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曄
[摘要]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福、祿、壽三星承載著民間對美好生活的祈愿,是象征祥瑞的典型神話形象。自其在明清以后有了較為固定的人格化形象,便被廣泛用作繪畫和工藝制品的圖樣元素??v觀乾隆時期的清宮舊藏,福、祿、壽三星題材的作品極為豐富。筆者將從清宮御制“三星圖”的角度出發(fā),闡述清宮造辦處如何利用歷代清宮藏福、祿、壽三星題材作品來制作有清宮特色的“三星圖”圖樣。
[關(guān)鍵詞] “三星圖” 吉祥圖樣 清宮 造辦處 乾隆
古人認(rèn)為,宇宙蒼穹的每一點(diǎn)星光都代表著一位執(zhí)掌著星辰運(yùn)勢的神明。根據(jù)中國古代傳說,在眾多星辰當(dāng)中,有三位星君分別主管著人間的福禍、官祿和長壽,它們分別被稱作福星、祿星和壽星。俗語云:“福星高坐把福施,祿星送子下祥云。壽星騎鹿送蟠桃,三星高照喜臨門?!备?、祿、壽三星承載著祥瑞之意,是古時人們在追求幸福生活過程中崇敬的吉祥之神?!抖Y記 ·祭統(tǒng)第二十五》曰:“福者,備也。備者,百順之名也。無所不順者,謂之備?!盵1]所謂“備”者,可理解為完備、充足、富裕。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中云:“福,祐也。從示畐聲。方六切。”[2]“畐”字甲骨文形象類似酒壇,寓意在福星星官生辰之日(即正月十五)以酒肉祭神。祿星即“文曲星”,為神話傳說中文昌宮的第六顆星,乃主管文運(yùn)祿位的司祿之神。《說文解字》云:“祿,福也。從示錄聲。廬谷切?!盵3]“祿”即是“?!薄?/p>
人們在后來才把“祿”從“福祿”中分離出來,引申為高官厚祿之意?!抖Y記 · 王則》云:“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盵4]這里的“祿”意為俸祿,人間士子通常拜祿星以“求仕”。壽星在神話傳說中是二十八星宿中的角、元二星,也是后來所說的南極星。據(jù)《爾雅 · 釋天》記載:“壽星角亢也。數(shù)起角亢,列宿之長,故曰壽?!盵5]《說文解字》中曰:“壽,久也。從老省。殖酉切?!盵6]《史記 · 封禪書》云:“蓋南極老人星也,見則天下理安,故祀之以祈福壽也。”[7]
福、祿、壽三星體現(xiàn)了遠(yuǎn)古的自然崇拜。明清時期以后,三星有了比較固定的人格化形象,即吏部天官、員外郎(或送子張仙)、南極仙翁。清朝乾隆時期,這一遠(yuǎn)古神話要素得到了繼承和弘揚(yáng)。乾隆皇帝命令清宮造辦處制作了大量福、祿、壽三星題材的作品,希望借福、祿、壽三星的祥瑞之氣來護(hù)佑自己與王朝。接下來,筆者將從清宮御制“三星圖”的角度闡述清宮造辦處如何利用歷代清宮藏福、祿、壽三星題材作品來制作有清宮特色的“三星圖”圖樣。
乾隆皇帝極愛書畫,故其在位時期,清宮內(nèi)府書畫藏品達(dá)到了歷史上的頂峰,而這些藏品中就有大量富有吉祥寓意的“三星圖”。在這些“三星圖”中,五代時期既有場景又有人物的作品較為典型。 現(xiàn)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五代繡三星圖》[8]是乾隆皇帝尤為喜愛的一幅作品,上有其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題寫的“福祿壽三星贊”御制詩句和晚年鈐蓋的“太上皇帝之寶”璽印。從這幅圖頂部的三顆星可以看出當(dāng)時人們的“星宿”圖騰崇拜意識。畫面分“天”“地”“人”等多個層次,這種對層次感的追求可能是受到了敦煌壁畫經(jīng)變圖的影響。此類作品重視對場景的營造,因而對之后清宮藏其他“三星圖”出現(xiàn)的奢華場景埋下了較大的伏筆。
上文提及的這件作品為五代末至北宋初期的刺繡精品,縱194.3厘米,橫111.2厘米,屬清宮舊藏,尺幅之大極為少見。從畫面內(nèi)容來看,人物、鳥獸、花木的形式皆古拙,其中人物繡有19位,因身份尊卑不同而有尺寸大小之別。畫面自上而下可以分為四層,第一層左起分別是祿、福、壽三星列坐,其頭頂上方有參天的松樹以及三顆星辰。祿星星官著綠色袍服,手持羽扇,一梅花鹿銜花跪伏于其身邊?!暗摗迸c“鹿”諧音,該星官掌仕途。福星星官位居中央,手持玉柄麈尾,身披藍(lán)底祥云圖案的寬衣袍服,頭戴葫蘆形冠纓,整體形象寓意福氣綿延。右側(cè)慈眉善目的老者為南極星官,即通常所說的壽星。其手持玉板,上面繡有“福壽齊全”四字。在他的面前,有一只仙鶴銜“壽”字來朝賀,預(yù)示壽比南山。第二層有一名舞者居于中央,左、右有五位婀娜多姿的伎樂仙,所演奏的樂器分別為大鼓、笛子、拍板、琵琶和腰鼓,此為沿襲了盛唐以來常見的禮儀、樂舞及佛教樂器。第三層中央是一位貴氣逼人、服飾華麗、云髻上插滿金釵的女仙,其正在焚香祭拜。從女仙寬袖圓領(lǐng)、佩有小香囊的服飾特點(diǎn)來看,應(yīng)為晚唐、五代婦女的典型裝束。女仙身旁還有兩名女仙隨侍。第四層有五名赤足女仙,她們的身旁環(huán)繞有鹿、龜、鶴、青羊、猴、白虎等瑞獸。該作頂部右上題有乾隆御制“福祿壽三星贊”,其文字內(nèi)容如下:
我受命溥將。降福穰穰。大有元亨。用敷錫厥庶民。豈弟君子。受天之祜。永言保之。俾緝熙于純嘏。右福。俾爾戩谷。受天百祿?;菸覠o疆。寵綬四大。受小球大球。天其申命用休。綬萬邦屢豐年。萬物皆致養(yǎng)焉。右祿。天保定爾,萬壽無疆。保合太和。身其康強(qiáng)。君子所其無逸。信彼南山。以引以翼。惟曰欲至于萬年。右壽。[9]
上述文字內(nèi)容集合了諸經(jīng)文贊語,由乾隆皇帝御筆題寫,收錄于《石渠寶笈續(xù)編》及朱啟鈐《清內(nèi)府藏刺繡書畫錄》。此作還鈐有乾隆、嘉慶、宣統(tǒng)諸帝璽印。作品左上方御題尾款“乾隆己卯夏日御識”為乾隆二十四年(1759)所題。這一年,乾隆皇帝平定了回疆叛亂,故而于《福祿壽三星贊》的字里行間抒發(fā)了自身承天命、勇于擔(dān)當(dāng)?shù)木駳馄?。乾隆皇帝同時也是在用禮贊三星的方式祈求上蒼澤被大清王朝,護(hù)佑萬民安定。另外,乾隆皇帝的母親崇慶皇太后將于1761年迎來七十大壽,作為大孝子的乾隆皇帝提前兩年便開始準(zhǔn)備賀壽事宜了,故而此作也有為母親賀壽之意。作品頂部還有一方“太上皇帝之寶”璽印,或?yàn)榍⊥砟暾雇娲朔髌窌r所鈐蓋,充分表達(dá)出其對三星的虔誠之心及對這件作品的喜愛。
到了明代,“三星圖”由五代、宋時期對場景刻畫的注重轉(zhuǎn)向了突出“三星”主體,基本上只有人物,場景很少或者沒有場景。這體現(xiàn)出“三星圖”風(fēng)格趨于簡潔、深入民間的發(fā)展理念。乾隆時期,清宮造辦處制作“三星圖”時通常會在參照清宮內(nèi)府所藏前代三星圖樣的基礎(chǔ)上,設(shè)計符合當(dāng)時清宮規(guī)制的樣式?!肚迩±C三星圖》軸[10]就是仿明繡本制作而成的,材質(zhì)為藍(lán)綾?!洞嫠靥媒z繡錄》云:“藍(lán)緞地五彩繡高四尺八寸,闊二尺二寸。繡福祿壽三星相。一童金冠持戟、印,一童持如意,一童持玉樹。人物都麗,組繡工整,此仿明顧繡本之無款識者。”[11]此作以粗松絲線繡,繡工平穩(wěn),設(shè)色得明人之醇厚雅潤。部分人物眉目繡后有添筆。右上“存素堂”一印先鈐于紙上,后剪貼于藍(lán)綾本之上。另外,我們還可以從《楊柳青年畫資料集》里看到《明三星圖》[12]的基本面貌:作品中的人物分別為吏部天官(福星)、員外郎(祿星)、南極星及其兩童子嬉戲。色彩輝煌富麗,人物服飾花紋精巧細(xì)致。該作傳為明末紫禁城中遺留下來的畫工進(jìn)呈的貢品。
《清緙毛三星圖掛屏》[13]正是受明代風(fēng)格所影響。該圖縱64厘米,橫93厘米。從畫面來看,蒼松掩映于祥云之下,潺潺溪水流于石隙,鶴翔鹿呦,壽星捧桃執(zhí)杖居三星之中,其左右分立身著藍(lán)衣長袍的福星及頭戴官帽的祿星。福、祿二星正展開一幅陰陽八卦圖,三星皆聚精會神地觀覽此圖卷。人物四周點(diǎn)綴著牡丹、椿樹、菊花、壽桃、靈芝、山石、鶴鹿、草木、枝葉等,整幅畫面排布有致,極具立體感。
這種“三星閱覽八卦圖”的樣式可見于《楊柳青年畫集》收錄的明朝《三星圖(朱刻·明朝)》。[14]此圖刻印于陜西,線紋流利,頓挫有致,不同于一般畫工所作。明代遺留下來的“三星圖”雖多,但尤以此幅最為工致,整體為白紋朱拓,尚有墨地一種,同是一版印刷,而以朱地印刷者為罕見,故以此圖原色復(fù)印。畫面繪南極星官與兩童子正在觀看太極圖。天官(福星)居左,右手捻髯,左手持畫卷一端。員外(祿星)居中,懷抱一童子。此圖采用團(tuán)式構(gòu)圖,人物眾多。畫工為了使人物的排布錯落有致,將之塑造為或直立、或彎腰觀看的姿態(tài),以此構(gòu)成一種井然有序的人物配置節(jié)奏。在人物造型上,畫工采用了陰刻減底的處理手法,使衣飾線條的疏密得當(dāng)?shù)靡怎r明凸顯出來,足見刻繪之精美。此外,類似的圖樣還有西安碑林博物館藏《福祿壽三星圖碑》。[15]此碑為清朝康熙年間趙希獻(xiàn)所繪,于1949年由陜西歷史博物館移交西安碑林博物館。在這件三星題材作品中,人物的服飾稍微有所改變,同時增加了對場景的修飾。將上述兩件作品與清宮造辦處制作的“三星圖”進(jìn)行對比,可以看出明代“三星圖”樣式對清宮匠人的影響。
在繼承和發(fā)展?jié)h文化方面,乾隆皇帝有著一定貢獻(xiàn)。圍繞“三星”這一傳統(tǒng)文化中的重要元素,清宮造辦處制作了多種文化衍生工藝品,涉及的形制有繪畫、緙絲、雕刻等。包括各形制“三星圖”在內(nèi)的由清宮造辦處制作的物件通常會先做樣稿給皇帝看,經(jīng)過審核、修改后方可制作成品。可能是受此影響,清宮制“三星圖”雖然數(shù)量多,但內(nèi)容形式較為同質(zhì)化,呈現(xiàn)為一種程式化模式,比如福、祿、壽三星的造型趨同,且大多數(shù)情況下都處于同類元素堆疊下的吉祥場景之中:福星通常頭戴薄紗員外帽,懷抱嬰童。祿星頭戴官帽,身著官服,手持如意,腰橫玉帶。壽星高額白須,身著壽字紋錦衣,手托大壽桃。此外,這些“三星圖”上都題寫有乾隆御制詩文并鈐有璽印。下面,我們同樣來看一些清宮舊藏“三星圖”。
《清佚名三星圖乾隆皇帝書贊》合軸[16]作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畫作上方詩塘處書題有乾隆御筆詩文《三星圖贊》:
我受命溥將(詩)。降福穰穰(詩)。大有元亨(易)。用敷錫厥庶民(書)。豈弟君子(詩)。受天之祜(詩)。永言保之(詩)。俾緝熙于純嘏(詩)。右福。俾爾戩谷(詩)。受天百祿(詩)。惠我無疆(詩)。寵綬四大(書)。受小球大球(詩)。天其申命用休(書)。綬萬邦屢豐年(詩)。萬物皆致養(yǎng)焉(易)。右祿。天保定爾(詩),萬壽無疆(詩)。保合太和(易)。身其康強(qiáng)(書)。君子所其無逸(書)。信彼南山(詩)。以引以翼(詩)。惟曰欲至于萬年(書)。右壽。丁酉新春書屋御筆。[17]
畫面同樣以山石、松樹、花草、溪石及流水潺潺為背景,表現(xiàn)的是福、祿、壽三星和童子等齊聚一起的場景,層次排布有序,內(nèi)容豐富。
乾隆四十七年(1782),乾隆皇帝興建盛京文溯閣、浙江文瀾閣,大規(guī)模組織繕寫《四庫全書》……可謂達(dá)到了其晚年集大成的輝煌時刻。同年,清宮造辦處御制了多件“三星圖”,面貌特質(zhì)可從下述作品中窺得。《清乾隆緙絲加繡三星圖》軸[18]由緙絲、刺繡和敷彩渲染等工藝綜合加工制作而成,是一件“緙繡混色”的織繡作品,極富藝術(shù)感染力和裝飾性。畫面展現(xiàn)了福、祿、壽三星相聚的情景。壽星手托大壽桃,福星懷抱童子,祿星身前的童子抱瓶,瓶內(nèi)插著象征富貴的牡丹花。上述形象為五彩絲線緙織,三星周圍的動植物、祥云及仙山紋飾則采用的是刺繡手法,其中松樹的枝干和梅花鹿的斑點(diǎn)是以少量的彩繪點(diǎn)染進(jìn)行處理的。畫面上方的題文《三星圖頌》借由緙絲工藝呈現(xiàn),文末署有“壬寅新正上搟御筆”并鈐印二方?!熬~繡混色”技法在清代緙絲作品中的應(yīng)用較為廣泛。該圖如今懸掛于故宮博物院的儲秀宮東梢間,[19]系按照慈禧太后當(dāng)年的生活情景原狀陳列。據(jù)《存素堂絲繡錄》記載:
五色金彩織,周身錦褾圖,書純以一幅絲織成錦簽牙軸裝,褫奇麗蓋為乾隆萬壽御制本也。三星圖作仙山麗景,人物高尺許,衣冠儀容??涛弪?,居一斯壽富即祿也,繼而為偶曰壽曰祿。資幅以受必有司焉,麗天拱斗,旭日龢風(fēng),松蒼花茂,境乎仙乎。神宵攜手相好天福。垂黻佩玖,司祿抱子。肫然慈母,六星惟壽。如現(xiàn)于酉,岳岳彬彬紫垣,三友錫祉延齡佑我。九有于萬億年,視此絲綹。共九十六字,圖頌四周錦褾以牙色,三藍(lán)流云為緣。上端則以碧色云鸞為天,鰲山海水為地。全幅長八尺三寸五分,廣二尺三寸有奇。[20]
《緙絲加繡乾隆御題三星圖》軸[21]藏于故宮博物院,清乾隆壬寅年(1782)作。該圖表現(xiàn)場景同上,圖幅有所擴(kuò)大,全圖使用色絲多達(dá)三十余種,紋樣色彩豐富飽滿。圖上緙乾隆行書御筆《三星圖頌》,款署“乾隆壬寅清和月御筆”,畫面詩塘處有“錫羨增齡”四字,正中緙有“乾隆御覽”四字。《三星圖頌》結(jié)尾處所鈐之印有“古稀天子之寶”“猶日孜孜”“三希堂精鑒璽”“宜子孫”。該圖畫幅巨大,非一般殿堂可懸掛,故當(dāng)為乾清宮這樣的大型殿閣所定制。
沈陽故宮博物院藏有一幅《清黑漆描金三星掛屏》[22],作于清乾隆壬寅年(1782),縱94厘米,橫52.5厘米。掛屏以紅木為邊框,屏心在黑漆木地上作識文描金人物圖案與御制詩文,畫面內(nèi)容為福、祿、壽三星伴立于菩提、翠竹、菊花、靈芝之側(cè),正在共同賜福。掛屏上部以金漆作清高宗弘歷御制詩文《御制三星頌》,其文以四言隸書寫就:
箕疇五福,居一斯壽。富即祿也,繼而為偶。曰壽曰祿,資福以受。必有司焉,麗天拱斗。旭日和風(fēng),松蒼花茂。境乎仙乎,神霄攜手。相好天福,垂黻佩玖。司祿抱子,肫然慈母。六星帷壽,如現(xiàn)于酉。岳岳彬彬,紫垣三友。錫祉延齡,佑我九有。于萬億年,視此絲綹。
詩文后署“臣韓鑅敬書”,款下鐫刻兩方印。
《清緙絲御制三星圖頌并恭繪圖》軸[23]現(xiàn)藏故宮博物院,縱155厘米,橫85.5厘米。全圖以緙絲織成,畫面詩塘上以黑絲線織出清高宗御制《三星圖頌》,畫心主題亦為刻織白地福、祿、壽三星。手捧牡丹花瓶等吉祥寶物的仙童簇?fù)碓谑殖秩缫?、靈芝與仙桃的福、祿、壽三星周圍,人物四周還點(diǎn)綴以彩云、花卉與奇石。畫面中,人物面部、發(fā)須和樹石的點(diǎn)苔皴染等皆為設(shè)色添筆,這是清院本緙絲的典型特征。該圖蓋有清乾隆、嘉慶、宣統(tǒng)諸帝璽印,經(jīng)《秘殿珠林》《石渠寶笈》三編著錄,同時載于朱啟鈐《緙絲書畫錄》。
《御制三星圖頌緙絲》軸[24]現(xiàn)為故宮博物院藏品,同樣作于清乾隆壬寅年(1782),縱159.5厘米,橫87厘米。本幅稿本應(yīng)為《清佚名三星圖乾隆皇帝書贊合》軸,其上方有清乾隆皇帝御筆題跋,內(nèi)容為頌贊福、祿、壽三星之祥瑞。緙絲四周裱以淡雅藍(lán)色纏枝蓮紋絲綢,并以墨筆增添部分細(xì)膩筆觸。掛軸上、下還分別用同為淡藍(lán)色調(diào)的云鳳紋及魚躍龍紋緙絲圖樣進(jìn)行裝裱,以此彰顯皇家特質(zhì)。
從上述幾幅清宮舊藏“三星圖”作品可以看出,從福、祿、壽三星本體形象到周圍伴立人物的造型和場景,都有幾個必然存在的固定元素,如祥云、鹿、鶴、嬰童、松樹、山石等,只是位置略有調(diào)整。較之前代,清宮造辦處制作的“三星圖”雖然具備程式化、同質(zhì)化缺陷,但面貌更加華麗,場景亦更加豐富多彩。
注釋
[1][元]陳,注.禮記[M].金曉東,點(diǎn)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
[2][東漢]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1963:7.
[3]同注[2]。
[4]同注[1],66頁。
[5]參見郭璞注宋監(jiān)本《爾雅》。
[6]同注[2],173頁。
[7][西漢]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59:1376.
[8]參見臺北故宮博物院1970年出版的《國立故宮博物院刺繡》。
[9]參見《清高宗御制詩文全集·御制文集初集》(一)。
[10]同注[8]。
[11]參見民國時期影印本《存素堂絲繡錄》第54頁。
[12]王樹村.楊柳青年畫資料集[M.北京: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59:92.
[13]單國強(qiáng),主編.故宮博物院文物珍品大系·織繡書畫[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5:240.
[14]同注[12],93頁。
[15]參見韓國首爾歷史博物館2008年出版發(fā)行的《中國西安碑林名碑》。
[16]參見《故宮臺歷·2016》。
[17]同注[9]。
[18]宗鳳英,主編.故宮博物院文物珍品大系·明清織繡[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5:17.
[19]朱家溍,主編.故宮博物院文物珍品大系·明清家具·下[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2:252.
[20]參見民國時期影印本《存素堂絲繡錄》第34頁。
[21]同注[13],230頁。
[22]白文煜,主編.沈陽故宮博物院藏精品大系·漆器卷[M].沈陽:北方聯(lián)合出版?zhèn)髅剑瘓F(tuán))股份有限公司/萬卷出版公司,2017:249.
[23]參見馮明珠主編《錦繡繽紛——院藏亞洲織品展》。
[24]同注[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