等。在下次課前教師會對上次課的練習題進行講解,除了文字講解外,還可以錄音和拍視頻講解,使學生能更清晰地了解自己做錯的原因和知道正確的解題方法。為了調動學生完成作業(yè)的積極性,教師們采用了評“優(yōu)秀作業(yè)”的評價方式,并把優(yōu)秀作業(yè)分享到班級群中,既能表揚優(yōu)秀的學生,又能讓不懂的學生參考學習并改正。
三、特色亮點成效
(一)特色亮點
1.充分利用釘釘教學平臺資源發(fā)布功能
利用釘釘群文件發(fā)送功能提前給學生發(fā)布素材和課件,讓學生提前預習,強化學習動機,提高學習積極性。在釘釘教學平臺上發(fā)布的資料會自動保存在釘盤,積少成多,形成Flash動畫制作學習資料庫。
2.充分利用班級填表功能
由于班級填表可以設置多種題型,群通知,短信等多種方式群發(fā),自動收集答案,數據匯總等功能,在上課人數多的情況下可以實現班級作業(yè)管理。對于學生提交的答案,系統(tǒng)會自動統(tǒng)計生成餅狀統(tǒng)計圖,通過餅狀統(tǒng)計圖可以快速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
3.充分利用在線教學資源
利用學科網,百度經驗,嗶哩嗶哩課堂等網站,向學生推送相關網頁鏈接,作為學生的課后拓展,以本節(jié)課為例,推送百度經驗“文字書寫動畫”教程作業(yè)學生課后拓展資源。
(二)成效
1.學生觀看直播率比較高,從班級小助教的數據可以看出,本次教學觀看總人數為639人,占總人數760人的91.2%,上線率相對較高。
2.通過班級填表,基本能反映學生對本節(jié)課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以本節(jié)課課后作業(yè)第4題為例,選擇正確答案的學生人數占總人數的51.79%,說明大部分學生已掌握這個知識點(如圖3)。
3.班級填表方式能反映出學生的整體情況。如圖4,作業(yè)提交數據顯示,從第1課的226人升至第5課的504人,說明學生已逐漸習慣用填表方式,參與程度也逐漸提高。
四、存在問題及改進策略
(一)本節(jié)課存在的問題
由本節(jié)課的直播數據和作業(yè)統(tǒng)計情況可以看出,學生的出勤率為91.2%,但是作業(yè)完成率僅為66.3%,遠少于出勤率,說明本次線上教學還是存在一定的問題的。主要有以下幾點:
1.教學效果打折扣
因為不是面對面教學,所以整個教學過程缺乏學生的參與、互動,老師對學生的實際掌握情況不能充分了解,尤其對于學習自覺性較差的、家長督促不到位的學生,老師很難預測到其學習效果。
2.對部分學習不夠自覺的學生無法起到監(jiān)督作用
在提交作業(yè)方面,部分同學家里并沒有特殊情況,但卻存在“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現象,作業(yè)不能按時提交,需要老師經常與家長進行溝通才能得到反饋,學習積極性較低。
3.不方便與學生及時進行交流溝通
學生在學習中的疑惑有時不能馬上得到解決,家長又無法輔導,雖然有視頻材料,但是學生的理解能力參差不齊,最后達到的學習效果也是差強人意;老師批改作業(yè)后,也不能及時得到學生的進一步反饋。
(二)改進策略
1.積極尋求班主任,家長及學校幫助
及時了解學生不在線及沒及時完成作業(yè)的原因,對于“網絡學困生”多加關注并及時將情況反饋給家長,家校合作共同應對。與學校德育工作相結合,對學習態(tài)度散漫的學生進行批評教育。
2.多表揚多鼓勵
增強學生自信心,引導孩子們掌握自學的方法,鼓勵他們以自教師為主,獨立學習。
3.加強課堂監(jiān)管
避免學生雖進入課堂,但從事與課程無關的活動,教師在直播過程中設置問題,增加師生互動。隨機點名、學生連麥回答問題,采用群投票功能讓每位學生及時參與投票選擇,根據統(tǒng)計結果確定學生對問題的掌握程度并進行講解,同時還能確定未參與互動投票的學生姓名,及時要求其認真聽課。
【基金信息:本文系中山市教育科研2018年度青年項目《微信平臺在初中信息技術個性化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研究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1]余敏. 初中信息技術網絡教學探究 ——以釘釘為例[J]. 科學咨詢, 2020.
[2]劉遠征. 小學信息技術網絡語文教學的相關探究——以釘釘為例[J]. 中小學電教:下, 2021.
[3]吳媛媛. 課堂網絡教學模式與課堂教學模式研究——以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為例[D]. 華南師范大學,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