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生 崔 寧 檀曉光 鐘任歡 黃秀龍
(深圳海油工程水下技術有限公司,廣東 深圳 518067)
為消除剛懸鏈線立管底部張力,避免張力導致連接的PLET和跨接管發(fā)生拖拽或偏移,須對剛懸鏈線立管底部進行holdback限位,設計研究深水立管限位錨和錨鏈對立管進行限位控制,保障水下設施安全和穩(wěn)定。該套限位系統(tǒng)的適用張力大、穩(wěn)定性高,但施工難度較大,需要重點考慮施工安裝方案。
該立管限位錨屬于吸力錨,與普通吸力錨不同點主要在于其頂部具有錨鏈捕獲及鎖止機構,通過限位鏈連接立管進行限位。同時在該施工項目的設計中,有2種限位方式,一種為立管管道端部PLET限位,一種為立管中部限位,圖1和圖2為2種類型的限位吸力錨限位方式和頂部結構圖。圖1為立管中部限位示意圖,圖2為立管端部PLET限位示意圖。
因此,為了實現(xiàn)立管限位的作用,需要安裝吸力樁作為限位錨點,通過鏈條進行連接限位。立管中部限位是在管道中部的兩側進行限位,通常適用于立管海床段有彎曲段,需要在彎曲段后進行限位。立管端部PLET限位是在海管鋪設時,將限位錨通過鏈條連接至立管末端的PLET上,在后方形成限位拉力,保證立管的穩(wěn)定性。通常適用于立管鋪設無彎曲路由,是直線形式。
剛懸鏈線立管的應用水深通常較深,在該工程應用中,水深達1400m以上,其安裝進度包括位置偏移精度、艏向朝向精度、水平精度、貫入深度等要求。因此,在深水無潛水支持的情況下完成高精度吸力樁安裝是技術的重難點。以下主要闡述其實現(xiàn)高精度要求的安裝方法。
表1 限位吸力樁安裝精度要求
為完成限位吸力錨的精確就位安裝,需要從設計到安裝都進行全方位的考慮,主要包括以下內容:限位錨設計建造與測試、限位錨吊裝與安裝分析、水下精確就位與安裝以及吸力貫入操作。
圖1 立管中部限位示意圖
圖2 管道末端PLET限位
首先限位錨為吸力樁形式,因此其具有吸力樁的必備結構排水艙口、吸力貫入接口。以便于形成吸力貫入結構。同時,由于為深水作業(yè),須設計制造有ROV交互平臺,便于ROV水下引導就位和進行相關調整。并且設計有作為限位鏈連接的限位結構,以實現(xiàn)立管限位作用。吊點設計為三點吊裝,保持穩(wěn)定性。限位的吸力樁頂部結構如圖3和圖4所示。
在限位吸力樁建造完成后,需要對其進行陸地測試,以校驗相關設計參數(shù)以及模擬海上安裝,識別問題,以便于在出海安裝前將所有可能存在的問題和風險消除,確保其安全圓滿安裝。在相關各方確認無誤后,才可以出具放行條進行出海安裝。測試的主要類別見表2。
表2 限位吸力樁陸地測試項
限位錨的吊裝主要需要考慮2點:1)其吊高比較高,吊裝索具的設計需要考慮吊高的影響,參考作業(yè)船舶的吊機性能設計吊裝索具;2)吊裝路徑須清爽無干涉,需要對裝船的位置和吊裝路徑提前設計。限位錨安裝分析需要考慮的因素:船舶艏向與浪向的角度、過飛濺區(qū)計算、各個不同水深的下放速度、著泥速度等要求。以下為南海某項目實際工程應用中,計算分析得出的限位吸力錨的安裝分析要求和天氣海況限制。該分析考慮船舶艏向與浪向角度為±30°;飛濺區(qū)下放速度不超過0.2m/s;水中下放速度約0.5m/s;landing速度推薦AHC(Active Heave Compensation,主動深沉補償)模式下最小速度0.13m/s。
水下精確就位是深水限位錨安裝的重點和難點,為實現(xiàn)其就位精度,需要提前布設LBL(Long Base Line)矩陣,形成水聲定位系統(tǒng),通過與吸力樁頂部提前布置好的Gyrocompatt進行信號傳遞,將限位錨的艏向、位置信息實時傳遞至船舶中控室定位圖上,便于施工監(jiān)督下達調整和施工指令。同時,為實現(xiàn)精確就位的可視化,可提前在安裝位置的精度要求范圍內放置Mark buoy(定位浮球),便于ROV協(xié)助就位時觀察。精確就位的步驟如下。布設LBL矩陣,調試設備;ROV在定位圖上限位錨的精度范圍外援放置4個Mark buoy,多次打點,保證精度;吊裝就位至水下,通過Gyrocompatt與LBL定位系統(tǒng)的實時反饋,船舶中控指揮ROV調整限位吸力樁的艏向和位置,確保都在精度范圍內;持續(xù)下放著泥,ROV觀察牛眼讀數(shù),觀察吸力樁水平度變化情況,船舶中控監(jiān)控艏向和位置情況;下放至吸力樁不再自沉,表示第一階段自沉貫入結束。
圖3 立管中部限位吸力樁頂部結構設計
圖4 立管端部限位吸力樁頂部結構設計
吸力樁自沉結束以后,ROV從ROV 工具籃中將艙口蓋取出,安裝至艙口上,旋緊鎖上。ROV將吸力泵的hot stab 插入吸力樁的吸力接口位置,逆時針鎖緊。ROV啟動吸泥泵,按照設計壓力開始吸泥,另一臺ROV觀察樁身的泥線刻度下沉情況。吸泥過程需要同步以0.13 m/s的速度下放吊機鋼絲繩,并設置恒張力,最后的恒張力不能小于吸力樁索具的質量,吸力樁吊裝索具質量約為2.5 mt。吸力結束以后,ROV#1斷開吸力泵Hot stab的連接。將保護接頭安裝至吸力接口作為保護。記錄吸力樁艏向、水平度、位置、泥線數(shù)據(jù)等信息。ROV移除吊機索具和回收相關工機具。
管道末端PLET限位在立管鋪設時,由鋪管船將末端PLET下放后,由ROV將PLET的限位鏈條遷移至限位吸力錨的限位鉤位置,扣緊和關閉限位鉤,再將鎖銷插上完成限位。如圖2所示。由于操作簡單,不再描述和介紹。
立管中部限位結構主要分為2個部分:短鏈和長鏈。短鏈與SCR為一個整體,隨鋪管船鋪設至海床;長鏈由工程船吊裝下放,然后由ROV將短鏈與長鏈連接在一起,并鋪設鏈條至限位錨進行鎖緊限位。由于短鏈比較重(約450kg),為便于連接,需要將其進行漂浮狀態(tài)進行ROV回接作業(yè)。因此,在鋪設SCR時,在短鏈上綁扎有一個小的浮球。鋪設完成后,工程船抵達該位置,通過配重塊下放一個大的浮力塊(浮力約500 kg),將短鏈漂浮。工程船再將長鏈下放至水下,ROV完成長鏈和短鏈的連接。步驟如圖5所示。
為便于鋪設錨鏈時觀察是否出現(xiàn)打扭情況,在陸地準備時將錨鏈的上側涂成白漆,便于深水水下ROV觀察。同時由于長鏈較長,無法使用吊機直接掛鉤整條錨鏈起吊。因此設計成將錨鏈來回折成多段,由吊機起吊連接點。同時根據(jù)鏈條的特性,區(qū)分和編號鏈條,保證安裝時不會出錯。并且為保證限位鏈環(huán)在卡槽位置方便ROV調整,就位鏈環(huán)至卡槽內,在陸地時在設計位置附近的鏈環(huán)上綁扎有monkey fist(繩結)。同時,考慮到水下應急情況,出現(xiàn)回收限位鏈的情況,在限位鏈的前后設置應急回收索具。
工程船移船鋪設限位鏈條至限位錨位置,ROV監(jiān)控限位鏈鋪設情況,確保白色涂漆面朝上。限位鏈鋪設進限位錨的鏈條導向槽內,ROV確認鏈環(huán)卡入限位槽內,ROV插入插銷,鎖緊限位鏈條。工程船繼續(xù)鋪設,將鏈條平鋪至海床,最后由ROV解鉤懸掛索具。
圖5 ROV連接短鏈與長鏈
深水剛懸鏈線立管限位吸力錨安裝和限位鏈回接技術涉及水深較深,在國內的海洋石油工程中屬于前沿施工和技術,國內的海洋石油開發(fā)逐步正走向深水,在后續(xù)的深水油氣田開發(fā)中將會應用得非常廣。該技術的開發(fā)與應用為后續(xù)的類似SCR限位作業(yè)提供思路以及施工參考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