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對象:高一學生
導入:可以組織“情緒便利貼”小活動。分發(fā)各種顏色的便利貼,讓學生以例舉的方式,在紙上寫下他(她)理解的“情緒”,比如“我今天經歷了什么樣的情緒”“我今天很不開心”……請幾個學生念出來,引導學生從認識情緒開始這堂課。
過程:
1. 什么是情緒
這部分主要是認識“什么是情緒”,可以引入認知ABC模型,讓學生深入了解情緒、澄清常識誤區(qū):往往不是因為發(fā)生的事件本身導致了相應的結果,而是我們產生的情緒導致了后果。所以我們必須認知“情緒”。(圖中B即情緒)
參考圖1:認知ABC模型(“是事件本身導致了后果嗎?”)
視具體情況和時間分配,也可以在此部分溯源情緒的形成。
參考圖2:情緒是怎么形成的(腦結構角度)
2. 什么是“和情緒做朋友”
這部分重在解釋做朋友的含義,讓學生明白什么是“和情緒做朋友”。
通過現場互動“比如你說和他是朋友,那你所理解的‘你們是朋友’是什么意思?”(答案例舉:朋友是相對于陌生人而言,做朋友就是結交、相識新的伙伴等),概括總結出“做朋友”的簡單含義。
再引導大家理解“和情緒做朋友”的含義(把“情緒”擬人化、第三人化,和這個特殊的朋友交朋友,就等于是把情緒從自我中剝離出來,更利于理性客觀看待)。
3. 為什么要“和情緒做朋友”
這部分是明確“和情緒做朋友”的重要性,也就是情緒的力量/作用。
通過設問“你為什么要和他人做朋友”(答案例舉:和他人做朋友是為了讓自己不自閉,是為了讓內心小孩兒不孤單;也可能出于某些合理正當利益的交換,能讓自己價值更大化等等),總結出“為什么要和他人做朋友”的原因:是因為朋友給你帶來了力量、朋友能夠給你幫助等。
從而進一步引導出“和情緒做朋友”的原因/重要性——情緒也是很有力量的、情緒也能夠給你和你身體帶來很多。但是要注意的是:就像交了壞朋友一樣,不良的情緒也會帶來負面力量和作用。
參考圖3:情緒的力量對身體(能量變化)的影響
4. 怎樣“和情緒做朋友”
這部分主要在于“和情緒做朋友”的辦法拆解。
通過現場互動“你都是怎么和別人做朋友的”“你認為朋友之間應該怎樣相處”(答案例舉:朋友之道就是坦誠相待、真誠來往,就是生死知己、信任托付,就是杯酒幾盞、不言自明……),進一步澄清和引導:和他人做朋友,從相識到熟識,其實也是一個過程;并且在過程中,其實也不是永遠都能保持設想中理想化的狀態(tài),也有磕絆和困擾。
那么,“和情緒做朋友”也是一樣,引出“怎樣和情緒做朋友”,通過類比的方式,說明做朋友的過程中可能會經歷覺察、描述、接受、轉念、行動等步驟,應該如何正確處理和對待(這里可以增添現實案例來講解,也可以延續(xù)課前的“情緒便利貼”活動)。
若是延續(xù)“情緒便利貼”活動,可以這么做:引導學生用五步驟來對“便利貼”上所寫的“情緒朋友”進行拆解。如:“我感受到了我今天情緒的最初反應是不開心(覺察);他的力量很大,像一個即將爆炸的氣球(描述);我看到了他,我選擇接受他,因為他是我的朋友,我接受朋友的任何一面(接受);我愿意聽他說說話,發(fā)發(fā)牢騷,或者就是靜靜陪著他(行動)?!?/p>
參考圖5:和情緒做朋友的辦法拆解
5. “和情緒做朋友”,就是愛自己、治愈自己
該部分是升華和回歸,“和情緒做朋友”,通往的是愛自己、治愈自己的修行之路。
通過小結第3點“交友原因”和第4點“怎樣交友”,引導出其實這些都是出于自己內心的需要。這是出發(fā)點,同時也是一個落腳點、升華點。
課后活動:“情緒便利貼”日?;?。引導學生學會這樣一個方法釋放情緒、讓情緒可視化。當日常生活中有情緒產生時,不管是正面還是負面情緒,都可以用“情緒便利貼”的形式寫出來,或隨身攜帶,或貼在筆盒、筆袋里,以提醒自己更好地運用今天課上知識來更好地“和情緒做朋友”,調節(jié)心態(tài)。
設計說明:本堂課的設計初心是基于時代背景和青少年的成長特征。當今社會節(jié)奏快、變化多,各種信息大量涌入、猛烈沖擊青少年的認知,加之青少年成長期自身所處特殊階段,不免產生情緒問題,或因情緒問題無法得到開解而迷惑其中,甚至一蹶不振。所以,具體掌握自我調節(jié)的方法十分重要。本堂課的設計邏輯是“什么是情緒—什么是和‘情緒做朋友’—為什么要‘和情緒做朋友’—怎樣‘和情緒做朋友’—‘和情緒做朋友’就是愛自己”。本設計主要提供思路參考,在課堂活動上、具體操作實施上,老師們可以依據自身實際進行改動。
(350001? 福建省福州市格致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