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熙斌
我的故鄉(xiāng)在湖南省郴州市桂陽縣太和鎮(zhèn),村名俗稱泡古浪。
上世紀60年代末,我家建造的兩層青磚瓦屋前,窗外屋檐下筑有鳥巢。凌晨,麻雀“撲撲”一陣聲響,翅膀扇撲著木窗,“唧唧喳喳”的叫聲在耳畔不停地叩響,驚醒了我的夢境。屋前,有石灰、卵石、沙子鋪就的曬谷坪,坪旁有一棵祖先栽植的大柏樹。那時候是物資匱乏年代,我家也有谷倉在二樓,樓前木窗正對著柏樹。屋檐下麻雀窩常常飛出幾只麻雀,飛到柏樹枝上棲落。到了夏收時節(jié),田間稻穗顆顆谷粒盈滿,父親和家人收割完稻谷,倒在曬谷坪,刮平后鋪成黃澄澄一大片。樹上的麻雀,窺視著曬谷坪無人,一群從柏樹上俯沖到曬谷坪,狼吞虎咽般吞下顆顆谷粒。母親和我一經發(fā)現(xiàn),都會用竹篙去趕,或者用短截棍棒隔老遠猛勁砸過去,一只麻雀也砸不著,但可驚嚇得麻雀疾飛到柏樹枝丫上。然而,麻雀鬼精得很,它們發(fā)現(xiàn)了母親把曬干的黃燦燦稻谷,用籮筐裝好后一擔擔挑進屋,最終消失在二樓谷倉。
這個意外發(fā)現(xiàn),讓麻雀們異常興奮。到了冬季,麻雀們經常棲息在柏樹上鳴叫,而且頗有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意味。它們心不在焉地聒噪著,討論如何才能進二樓谷倉,只是母親聽不懂鳥語而已。家鄉(xiāng)的谷倉,通常是松、杉板做的,方形,古書上有個專稱叫“廩”,本地叫“廒”,瞅這字就知道谷廒做得多密實,四周是大約2至3寸厚的木板,廒蓋足有近百斤重。麻雀見多識廣,哪家的谷廒沒進去過?要不,麻雀怎么那么黏人,不離開村子半步?麻雀也有自己的生活準則:它們不是賊,只不過是在哪家尋找一些不經意間落下的谷?;蛎琢!埩AT了,當然,餓急了也偷著吃,特別是鄉(xiāng)民收割稻谷的黃金季節(jié),它們趁人不在,成群地撲去曬谷坪偷吃。但是,麻雀并不知道在那貧窮的年代,鄉(xiāng)民們還是戶戶家徒四壁,溫飽尚有困難。夏日炎炎,驕陽似火,割稻子,踩打谷機,挑回稻谷到禾場曬,居然被一群飛來的麻雀從嘴邊搶食,鄉(xiāng)民們怎么不對麻雀心生忌恨呢?
麻雀更多的時候,還是想和鄉(xiāng)民和諧相處,甚至也幫人們做點事情,譬如,在稻田、菜地捉蟲子。也許,鄉(xiāng)民收割的稻谷曬在谷坪上,它們是來享受一下自己的勞動果實而已,然而,鄉(xiāng)民并沒有將麻雀的勞動認可,并不認同這吃谷粒是麻雀該得的勞動報酬。對麻雀而言,鄉(xiāng)民應多些理解,多些換位思考。麻雀與鄉(xiāng)民搶食谷粒,多是和鄉(xiāng)民一樣與生存環(huán)境、饑餓有關。理解寬容了它們,也許人與麻雀等生靈就有了和諧相處之道。現(xiàn)在探究起來,自己和母親用竹篙或棍棒去驅打麻雀,實際上是剝奪了麻雀應有的那份收獲,也是對于它們生存權的侵犯。
于是,麻雀只好抱怨人們,它們在田間小心翼翼地啄食一些稻谷粒,或者直接到曬谷坪,或者到谷廒。麻雀更不懂得人們喜怒無常,在那特殊年代,人們因為饑餓,內心狡詐無比,設下種種機關,常把它們當作為食而亡的獵物。每當冬季冰天雪地來臨時,鄉(xiāng)民扛鳥銃,拿米篩,背鳥網,在雪地撒滿谷粒。當麻雀群來爭啄食時,一根木棍甩去,麻雀驚惶地一飛,翅膀就會粘著掛在樹中間的鳥網上,拼命撲棱著。鄉(xiāng)民眼明手快,一把捏住它的頭,用勁一擰,那麻雀雖頸斷了,口還在叫,好一陣才斷氣。年少時,我常常喜歡和伙伴用一根木棍支著米篩,木棍系著長長的繩子捏在手心,只要麻雀來米篩下啄谷粒,手用勁一拉繩,米篩就會塌下把麻雀罩住。鄉(xiāng)民捕獲的麻雀,成了填肚的一頓美食。麻雀為自己的合法生存權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麻雀并沒有抱怨人們對自己的不公平待遇。它們仍不想離村子而去,它們想不出哪兒更適合自己的生存。麻雀知道,它們棲息在荒山野嶺壘窩,會成為山鷹的美食,在樹枝丫搭窩,正在某個地方的蛇,也在窺視著它們的一舉一動,麻雀因此就在村子屋檐下壘窩,有村子保護自己,它再沒有更多的奢望。
母親把稻谷倒進谷廒,放心蓋上廒蓋。木窗外的柏樹上,麻雀把這一切看得清楚,它在思考對策,怎樣才能啄食到這里的谷粒。一只老鼠應時出現(xiàn),它早在樓角靠墻角谷廒邊打通一個洞,不易被人發(fā)現(xiàn),即使發(fā)現(xiàn)了,老鼠能很快從洞口爬出,在人毫無防備地攀墻溜走。麻雀靜悄悄地觀察到老鼠這些動向,老鼠每當吃得大腹便便地鉆出谷廒洞口,樓板上就掉撒著一些谷粒,麻雀從木窗口飛進來,美美地飽食一頓,并警覺地觀看周圍的動靜。母親偶然上樓來,麻雀呼啦啦從樓窗口飛了出去,把母親驚嚇了一跳。母親驚訝地找到了靠墻谷廒的老鼠洞,用水泥和著沙子把洞堵住后,狡猾的老鼠又會在墻角谷廒另一處咬出一個洞。于是,麻雀又可以繼續(xù)享用經驗豐富的老鼠的成果。母親對老鼠偷食谷粒束手無策,就建議父親從圩場買幾個蓄水用的大陶瓷缸,在谷廒剩的谷粒不多的情形下,分裝在幾個大陶瓷缸里。這樣,老鼠的牙再尖利,總不能在陶瓷缸鉆出洞口來。麻雀在我家享受不到老鼠的成果,便會飛到另一家屋檐下,尋找另一處合適的壘窩處。麻雀的想法很簡單:生存,孵養(yǎng)后代,再讓孩子們繼續(xù)它們的生活。每當它們覓食過半飽,就飛向廣闊的田野,在村后的小樹林,在微風里飛翔,在電線上駐足,啁啾片刻,交流各自的悲與樂。黃昏來臨,麻雀準時飛回村子,在屋檐底下,窩里還趴著它們的雛子。
麻雀這些生靈,把屋檐當作它們心靈的港灣,寂寥地泊著白天和黑夜,它們歷經苦難,卑微地在鄉(xiāng)下村子生活著,和村里的鄉(xiāng)民并無區(qū)別。
責任編輯:黃艷秋 美術插圖:知止2F6964D7-286F-4072-A521-7B978B1E66F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