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曉書
摘要:目的:探討炎癥指標在組織學絨毛膜羊膜炎中的診斷價值。方法:現(xiàn)隨機選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間就診于我院的組織學絨毛膜羊膜炎孕婦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共計納入48例,根據(jù)其診斷結果將25例重度絨毛膜羊膜炎患者作為重度組,將23例中度絨毛膜羊膜炎患者作為中度組,同時選取30例健康孕婦作為對照組,對其炎癥指標(降鈣素原和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進行對比,觀察三組之間的差異。結果:重度組和中度孕婦的降鈣素原和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且重度組高于中度組,組間數(shù)據(jù)差異顯示(P<0.05),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降鈣素原和超敏c反應蛋白炎性指標在在組織學絨毛膜羊膜炎的診斷中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病情越重其降鈣素原和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越高,臨床可根據(jù)其炎性指標對病情進行判斷。
關鍵詞:炎癥指標;組織學絨毛膜羊膜炎;診斷價值
【中圖分類號】 R364.5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2)12--01
組織學絨毛膜羊膜炎是孕期比較常見的一種感染性疾病[1],其主要是由于病原體經(jīng)血液、生殖道以及胎盤對羊膜腔、胎盤以及蛻膜組織造成特異性感染。本病的發(fā)生可能會到導致孕婦早產(chǎn)、流產(chǎn)或者胎膜早破,通過時也可能導致胎兒出現(xiàn)宮內窘迫,甚至是胎死宮內,造成不良妊娠結局[2-3]。但是組織學絨毛膜羊膜炎早期臨床癥狀并不明顯,很多孕婦沒有引起重視,因此臨床需要對組織學絨毛膜羊膜炎進行有效的診斷,做到及時干預及時治療。在本次研究中,基于組織學絨毛膜羊膜炎的發(fā)病機理,觀察了降鈣素原和超敏c反應蛋白炎癥指標變化,以及其在本病中的診斷價值。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現(xiàn)隨機選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間就診于我院的組織學絨毛膜羊膜炎孕婦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共計納入48例,根據(jù)其診斷結果將25例重度絨毛膜羊膜炎患者作為重度組,將23例中度絨毛膜羊膜炎患者作為中度組,同時選取30例健康孕婦作為對照組。重度組中患者年齡為22-35歲,平均(28.5±3.2)歲,孕周35-41周,平均(38.2±5.2)周。中度組中患者年齡為23-35歲,平均(28.9±3.5)歲,孕周35-40周,平均(37.5±5.5)周。中度孕婦年齡為22-35歲,平均(28.5±3.7)歲,孕周36-40周,平均(38.3±3.9)周。三組孕婦的年齡和孕周水平均無明顯差異(P>0.05),可進行組間對比。三組孕婦對于本次研究內容均知曉明確,入組時自愿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同時本次研究也經(jīng)過了院內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和同意。
1.2方法
對三組孕婦的降鈣素原和超敏c反應蛋白指標進行測定。產(chǎn)前抽取靜脈血3-5ml,在室溫靜止1h后進行離心,離心環(huán)境為3000r/min,離心時間為10min,離心后取上清液,保存在-20℃環(huán)境下,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進行檢測。
1.3療效觀察
對比三組孕婦的降鈣素原和超敏c反應蛋白的水平差異。
1.4統(tǒng)計學方法
將調查中的相關數(shù)據(jù)輸入到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包予以處理,計數(shù)資料應用n(%)描述,計量資料應用(x±s)描述,組間經(jīng)t和x2檢驗,當差異在P<0.05時,說明存在臨床可比意義。
2結果
重度組和中度組孕婦的降鈣素原和超敏c反應蛋白的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且重度組孕婦的降鈣素原和超敏c反應蛋白的水平高于中度組,組間數(shù)據(jù)差異顯示(P<0.05),見表1。
3討論
目前臨床對于組織學絨毛膜羊膜炎的傳統(tǒng)診斷方式為羊水細菌培養(yǎng),通過培養(yǎng)結果來觀察子宮內感染的情況,雖然其診斷效果較好,但是其診斷時間較長,且在取羊水時還可能導致其他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胎盤組織病理檢測也是一種診斷方法,但是其無法對早期組織學絨毛膜羊膜炎進行及時判斷,因此臨床對于本病的早期診斷方法給與了高度關注[4-5]。在本次研究中,對孕婦的炎性指標進行了檢測,結果發(fā)現(xiàn),重度絨毛膜羊膜炎的降鈣素原和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明顯高于中度絨毛膜羊膜炎孕婦,而中、重度絨毛膜羊膜炎的降鈣素原和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又明顯高于對照組,從結果中可以看出,組織學絨毛膜羊膜炎孕婦的炎性指標出現(xiàn)了變化,且要高于正常水平,隨著病情的加重,其水平則越高。因此,在組織學絨毛膜羊膜炎的診斷中,可以通過測定降鈣素原和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作為初篩,以更早的發(fā)現(xiàn)本病,獲得更好的治療時機。
綜上所述,降鈣素原和超敏c反應蛋白炎性指標在在組織學絨毛膜羊膜炎的診斷中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病情越重其炎性指標水平越高,臨床可根據(jù)其炎性指標對病情進行判斷。
參考文獻:
[1]程麗歷,唱凱,韓梅,等.五項炎性指標在未足月胎膜早破亞臨床絨毛膜羊膜炎的診斷價值[J].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2019,(7).540-544.
[2]吳麗群,高潔,姚銳等.母血和臍血炎癥指標對組織學絨毛膜羊膜炎的診斷效能[J].中華圍產(chǎn)醫(yī)學雜志2018,(5).322-328.
[3]鐘其梅,王嵐,陳真等胎膜早破孕婦發(fā)生胎盤組織學絨毛膜羊膜炎的臨床危險因素分析[J].重慶醫(yī)學.2018,(19).2571-2575.
[4]黃瑜,周艷,楊少萍.IL-1、βp防御素及CRP聯(lián)合檢測對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婦絨毛膜羊膜炎的臨床診斷價值[J].中國性科學,2019, 28(5):89 -92.
[5]宋秀玲,葛靜,閆碩,等.熱激蛋白70在自發(fā)性早產(chǎn)有無伴發(fā)組織學絨毛膜羊膜炎中表達差異的對比分析[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9, 16(9):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