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哲
摘要:肺系疾病是一類常見的疾病,包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等,這類疾病具有發(fā)病率高、病情遷延、易反復發(fā)作等特點,不僅會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嚴重時還易威脅其生命安全,盡早采取有效方案對患者治療,才能控制和改善其病情。中醫(yī)外治法被臨床廣泛應用于肺系疾病治療中,中藥穴位敷貼便是最常用的中醫(yī)外治法之一,本文主要綜述了中藥穴位敷貼對肺功能的臨床研究情況。
關鍵詞:中藥穴位敷貼;肺功能;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 R245.9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2)12--01
肺系疾病是一類由各種原因引起的肺通氣和肺換氣功能嚴重障礙綜合征,常見致病因素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等,不僅可引發(fā)患者出現嚴重的呼吸困難癥狀,還易誘發(fā)其出現低氧血癥、高碳酸血癥等并發(fā)癥,從而會威脅其生命安全,需要臨床積極探尋有效方案對患者進行治療,才能改善其預后。對肺系疾病,西醫(yī)臨床多是根據患者病因采取相應的方案對其進行治療,如慢阻肺引起的肺功能障礙可采用沙丁醇、特布他林等支氣管擴張劑治療。西醫(yī)治療雖有一定的效果,但整體療效欠佳。筆者查閱近10年相關文獻,發(fā)現隨著康復醫(yī)學的發(fā)展,以中藥穴位敷貼療法為主要治療方法,肺功能檢查為主要療效評價標準的研究文獻越來越多。下面根據中藥穴位敷貼對不同肺系疾病,不同中藥配方,不同結合方法等特點,現將部分文獻歸納如下。
一、小兒肺炎
齊競鴻[1]等人對兩組肺炎患兒分別給予常規(guī)治療及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增加中藥穴位敷貼治療,結果顯示,治療1周后,兩組患兒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呼氣流量峰值(PEF)等肺功能指標水平較治療前均增高,且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增加中藥穴位敷貼治療組高于常規(guī)治療組,說明中藥穴位敷貼對改善肺炎患兒肺功能的效果顯著。治療方法為將中藥麻黃、甘草、杏仁、石膏按照1:1:2:3的比例研磨成細粉,加生姜汁調和成膏,并制成藥餅,然后,取患兒肺腧、阿是穴、定喘、足三里等穴位,將藥餅貼于這些穴位上,一日一次,連續(xù)治療一周。治療原理為中醫(yī)認為經絡是全身氣血運行通道,而腧穴是人體臟腑經絡輸注出入的特殊部位,通過對肺俞、脾俞等腧穴進行中藥貼敷,可促進藥物按照經脈循行方向快速作用于病灶點,不僅能促進藥物直接發(fā)揮作用,還能刺激穴位激發(fā)全身氣機,從而進一步提升治療效果。尤其是對肺俞穴進行中藥貼敷,能促進藥物經該穴位沿經絡循行方向迅速作用于肺組織,從而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陳強[2]等人對兩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wěn)定期患者分別采用常規(guī)對癥方案聯(lián)合舒利迭治療及常規(guī)對癥方案聯(lián)合中藥穴位敷貼治療,結果顯示,治療前,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FEV1占預計值百分比(FEV1%)、FEV1/用力肺活量(FEV1/FVC)等肺功能指標水平對比無顯著差異,治療后,常規(guī)對癥方案聯(lián)合中藥穴位敷貼治療各項肺功能指標水平均高于常規(guī)對癥方案聯(lián)合舒利迭治療組,說明中藥穴位敷貼對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效果顯著。治療方法為取炙麻黃、黃芪、白芥子、麝香、細辛等中藥研成粉末,加甘油、氮酮等制成膏劑,然后,將膏劑涂抹在患者肺俞、脾俞、膻中、風門、定喘穴等穴位制成藥餅,并用敷料將藥餅固定,5天敷貼一次,連續(xù)治療一個月。治療原理為中醫(yī)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歸屬為“肺脹”范疇,認為治療該疾病的關鍵在于益氣固表、溫陽扶正、降肺平喘,中藥穴位敷貼具有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平衡陰陽等功效,可起到標本兼治的治療效果。
三、支氣管哮喘
黃龍英[3]等人對兩組支氣管哮喘患者分別給予常規(guī)西藥治療及在常規(guī)西藥基礎上加用中藥穴位敷貼聯(lián)合加味金匱腎氣湯治療,結果顯示,治療前,兩組患者FEV1、FVC等肺功能指標水平對比無顯著差異,治療后,兩組患者FEV1、FVC 均有所提高,且加用中藥穴位敷貼聯(lián)合加味金匱腎氣湯治療組高于常規(guī)西藥治療組,中藥穴位敷貼治療方法為取中藥白芥子200g,延胡索200g、肉桂150g、炮附片150g、甘遂150g、細辛150g,研磨成細粉,用姜汁調和制成溫灸膏,將溫灸膏貼貼敷于患者肺俞、天突、定喘、足三里、膏肓等穴位,2-6 h/次,1次/d,連續(xù)治療一個月,治療原理為中藥穴位敷貼是中醫(yī)特色療法,具有疏通經絡、調節(jié)臟腑等功效,且中藥貼敷方劑中的炮附片具有回陽救逆、溫中散寒等功效,白芥子具有利氣豁痰、溫中散寒等功效,生姜、細辛可溫肺化痰,延胡索可活血散瘀、理氣止痛,豬藥配伍,可共奏溫肺化痰、祛邪肅肺之功效,配合穴位貼敷刺激,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
四、結語
中藥穴位貼敷治療肺系疾病是在張仲景《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并治》“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的理論指導下,通過溫陽扶正、祛痰理氣類中藥作用于特定穴位振奮機體陽氣、疏通經絡,起到溫肺寒、化伏飲、散痰結之效。現代研究認為,經絡穴位處的皮膚較其他部位更適于藥物的滲透吸收,臟腑的相應病癥可通過刺激背俞穴達到調理臟腑陰陽、增強機體免疫力的效果,中藥敷貼可有效減少哮喘、變應性鼻炎、COPD、慢性支氣管炎等慢性肺疾病的急性發(fā)作次數,減輕發(fā)作程度,改善臨床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而隨著肺功能的評估逐漸應用于臨床,可通過肺通氣、肺換氣等相關評估為中藥穴位敷貼的有效性提供一定科學依據,希望借此把中藥穴位敷貼推廣至更大的舞臺。
參考文獻:
[1]齊競鴻,盛小平,李慧敏.中藥穴位敷貼聯(lián)合西藥治療小兒肺炎的療效及肺功能變化觀察[J].罕少疾病雜志,2020,27(02):11-14.
[2]黃龍英,袁衛(wèi)忠.中藥穴位敷貼聯(lián)合加味金匱腎氣湯對支氣管哮喘患者癥狀改善及肺功能的影響[J].云南中醫(yī)中藥雜志,2019,40(11):65-67.
[3]陳強,楊家玥,吳凡.中藥穴位敷貼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wěn)定期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6,24(06):464-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