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佳洪
風吹過山谷,將那山谷吹得春意盎然;風吹過山腰,將那山腰吹得平靜祥和;風也吹過山頂,劃過日落,帶來的只是“孤獨與寂寞”。那時,風也吹過了我的心。
《風山》是一首歌,唯一的“歌詞”也就是“純音樂,請欣賞”。但它并不單一,更不簡單,這首歌的旋律喚醒了我內心深處的那座山,給了忙碌于學習生活中的我一片“凈土”,使我可以在內心里平靜地思考人生、想象未來。
我聽著這首歌“爬山”,那四季的山。
春風將我?guī)У竭@片山谷,翠綠的、枯萎的“毛毯”交錯鋪在富有生機的大地上,桃花也開了,一簇簇的桃花,你擁著我,我擁著你。走進了這片“桃花海”,香氣彌漫開來,微風徐徐而來,香氣撲鼻,清新的神志頃刻間變得朦朧,醉心于此。只聽“呼”的一聲,落花繽紛,下起了“桃花雨”,人被其淹沒,心被其吞噬,雖桃林不長,桃海不寬,桃雨不密,但仍讓我“不復得路”,沉迷于此,流連忘返。
炎熱的夏風將我?guī)У健帮L山”的山腰,夏日炎炎,熾熱的風吹了又吹,爬山的勞累死死地鎖住了我的心,我依在松樹旁小憩,松樹的清香四處飄蕩,樹影擋住了太陽,熱風的暴脾氣也被撫平,吹過一陣涼爽。我不禁閉上雙眼,輕輕感受這一絲遠離喧囂的安寧。
秋風吹過了落日,我來到了山頂,枯黃的樹葉,光禿禿的枝條,昏黃的落日,晚秋的美麗亦在于此,靜謐、深沉。時不時有幾只晚歸的野雞掠過,從遠處傳來“嘎嘎”的幾聲鳴叫,幾枝枯藤從衰草連天之中,攀到樹上,使人不禁想起了“枯藤老樹昏鴉”這樣的詞句。自己爬到了山頂兒,身邊沒有同游人,看著落日下靜謐的村落,在明燈四起中,感受著秋風帶來的寧靜。
冬風襲來,大雪已過,我踏上了這片“凈土”。白雪茫茫,覆蓋在這片“凈土”之上,耳朵里沒有一絲聲音,心中也沒有一絲冗雜,坐在披著白雪的石頭上,從這半山腰向下看去,一個個腳印徑直通向這里,沒有絲毫猶豫,沒有絲毫思索。我就這樣靜靜地坐在那里,如同一個“石雕”。風一吹,樹上的雪兒隨之飄下,輕輕地落在“石雕”上,“石雕”仍一動不動,只是靜靜地坐著,眼里失去了那一點神,就好似只剩下了余溫的軀殼,靈魂早已不知去了何處。這時的我,早已與雪后平靜的山融為一體,此時能聽到的,只剩下輕軟的風兒。
聽著《風山》,看著風山,站在風山,坐在風山,我的心里也有了一座風山,那是可以使我平靜的地方,那是可以讓我獨處的地方,那也是任我投入思考、心無冗雜的窗口,我心中的那座風山就是如此??!
風山不僅是一首曲,風山不僅是一座山,它還是我的心之歸處。
‖江蘇省徐州市啟星中學‖指導教師:詹其霞
[吉吉工作室][ JIJIGONGZUOSHI]
聽這支叫《風山》的純音樂,種種失望、無助都被音樂按住,只是把青春和對未來無限的遐思投向了深遠處,小作者對音樂的感知美而細膩,借助四季的場景來表現音樂所傳遞出的種種情感,低徊處,似走近山腳下的“桃花海”,繽紛而充滿生機;靜謐處,似在秋天登至山頂,盡享“一覽眾山小”的暢快;曲至高潮,物我兩忘,音樂把人從現實中拉出來,帶入一個靜謐、祥和的桃花源中,它喚醒了我們對美好的追求,在傾聽中,我們會感到內心深處的溫柔、純良被觸動,萬物清朗,一切逆境都不值得一提,這或許就是“凈土”的境界。作者這種寫法和《老殘游記》時眾人聽音樂的場面類似,都是以畫面寫聲音,一層一層烘托出音樂的高妙。一曲終了,心靈共鳴,種種激情與失落、絢爛與祥和,都在這首曲子里,伴著年輕的心,珍藏在那靜謐的時刻。
【適用文題】感動心靈的音樂;____吹動了我的心;喚醒;心之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