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翔, 涂蓉慧, 劉 昂, 丁 聰, 龔佑科, 喻勛林
(1.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 湖南 長沙 410004; 2.長沙中南林業(yè)調查規(guī)劃設計有限公司, 湖南 長沙 410014)
蘭科(Orchidaceae)植物是被子植物中僅次于菊科(Compositae)的第二大科,素有“達爾文花”之稱[1]。中國因其獨特的地理條件和多樣化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孕育了豐富的野生蘭科植物,共有野生蘭科植物194屬,1 620種[2]。湖南地處中國中部,長江中下游,是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2020年湖南省年累計降水量達1646.8mm,年平均氣溫18℃,降雨量充沛;光、熱、水資源豐富,為野生蘭科植物提供了各種適宜生存的“小環(huán)境”。近年來,湖南省境內仍不斷有蘭科植物新物種被描述發(fā)表如:羅氏石斛(DendrobiumluoiL.J.Chen & W.H.Rao)[3]、華南舌唇蘭(PlatantheraaustralisL.Wu, X.L.Yu, H.Z.Tian & J.L.Luo)[4],且?guī)缀趺磕甓加刑m科新記錄物種被報道[5-9]。2020年通過湖南省野生蘭科植物專項調查項目,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經野外調查查明湖南南部有野生蘭科植物61屬,144種[10]。其中發(fā)現了一批蘭科植物新記錄物種,部分種類已于先前報道[11],本文此次將報道5種湖南省野生蘭科植物新記錄物種。
伏生石豆蘭(BulbophyllumreptansLindl.),為石豆蘭屬 (BulbophyllumThouars)植物(見圖1-A)。
清溪源位于江永縣粗石江鎮(zhèn)境內,是燕子山北部一條南北走向的大型溝谷,全年氣候濕潤多雨,植被茂密豐富,為典型的溝谷常綠闊葉林。地理坐標110°01′51″—111°02′41″E,25°00′24″—25°01′04″N,海拔409~578 m。
產于江永縣,附生于巖石之上,海拔455 m。分布于中國海南、廣西、云南和西藏,西喜馬拉雅、尼泊爾(模式產地)、錫金、不丹、印度東北部、緬甸、越南亦有分布[12]。
本種與湖南省內所產的同屬種類均不相同,葉片狹橢圓形至狹帶形,長7~12 cm,寬7~10 mm,假鱗莖在根狀莖上相隔5~8 cm。但此次采集并非花期,經中科院植物研究所蘭科植物分類專家金效華研究員鑒定為本種,活體材料引種栽植于湖南省森林植物園保育中心(引種號HNJY 2020 0806001)。
憑證標本:劉昂、劉文劍、李雄LKYK1620(CSFI),2020-08-06。
斑葉杜鵑蘭(Cremastraunguiculata(Finet) Finet),為杜鵑蘭屬(CremastraLindl.)植物(見圖1-B,C)。
紫云山位于新寧縣境東部,山頂與東安縣交界,為中溫帶季風氣候過渡區(qū),山頂冬季寒冷而陰濕,夏季炎熱多雨,年平均氣溫10 ℃。地理坐標111°04′43″—111°05′14″E,26°36′09″—26°36′23″N,山峰海拔最高點位于鐘古臺峰頂1870 m。
產于新寧縣紫云山,生于海拔1100 m的山坡闊葉林下。分布于江西,日本也有分布(模式產地)。本種葉狹橢圓形,長10~15 cm,寬2~3 cm,通常有紫斑,先端漸尖,基部收狹成長柄[13]。與杜鵑蘭(C.appendiculata(D.Don) Makino)的區(qū)別在于,后者通常葉片只有1枚唇瓣中裂片不反折,而本種葉2枚唇瓣中裂片反折。兩者易于區(qū)分。
憑證標本:劉昂、龔佑科、陳翔 LAXN001(CSFI),2021-04-21。
河南石斛(DendrobiumhenanenseJ.L.Lu & L.X.Gao),為石斛屬(DendrobiumSw.)植物(見圖1-D,E)。
天臺山位于宜章縣境莽山南部,莽山國家自然保護區(qū)為南嶺山脈的重要組成部分,屬于中亞熱帶濕潤氣候,春夏溫潤多雨,秋季多霧少雨,年平均降水量約2225.3 mm。地理坐標112°43′19″—113°00′10″E,24°53′00″—25°03′12″N,海拔最高達1 902 m。
產于宜章縣莽山天臺山,附生于海拔1540 m的枯樹之上。分布于河南、貴州、廣西[14]。本種葉2~4枚生于莖上部,近革質,矩圓披針形,長1.4~2.6 cm,寬5~8 mm。花開展,萼片與花瓣白色。本種近似細莖石斛(D.moniliforme(L.) Sw.),但后者的唇瓣整體輪廓為卵狀披針形,而本種唇瓣為卵狀菱形,二者易于區(qū)分[15]。
憑證照片:劉文劍DSC_8541~DSC_8546,2020-05-02。
南嶺羊耳蒜(LiparisnanlingensisH.Z.Tian & F.W.Xing)為羊耳蒜屬 (LiparisRich.)植物(見圖1-F,G,H)。
燕子山位于湘桂交界的都龐嶺山脈,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雨水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4~16 ℃,夏季最高氣溫為18~20 ℃。地理坐標 110°57′02″—110° 59′45″E, 24°59′04″—25°01′05″N,整體山勢呈東北-西南走向,海拔最高點位于主峰山頂1562 m。
產于湖南省江永縣源口燕子山山頂,附生于海拔1 300 m主樹干上。分布于廣東。本種花、花梗、子房皆為紫紅色,花梗長約3.5 mm,邊緣反折;花苞片披針形,長約1 mm;花粉塊有四對;蒴果近球形,花期4月,果期8月。此種與湖南省內發(fā)現的吉氏羊耳蒜(L.tsiiH.Z.Tian & A.Q.Hu)十分相似,但后者唇瓣先端短尖,而本種唇瓣先端短尖極不明顯,近無[16-17]。二者易于區(qū)分。
憑證標本:丁聰、黃明增 JYYK201(CSFI),2021-04-23。
陳氏獨蒜蘭(PleionechuniiC.L.Tso),為獨蒜蘭屬 (PleioneD.Don)植物(見圖1-I)。
注: A.伏生石豆蘭(Bulbophyllum reptans); B、C.斑葉杜鵑蘭(Cremastra unguiculata); D、E.河南石斛(Dendrobium henanense); F、H.南嶺羊耳蒜(Liparis nanlingensis); I.陳氏獨蒜蘭(Pleione chunii)
該種發(fā)現的所有分布地皆位于湘南地區(qū),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qū),四季相對分明,區(qū)域內河流眾多,且河流水量大,呈季節(jié)性變化。年平均降水量1200 ~1900 mm,年平均氣溫12.1~18.6 ℃。地理坐標111°06′—114°14′E,24°39′—26°51′N。
產于湖南宜章縣(莽山)、東安縣(舜皇山)、汝城縣(汜水山)、道縣(都龐嶺)、城步縣(金童山)、新寧縣(舜皇山),生于海拔1 600~1 800 m的山頂云霧林中,通常附生于亮葉水青岡的枝干上;分布于廣東、廣西、貴州、湖北、云南。
標本劉林翰010777的采集記錄上記載“唇瓣內有2縱列長毛……”,被鑒定為獨蒜蘭(P.bulbocodioides (Franch.) Rolfe)。但標本上清晰可見唇瓣6列長毛,系采集信息描述錯誤,而獨蒜蘭的唇瓣上為褶片非長毛,經作者查閱相關原始文獻,該號標本鑒定成陳氏獨蒜蘭為宜。本種與毛唇獨蒜蘭(P.hookeriana(Lindl.) B.S.Williams)也極相似,區(qū)分兩者的性狀在于花的大小、唇瓣上毛的列數等,但這些性狀存在一定的不穩(wěn)定性。因此這兩個物種分類地位仍有待進一步研究。從湖南省發(fā)現的居群來看,其性狀更接近于《中國植物志》描述的“陳氏獨蒜蘭”,暫記于此,以待日后進一步研究。但是,不論該種的分類地位今后如何變動,它無疑是湖南省的一個新記錄種。
憑證標本:劉林翰 010777(HNNU),1975-04-08,宜章縣莽山牛背脊山下,海拔1660 m;李雄、楊靜 19052215(CSFI),2019-05-22,湖南東安舜皇山大坳工區(qū)舜皇峰,海拔1822 m。另有照片記載分布:汝城縣、道縣、城步縣、新寧縣,照片號劉昂PLA_5884~PLA_5890。
(1)蘭科植物具有獨特的科學意義,由于其較高的觀賞與藥用價值,導致人們不法采挖和買賣現象日益嚴重。且蘭科植物有較為嚴苛的生境條件,對環(huán)境的變化極為敏感,一旦生境遭到破壞,其清退演替也會十分迅速[18]。
(2)本次調查蘭科植物大多分布于中低海拔(400~1 300 m)環(huán)境,此海拔段的人為干擾較少,光熱充足,雨量充沛,氣候環(huán)境適宜其生長繁殖。
(3)保護蘭科植物資源,維護其物種多樣性,對于開展科學研究,滿足社會對蘭科植物的需求有重要意義[19]。關于蘭科植物的保護,林業(yè)部門應加大普法、執(zhí)法力度,加強宣傳深度;在相應基礎上建立蘭科植物“就地保護區(qū)”,就地保護是保護工作中最直接有效的方式。針對觀賞價值較高的,且繁育技術還不成熟,野生資源被采集,資源流失嚴重的兜蘭屬、石斛屬等蘭科物種類群,可利用科學的植物培育技術,優(yōu)化人工制種和培養(yǎng)條件,加大生產規(guī)模;在穩(wěn)定其自身回歸野外的系統(tǒng)繁育后,滿足市場對蘭花的需求,從而減少對野生蘭科植物的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