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孫綽《游天臺山賦》為實游考論*

      2022-06-23 09:03:24白云鵬
      湖州師范學院學報 2022年5期
      關鍵詞:赤城神游天臺山

      白云鵬

      (陜西師范大學 文學院,陜西 西安 710119)

      孫綽,字興公,博學善屬文,是東晉時期頗負盛名的文學家?!队翁炫_山賦》作為孫綽的代表賦作,在當時就顯揚于世。而其在南朝時期被蕭統(tǒng)選入《昭明文選》,更加彰顯與奠定了其經(jīng)典價值和地位。然而,《游天臺山賦》雖題名為“游”,但學界一直都存有神游與實游的爭論。作為早期山水文學的典范作品之一,神游和實游的差異,決定了作品的題材性質(zhì),并進而會影響到山水文學的發(fā)展鏈條。因此,考訂《游天臺山賦》是神游還是實游,有著較為重要的學術(shù)價值和意義,頗值得我們關注。本文將以此為切入點,試對這一問題進行探究,以祈就教于方家。

      一、神游與實游之爭

      《游天臺山賦》是東晉文人孫綽的名作,此賦一出便留下“擲地有聲”的千古佳名。《世說新語·文學》載:“孫興公作《天臺賦》成,以示范榮期云:‘卿試擲地,要作金石聲?!盵1]593孫綽賦中的天臺山神奇壯麗,堪稱山岳之神秀。然而,此賦雖名為“游”,但學界一直都存在神游和實游之爭。前者認為孫綽沒有去過天臺山,此賦是孫綽通過神游創(chuàng)作的想象之作;后者認為,孫綽到訪過天臺山,此賦是孫綽的實地紀游之作。

      實游和神游的之爭由來已久。在《游天臺山賦》解讀歷史中,神游觀點占據(jù)了主流。該觀點的核心依據(jù)來源于《游天臺山賦》中的一句文本和五臣的注釋。《游天臺山賦》序云:“然圖像之興,豈虛也哉!”[2]494《文選》五臣注曰:“孫綽為永嘉太守,意將解印,以向幽寂。聞此山神秀,可以長往,因使圖其狀,遙為之賦。賦成,示友人范榮期。榮期曰:‘此賦擲地,必為金聲也?!松皆跁鼥|南也?!盵3]358五臣注說孫綽是“使圖其狀,遙為之賦”,即孫綽沒有到訪過天臺山,而是以欣賞圖畫的方式神游,最終憑借想象成賦。《文選》五臣注成了后世解讀《游天臺山賦》的重要文獻依據(jù),眾多學者都承襲了五臣注的解釋,強化了孫綽神游天臺山的觀點,如唐代白居易《想東游五十韻并序》:“亦猶孫興公想天臺山而賦之也。”[4]5074宋代樓鑰《攻媿集》卷七十《王晉卿江山秋晚圖》:“孫興公見天臺山圖?!盵5]第264冊,174釋居簡《五泄留題集敘》:“堪笑興公游未到,都將佳語賦天臺?!盵5]第298冊,252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自唐以降,孫綽神游天臺山的觀點已成為共識。

      至現(xiàn)代,孫綽神游天臺山的觀點依舊是主流,如曹道衡《漢魏六朝辭賦》:“從此賦的序文看來,他并未到過天臺山,只是‘馳神運思,晝詠宵興,俯仰之間,若已再升者也’。不過,他曾任永嘉太守,到過浙東一帶,可能聽到別人講過一些天臺山的景物?!盵6]146王琳《六朝辭賦史》:“賦題首標曰‘游’,但據(jù)賦前自序,作者并未親身游歷天臺山……顯系一篇虛擬的紀游作品?!盵7]212高平《孫綽〈游天臺山賦〉之作賦緣由考》征引大量文獻,考證孫綽并未親至天臺山游歷,而是根據(jù)經(jīng)書、圖畫創(chuàng)作[8]342-349。除此之外,梁雅閣《孫綽與李白的游仙文學比較——以〈游天臺山賦〉與〈夢游天姥吟留別〉為例》、楊志娟《心游萬仞,情寄八荒——論孫綽〈游天臺山賦〉的虛境》、許芳紅《空靈剔透之心,幽虛澄澈之境——論〈游天臺山賦〉的意境美特質(zhì)》、張海濤《〈游天臺山賦〉中宗教思想淺探》、吳勇《孫綽對魏晉山水畫審美意識形成的影響》、韋賓《孫綽〈游天臺山賦〉解讀》、高瑩與張子健《“天臺山伎”與神仙道化劇》、趙莉《孫綽研究》等,大多遵從前人觀點,默認孫綽是為神游。

      與此相對,亦有少數(shù)學者認為孫綽確實到訪過天臺山,如葉曄《游與居:地理觀看與山岳賦書寫體制的近世轉(zhuǎn)變》:“唯獨中間游山的描寫最寫實……而且是親歷現(xiàn)場之直接寫實, 非源于書本的間接寫實?!盵9]104-114葉曄認為孫綽賦描寫的登山經(jīng)歷具有真實感,因而提出了與主流觀點相反的實游論斷。

      《游天臺山賦》作為山水文學初創(chuàng)期的代表作品,在游覽賦中具有重要的范式意義??甲C《游天臺山賦》是神游還是實游,不僅關系《游天臺山賦》文本本身的研究,還牽扯山水文學這一大系的發(fā)展脈絡問題。因此,考訂《游天臺山賦》真實的創(chuàng)作背景具有較重要的學術(shù)意義。目前學界認同孫綽是為神游的觀點占據(jù)了主流,實游觀點則處于邊緣地位。本文結(jié)合文學、地理、繪畫等多門學科,從多角度體察,考證孫綽確實去過天臺山,《游天臺山賦》是一篇實游之作。

      二、孫綽生平經(jīng)歷——實游之可能性

      孫綽是否去過天臺山,空間距離是首要條件。尤其在東晉時期,江南地區(qū)剛剛得到開發(fā),社會基礎設施不夠完善,難以支撐長途的游覽活動。因此需要考察孫綽一生的活動軌跡,確定孫綽與天臺山之間的空間距離,才能判斷孫綽是否有到達天臺山的基本可能性。

      通過《晉書》中孫綽本傳、友人之傳,以及《世說新語》中的記載,可以廓清孫綽一生的活動軌跡——均在今浙江省境內(nèi),孫綽賦中描繪的天臺山也在今浙江省境內(nèi)。并且,孫綽一生中活動過的三個重要地點,均與天臺山有著密切的地緣聯(lián)系。

      第一個地點是會稽?!稌x書》載:“居于會稽,游放山水,十有余年?!盵10]1544孫綽在會稽郡居住過十余年時間,過著游山玩水、閑情逸致的優(yōu)游生活。會稽在今日的行政區(qū)劃上屬于浙江省紹興市,與臺州市南北接壤,而天臺山正坐落在臺州市境內(nèi)??梢哉f孫綽前半生久居會稽時,就與天臺山相距不遠,已經(jīng)具備了近水樓臺之利。

      第二個地點是章安?!稌x書》載:“征西將軍庾亮請為參軍,補章安令,征拜太學博士,遷尚書郎。”[10]1544相比“居于會稽”的籠統(tǒng)交待,孫綽曾出任章安令的記載則可以進一步明確孫綽的生活軌跡。章安在東晉時期屬于會稽郡下轄的一個縣。在今天的行政區(qū)劃上,章安則歸屬于臺州市。由此可以明確,孫綽擔任章安縣令之際,與天臺山的空間距離又進一步縮小,前往天臺山的可能性又得以增加。

      第三個地點是永嘉?!稌x書》載孫綽:“轉(zhuǎn)永嘉太守?!盵10]1545孫綽在會稽郡生活了十余年之后,前往永嘉郡赴任。東晉時期的永嘉郡與會稽郡南北接壤。在今天的行政區(qū)劃上,永嘉郡也屬于浙江省,大致與溫州市的管轄范圍重合。而溫州位于臺州之南,兩地南北相連。孫綽在永嘉擔任太守時,還在天臺山周邊不遠的區(qū)域。

      東晉時期的會稽郡和永嘉郡分別對應著今日的紹興市和溫州市,而彼時屬于會稽郡管轄的章安縣則融入了今日的臺州市區(qū)內(nèi)。從空間位置看,會稽郡、章安縣、永嘉郡,這三個地點分別為位于以天臺山為中心的北、南、東三個方向,且均相距不遠。假如把孫綽一生的活動軌跡看成半個橢圓,那么天臺山大致就是橢圓的圓心。在交通落后的古代,空間距離的遠近對于出行起著決定性作用。倘若孫綽想前往天臺山,這是其他地區(qū)難于企及的絕佳地緣優(yōu)勢。

      便利的地緣優(yōu)勢,是前往天臺山的地理前提。在此基礎上,孫綽是否會前往天臺山,還需要結(jié)合孫綽的性情進一步考察。孫綽一生性好山水,《晉書》說他:“居于會稽,游放山水,十有余年?!背藢O綽本傳,在《晉書》其他人的傳記中,孫綽也常常是一個游者形象,《晉書·謝安傳》:“嘗與孫綽等泛海,風起浪涌,諸人并懼,安吟嘯自若?!盵10]2072《晉書·王羲之傳》:“羲之不樂在京師,初游浙江,便有終老之志。會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孫綽、李充、許詢、支遁等皆以文義冠世,并筑室東土,與羲之同好?!盵10]2098通過《晉書》的記載可知孫綽經(jīng)常與謝安、王羲之、許詢、支遁等名士,或泛海遨游,或巢居山林,以游山玩水為生平樂事。孫綽本人也在《遂初賦序》中說:“余少慕老莊之道,仰其風流久矣!……乃經(jīng)東山,建五畝之宅,帶長阜,倚茂林,孰與坐華幕擊鐘者同年而語其樂哉?!盵1]309在孫綽眼中,隱居山林之樂是那些鐘鳴鼎食者無法體會的,對自然山水的喜愛溢于言表。

      更能顯示孫綽鐘情山水的是《世說新語》中的一則記載,《世說新語·賞譽》:“孫興公為庚公參軍,共游白石山,衛(wèi)君長在坐。孫曰:‘此子神情都不關山水,而能作文?’庚公曰:‘衛(wèi)風韻雖不及卿諸人,傾倒處亦不近。’孫遂沐浴此言?!盵1]1029這條記載頗能表明孫綽對待山水風景的心態(tài)。在孫綽看來衛(wèi)君長雖然有名氣,但面對如此賞心悅目的風景都沒有什么興致,文章又怎么能做得好,還算什么名士?在孫綽的觀念中,游賞山水與作文和成為名士同等重要。由此可見,賞玩山水在孫綽心中的重要地位。

      地緣上的便利和對游覽山水的無比傾心,孫綽到訪天臺山的條件和動機已然明確。因此,孫綽在有生之年去尋訪那日思夜想的天臺山,便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三、《游天臺山賦》文本深究——實游之必然性

      在東晉之前,天臺山一直是世人心中的方外之地,原因不外乎艱險難至,正如孫綽在賦序中所說:“豈不以所立冥奧,其路幽迥?;虻咕坝谥劁?,或匿峰于千嶺。始經(jīng)魑魅之涂,卒踐無人之境。舉世罕能登陟,王者莫由堙祀。故事絕于常篇,名標于奇紀?!盵2]494在孫綽的描繪中,通往天臺山的道路異常艱險,世上少有人能夠到達。地貌的阻隔,極大地增加了前往天臺山的難度。這似乎為孫綽沒有去過天臺山提供了一定的現(xiàn)實依據(jù)。然而深入挖掘《游天臺山賦》的文本內(nèi)容可以發(fā)現(xiàn),文本中多處信息都昭示了孫綽必定親身前往過天臺山,其中的代表性信息有二:

      (一)精確的登山路線——楢溪和五界

      賦的開篇中,天臺山形象是遙遠而神秘的,通往天臺山的道路幽邃艱險:“邈彼絕域,幽邃窈窕。近智以守見而不知,仁者以路絕而莫曉?!盵2]494隨著賦的展開,天臺山的神秘氣息慢慢消散,逐漸接近現(xiàn)實世界,如“被毛褐之森森,振金策之鈴鈴”[2]494,塑造出一個登山者的形象;“披荒棒之蒙籠,陟峭崿之崢嶸”[2]494,描繪出了一幅在山中攀登的動態(tài)畫面。賦中的描寫愈加具有真實感,這種真實感的表露在寫到精確的登山路線時達到了峰值:

      濟楢溪而直進,落五界而迅征。[2]495

      此句精確描繪了通往天臺山的路線:通過天臺山要先沿著楢溪直行,再經(jīng)過五個縣界,最終才能到達。《文選》李善注對此句注曰:“顧愷之《啟蒙記》注曰:‘之天臺山,次經(jīng)油溪?!x靈運《山居賦》曰:‘凌石橋之莓苔,越楢溪之縈紆?!⒃唬骸油鶃?,要經(jīng)石橋、過楢溪,人跡不復過此。楢字雖殊,并酉留切。落,邪行也。五界,五縣之界?!嘴`符《會稽記》曰:‘此山舊名,五縣之余地。五縣,余姚、鄞、句章、剡、始寧?!稘h書注》曰:‘鄞,音銀?!盵2]496由《文選》李善注可知,孫綽描繪的登山路線是精準而翔實的,不僅交待了要沿著楢溪直行,還清楚點明了要先后越過五個縣界才能到達。

      在孫綽之前,還沒有出現(xiàn)過描寫天臺山的文學作品。面對這樣一座名不見經(jīng)傳的仙山,倘若自己沒有親身前往過,如何能夠描繪出一條清晰翔實的登山路線?退一步想,如果登山路線是孫綽通過文獻資料或口耳相傳獲取的間接信息,以孫綽對山水的鐘情,假設掌握了精確的登山路線,怎能不會親身前往。東晉時人對山水的熱情幾乎達到了癲狂地步,謝靈運為了游山玩水,曾經(jīng)帶領仆人,一路開山砍樹,直通臨海。當?shù)毓賳T大驚,以為山賊來犯。更何況孫綽一生的活動軌跡都與天臺山相距不遠,怎會忍住不前往。因此,賦中交待的“棲溪和五界”的翔實登山線路,必定是孫綽親身到訪之后的確切記錄了。

      (二)獨特的景物描寫——赤城和瀑布

      《游天臺山賦》之所以能成為賦史中的千古名篇,原因在于緊緊圍繞一個“游”字,把天臺山中千姿百態(tài)的自然景物串聯(lián)了起來,景物摹寫生動形象,情采飛動。賦中描寫的景物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概括性描寫,如:“被毛褐之森森,振金策之鈴鈴。披荒榛之蒙籠,陟峭崿之崢嶸?!盵2]496“蘇萋萋之纖草,蔭落落之長松。窺翔鸞之裔裔,聽鳴鳳之邑邑?!盵2]496這類景物描寫皆是泛泛之語,沒有能夠代表天臺山的典型景物。如果將這段景語投射入其他山水作品中也絲毫沒有違和感,孫綽憑借著想象也能寫出此類千篇一律的景物。所以,僅憑借這些概括性描寫不能證明孫綽到達過天臺山。

      另一類景物描寫,可稱之為專有性描寫。專有性描寫抓住典型景物的獨特方面進行生動地再現(xiàn),因選取的景物極具典型性和獨特性,乃至可以成為象征化、符號化的景物,就如同瀑布之于廬山、云海之于泰山等等,在《游天臺山賦》中也有一處專有性景物描寫值得注意:

      赤城霞起而建標,瀑布飛流以界道。[2]496

      此句描寫了天臺山中的兩種獨特景物——赤城和瀑布?!段倪x》李善注對此注釋為:“支遁《天臺山銘》序曰:‘往天臺當由赤城山為道徑?!嘴`符《會稽記》曰:‘赤城山名色皆赤,狀似云霞。懸霤千仞,謂之瀑布。飛流灑散,冬夏不竭?!短炫_山圖》曰:‘赤城山,天臺之南門也。瀑布山,天臺之西南峰。水從南巖懸注,望之如曳布。建標立物,以為之表識也?!稇?zhàn)國策》曰:‘舉標甚高?!绲?,謂為道疆界也?!斗ㄈA經(jīng)》曰:‘黃金為繩,以界八道?!盵2]496孫綽描繪的赤城,云蒸霞蔚,建立了天臺山的標志;大瀑布飛流直下,分開了山間的界限,是山中最引人注目的景觀。

      在孫綽之前,天臺山中的赤城和瀑布尚未納入文學書寫的視域。自孫綽以后,后世文人逐漸加入到對赤城和瀑布之景描寫的隊列中來,如南朝梁劉孝綽《酬陸長史倕詩》:“舒云類紫府,標霞同赤城?!盵11]1834隋代李巨仁《登名山篇》:“風急青溪晚,霞散赤城朝?!盵11]2726唐代孟浩然《越中逢天臺太乙子》:“往來赤城中,逍遙白云外。莓苔異人間,瀑布當空界。”[4]1626《舟中曉望》:“坐看霞色曉,疑是赤城標?!盵4]1652李白《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掛席歷海嶠,回瞻赤城霞。赤城漸微沒,孤嶼前峣兀?!盵4]1789《天臺曉望》:“天臺鄰四明,華頂高百越。門標赤城霞,樓棲滄島月?!盵4]1834自晉以降,在眾多與天臺山有關的詩歌中,赤城和瀑布是重點的書寫對象。

      除了詩歌,關涉天臺山的散文也將筆觸對準了赤城和瀑布,如明代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記》第一篇《游天臺山記》中有多處專寫赤城和瀑布:

      二十里,過上方廣,至石梁,禮佛曇花亭,不暇細觀飛瀑。下至下方廣,仰視石梁飛瀑,忽在天際。[12]1

      兩飛瀑從亭左來,至橋乃合流下墜,雷轟河隤,百丈不止。[12]2

      云峰言:“名勝無如兩巖,雖遠,可以騎行。先兩巖而后步至桃源,抵桐柏,則翠壁、赤城,可一覽收矣?!盵12]2

      初八日,離國清,從山后五里登赤城。赤城山頂圓壁特起,望之如城,而石色微赤。[12]3

      相比孫綽的凝練之筆,徐霞客的描寫更加詳細,如寫瀑布:“雷轟河隤,百丈不止”,從聽覺和視覺兩個角度突出了瀑布的迅猛壯觀;寫赤城山:“赤城山頂圓壁特起,望之如城,而石色微赤”,形象描繪了赤城色赤如城的外觀特征。并且,徐霞客還點明了觀賞前往赤城和瀑布之景的路線、路程的里數(shù)、瀑布的規(guī)模等,描寫更加具體翔實。

      可以發(fā)現(xiàn),在后世詩文作品中,赤城和瀑布之景儼然成了天臺山的象征和符號。而孫綽賦中的“赤城霞起而建標,瀑布飛流以界道”是描繪天臺山赤城和瀑布之景最早的經(jīng)典表達。倘若《游天臺山賦》中概括性描寫的荒榛、峭崿、纖草、長松等景物尚能憑借想象以虛構(gòu)之筆描繪,那么專有性描寫的赤城和瀑布則因為獨一無二,孫綽無法憑借想象任意虛構(gòu),也沒有前人的成句可供模仿。因此,孫綽必定親身到訪了天臺山,才描繪出了赤城和瀑布的勝景。

      四、《文選》選錄和分類情況——實游之佐證一

      《游天臺山賦》最早收錄在南朝時期蕭統(tǒng)編纂的《文選》中。蕭統(tǒng)將《文選》中的作品分為三十余類,又在各類下細分為許多子類。蕭統(tǒng)對作品的選錄和分類實際上顯示了自己對這些作品的認知和判別。通過考察《文選》的選錄和分類情況,可以為探究《游天臺山賦》是否為實游提供佐證。

      《文選》中以“游”字命名的類別有兩類,一是“游覽”,二是“游仙”。其中“游覽”一類又包括賦和詩歌兩種文體,為了直觀展示,現(xiàn)列表格如下(見表1):

      表1 《文選》中以“游”字命名的作品

      由這些作品的選錄和分類情況,可以從兩個角度佐證《游天臺山賦》是實游作品。

      第一,“游覽”類名的內(nèi)部邏輯?!队翁炫_山賦》被選錄在《文選》賦類中的游覽賦中。游覽賦中共選錄了三篇作品:王粲《登樓賦》、孫綽《游天臺山賦》、鮑照《蕪城賦》。先將《游天臺山賦》拋開不談,王粲《登樓賦》寫自己登上當陽東南的麥城城樓的所見所感,鮑照《蕪城賦》寫作者面對廣陵廢墟生發(fā)的黍離之悲,這兩篇賦都是作者的實地紀游之作?!段倪x》賦中的每一個類別都具有相同屬性,如“京都”寫國家都城,“宮殿”寫宮殿樓臺,“紀行”寫長途跋涉,根據(jù)《登樓賦》和《蕪城賦》的特點可以推知,“游覽”一詞的含義當指實地的游覽,所以《游天臺山賦》也應當是一篇實游之作。

      第二,“游覽”與“游仙”的對比論證?!段倪x》以“游覽”命名的文體除了賦,還有詩。其中“游覽詩”收錄了謝靈運、顏延之、謝朓、鮑照、沈約等人的24首詩歌,這些詩歌也皆為實地的紀游之作。如謝靈運《登池上樓》寫自己久病初愈登樓臨眺時的所見所感;謝眺《游東田》寫自己與友人攜手共游東田所見的美景和感受;鮑照《行藥至城東橋》寫自己服藥之后駕車出游,至城東門所見的城郊景色,等等,皆是描寫作者實際出游的作品。此外,《文選》還設置了“游仙”一類,選錄何劭的《游仙詩》、郭璞的《游仙詩七首》。游仙詩所收的何劭、郭璞二人的作品都是寫以想象遨游仙境,是典型的游仙詩,所以蕭統(tǒng)專門稱其為“游仙”。

      雖然同為“游”,但蕭統(tǒng)刻意區(qū)分出“游覽”和“游仙”兩類,表明他對實游和神游有明確的判別。因此可以明確,在《文選》這一文本語境中的“游覽”一詞的內(nèi)涵,是指實際的游覽,而不包括神游。蕭統(tǒng)生活在南朝,相比唐代以后,距離孫綽生活的東晉時代更加接近,能夠掌握的原始資料要多于后人。因此蕭統(tǒng)對《游天臺山賦》的認知和判別相比后人更具有依據(jù)和權(quán)威,因此,可以推知《游天臺山賦》是一篇實游作品。

      五、魏晉時期山水畫的發(fā)展狀況——實游之佐證二

      《游天臺山賦》序云:“然圖像之興,豈虛也哉?!焙笫缹W者多據(jù)此認為孫綽是以賞圖方式神游了天臺山。孫綽在賦中不僅描繪了一系列在山中艱難攀登的鏡頭:跨懸磴、臨絕冥、踐滑石、搏翠屏、攬長蘿、援飛莖等生動傳神,極具代入感,而且“赤城和瀑布”之景也寫得歷歷如繪,如在目前。孫綽對天臺山的描繪逼真翔實,生動形象,假使他真的是以賞圖方式神游天臺山,那么當時他所看到的“圖像”應當是一幅高度成熟的山水畫。

      然而考察晉代時期山水畫的發(fā)展狀況可知,此時期山水畫還處在萌芽階段,如現(xiàn)代學者陳傳席在《中國山水畫史》中說:“真正的山水畫,如前所云,乃正式萌芽于晉?!盵13]1處于萌芽階段的山水畫,其山水表現(xiàn)技法還相當稚嫩,唐代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卷一《論畫山水樹石》中記載魏晉以降的山水畫特征如下:

      魏晉以降,名跡在人間者,皆見之矣。其畫山水,則群峰之勢,若細飾犀櫛,或水不容泛,或人大于山,率皆附以樹石,映帶其地,列植之狀,則若伸臂布指。[14]55

      “群峰之勢,若細飾犀櫛”是形容山峰畫得像鑲嵌的花紋,密布排列而缺少變化;“列植之狀,則若伸臂布指”是說樹木畫得像人伸開手臂、叉開五指一樣堅硬而不自然;更能體現(xiàn)此時期山水畫特點是“人大于山”,圖畫中的人比山還要大,這鮮明體現(xiàn)了魏晉山水畫中人物與景物比例失調(diào)的問題。陳傳席在《中國山水畫史》中也總結(jié)魏晉時期山水畫的特征為:

      (一)群峰排列,猶如犀櫛鋸齒;(二)比例不稱,人獸禽皆大于山,水不容泛;(三)樹皆簡單,多如伸臂布指,且樹的比例大于山;(四)山中點綴很多復雜的禽獸之屬;(五)不但有表示上下的高度、有向左右延伸表示長度,也有表示縱深方面的畫境,但空間感的效果不太好。[13]4

      由此可知,魏晉時期山水畫的稚嫩技法是繪畫界的共識。

      除了張彥遠和陳傳席的評價之外,魏晉時期僅存的山水畫也可以和學者們的評價互為參照。根據(jù)史料的記載,這一時期很多畫家皆作山水,如戴逵、戴勃、顧愷之等等,惜乎此時期的山水畫大多湮沒難尋,唯有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因存有摹本得以讓今人一窺(見圖1):

      由圖1可知,《洛神賦圖》中的自然景觀皆造型簡樸,如山石樹木風格古拙,狀物扁平;一座座山峰橫向延伸,像梳子一樣機械排列,缺少變化,正如《歷代名畫記》中所云:“群峰之勢,若細飾犀櫛”;更讓觀者感到不協(xié)調(diào)的是畫中的人物比山峰還要大,嚴重影響了欣賞山水景物時的代入感,也就是《歷代名畫記》中所謂的“人大于山”。這是因為此時期畫家還無法處理好人與山水之間的透視關系。透視作為繪畫中最重要的技法之一,指描繪物體的空間關系的技法,概括起來就是“近大遠小”。倘若透視失調(diào),觀者會明顯感到圖畫中的物體有失實之感。

      以賞圖方式神游山水,高超的繪畫技法是核心條件。只有圖畫中的山水極其優(yōu)美生動,引起主體極強的審美愉悅之時,主體才能產(chǎn)生足夠的代入感,從而融入畫卷中去。然而,魏晉時期“群峰之勢,若細飾犀櫛”“列植之狀,則若伸臂布指”,乃至“人大于山”的山水畫,顯然無法滿足賞圖神游所需要的美學要求。顧愷之作為中國繪畫史上早期的代表畫家,代表了東晉時期繪畫的最高水平。但通過其《洛神賦圖》可以清晰體察出此時期山水畫的發(fā)展水平。顧愷之的生平為348—409年,孫綽為314—371年,孫綽的生活年代比顧愷之還要早近30年。顧愷之時期的山水畫尚如此稚嫩,可以想見孫綽當時看到的所謂的“圖像”,其技法會更加粗糙。所以,孫綽不可能僅憑借一幅萌芽階段的山水畫飽覽天臺山的勝景。因此,孫綽賦中壯麗的天臺山形象,必定是登覽之后的切身觀感了。

      綜上可知孫綽確實親身到訪過天臺山。關于“圖像之興”一句引出的觀圖神游說法,需要重新判定。對此,黃侃先生曾經(jīng)在《文選評點》中說:“五臣注不知出處者,大抵杜撰,此誤解圖像之興而作此說?!盵3]359此語點出五臣注的癥結(jié)。另外,對于賦中大量關涉神仙幻境的文本內(nèi)容,可視之為玄學盛行的時代風尚和孫綽個人崇尚玄理在作品中的滲透,這一現(xiàn)象在晉代詩文中俯拾皆是,而不可斷然將其視為神游的明證??甲C出孫綽《游天臺山賦》是實游,不僅鞏固了游記文學的發(fā)展脈絡,同時作為第一篇描寫天臺山的文學作品,還鞏固了天臺山書寫的前期歷史斷限,對天臺山名山形象的宣揚和文化傳播提供了史實基礎。

      猜你喜歡
      赤城神游天臺山
      花影
      世界文化(2023年8期)2023-09-28 01:05:14
      自吟
      “赤城智慧人大”開啟“線上履職”新模式
      公民與法治(2022年8期)2022-08-12 01:23:00
      雨中登赤城山
      鴨綠江(2021年17期)2021-10-13 07:05:52
      天臺山晨讀(組詩)
      鴨綠江(2021年17期)2021-10-13 07:05:50
      天臺山詩頁(組詩)
      鴨綠江(2021年17期)2021-10-13 07:05:44
      天臺山
      鴨綠江(2021年35期)2021-04-19 12:24:34
      “和合赤城”藏頭詩聯(lián)句
      中華詩詞(2021年6期)2021-04-07 21:45:10
      召喚與留白——讀李元洛先生《詩國神游》
      中華詩詞(2018年7期)2018-11-08 12:47:38
      雨中尋訪天臺山
      中學語文(2018年14期)2018-05-23 06:08:24
      呈贡县| 阜南县| 德阳市| 金门县| 周口市| 交城县| 界首市| 瑞昌市| 左贡县| 崇信县| 石柱| 铜陵市| 讷河市| 仁怀市| 聂拉木县| 衡阳县| 松溪县| 怀柔区| 应城市| 南宫市| 咸阳市| 鱼台县| 和平区| 平遥县| 武陟县| 右玉县| 西丰县| 贞丰县| 靖边县| 云安县| 高要市| 西贡区| 吴川市| 河池市| 台中县| 丽水市| 宾阳县| 沈丘县| 宁安市| 广汉市| 老河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