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曉雪,陳貽悅,吳映暉,花文哲,朱大喬
(上海交通大學 護理學院,上海 200025)
大眾對傳染病的認知有限,故疾病相關污名在疾病流行期間劇增,(疑似)患者、患者家屬、相關醫(yī)護人員等常被貼上“標簽”。不僅影響就醫(yī),而且相關人員常受到歧視,增加了疾病防控難度和疾病負擔[1]。為了解疾病相關污名,常需要專門評價工具從不同涉事人員的視角測量。目前,有關疾病污名研究主要集中在艾滋病、精神病等領域[2],對呼吸道傳染病的污名研究相對較少。本研究對現(xiàn)有呼吸道傳染病相關污名評價工具系統(tǒng)梳理,為相關研究在評價工具選擇、發(fā)展與應用等提供借鑒。
1963年,Goffman[3]首次將污名定義為個體因具有被社會懷疑的屬性而受到排斥的現(xiàn)象,是個體因他人反應而損害正常身份的過程。許多學者繼續(xù)發(fā)展和完善污名概念,認為污名是負面的、被排斥或貶低的特征或屬性,個人或群體會因這種特征或屬性被打上“標記”,給公眾留下刻板印象。受污名者可能會遭遇他人厭惡和躲避、排斥行為,由此產(chǎn)生病恥感。病恥感會造成受污名者出現(xiàn)一系列行為,包括隱藏被污名化特征、退出人際關系、增加風險行為等。2005年,Corrigan等[4]進一步提出污名是由公眾污名和自我污名構成,前者是指大多數(shù)社會群體對特定受污名群體的不良刻板印象,后者是指當公眾污名產(chǎn)生后,伴隨出現(xiàn)的病恥感造成受污名者的自我低評價和自我低效能。污名不僅影響受污名者本人,也會影響其聯(lián)系密切人群,包括家庭成員、照顧者、朋友和親人,即所謂“連帶污名”[5]。
檢索Cochrane、PubMed、Embase、CINAHL、PsycINFO、知網(wǎng)、維普、萬方等8個數(shù)據(jù)庫,檢索時限為建庫到2021年2月。采用擴大檢索方式,檢索詞包括“污名/病恥感/stigma”“歧視/discrimination”“偏見/prejudice”“刻板印象/stereotype”等,尚未發(fā)現(xiàn)呼吸道傳染病相關的普適性污名測評工具。為此,我們聚焦于與污名關系密切的4種呼吸道傳染病,即肺結核、重癥急性呼吸綜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中東呼吸綜合征(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MERS)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根據(jù)SPIDER模型[6]構建文獻的納入標準:(1)研究變量(因素)包含前述的4種呼吸道傳染病相關污名;(2)研究報告評估污名的具體方法,如問卷或量表維度與條目;(3)原始研究。文獻排除標準:(1)不能獲取中文或英文全文;(2)同時測評含呼吸道傳染病在內的多種疾病污名,且無法區(qū)分污名指向其中哪種疾病,如測評結核病合并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污名程度。
共納入23種評價工具,均為自評式量表或問卷。從國別來看,發(fā)文國家與相關傳染病發(fā)生和流行關聯(lián)密切,如SARS和MERS污名評價工具的研究主要見于疫源地以及疫情較為嚴重地區(qū);肺結核污名評價工具的發(fā)文國家主要見于發(fā)展中國家或地區(qū)。從疾病種類來看,對肺結核污名的研究最多,相關評價量表/問卷有10個;而其他3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的污名研究相對較少,亦缺少較成熟的測評工具。這可能與疾病的流行時間長短以及受累地域范圍大小有關。從污名對象來看,現(xiàn)有對患者自我污名和照顧者污名的評價工具更多,評價公眾污名的問卷或量表則十分有限。如在近期新發(fā)呼吸道傳染病流行期間,照顧者污名尤其是醫(yī)務工作者相關污名得到越來越多關注。現(xiàn)根據(jù)污名來源或對象,將這些量表或問卷分成以下4類。
3.1 公眾污名相關測評工具 公眾污名是病恥感的主要來源[7]。相關問卷或量表共有5個,總體缺乏足夠的信效度檢驗,見表1。它們從兩方面評價:(1)公眾對患者的污名或歧視態(tài)度;(2)公眾對患者的躲避行為。
3.2 自我污名相關測評工具 自我污名是在公眾污名出現(xiàn)后,患者內化污名感受形成病恥感,從而產(chǎn)生自我貶低。相關量表或問卷共8個,見表2。主要內容:(1)患者實際遭受污名經(jīng)歷;(2)對公眾污名態(tài)度感知;(3)自我負面感受;(4)擔心疾病披露。其中,肺結核污名感受量表[13]有良好的心理測量學屬性,其漢化版[14]信效度良好,且在泰國[13]、巴西[15]、非洲[16]等地廣泛驗證,是評價肺結核自我污名的最常用工具。
表1 呼吸道傳染病公眾污名相關量表/問卷
表2 呼吸道傳染病患者自我污名相關量表/問卷
3.3 照顧者污名相關測評工具 照顧者污名是指因照顧受污名個體而間接受到“連帶污名”。相關問卷或量表有8個,用于相關醫(yī)務人員的自我評價,信效度良好,見表3。評價內容:(1)害怕和恐懼,如“感覺病毒離我很近,它在任何時候都有可能侵入我身體”;(2)擔心職業(yè)披露,如“我認為人們因我的職業(yè)而回避我(我的家庭成員)”;(3)自我負面感受,如“我是傳染病收治醫(yī)院的醫(yī)務人員,這讓我與眾不同”。
3.4 綜合測評問卷 它是指問卷測評內容包含公眾污名、自我污名或照顧者污名中的兩類及以上者。目前僅有肺結核相關問卷的報道,見表4。
表3 呼吸道傳染病患者照顧者污名相關量表/問卷
表4 呼吸道傳染病污名綜合測評問卷
當前對各種呼吸道傳染病相關污名的評價仍為量表或問卷,尚未見呼吸道傳染病相關污名的普適性評價工具?,F(xiàn)有測評工具存在不足:(1)相比于自我污名和照顧者污名,公眾污名類評價工具過少,且只有少數(shù)量表進行心理測量學評價。今后要重視和加強對公眾污名的相關研究。(2)除肺結核自我污名量表外,其他呼吸道傳染病相關污名量表和問卷的信效度檢驗仍有待完善,尤其是外部效度驗證。最后,由于不同種族和文化對“污名”的理解不盡相同,未來選擇或編制污名測評工具時,還需要考慮污名本土化概念解釋,以便更深入“捕捉”本國或本民族人群對相關污名的態(tài)度和行為水平。
【關鍵詞】呼吸道傳染?。晃勖?;評價工具;問卷;量表
doi:10.3969/j.issn.1008-9993.2022.06.023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993(2022)06-009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