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溢峰
今天李老師讓我們回家做一個科學小實驗,名字叫作會“立正”的氣球。光聽這個名字我就覺得很好奇,那軟軟的氣球,只有往它肚子里吹氣才會鼓起來,現(xiàn)在光用瓶子,氣球怎么會自己立正呢?
帶著疑問,我開始了本次實驗之旅。首先我找來一個空的礦泉水瓶,一個氣球,兩個一模一樣的臉盆,分別在兩個臉盆里倒入熱水和冷水。接著將氣球套在礦泉水的瓶口,使瓶子處于密封的狀態(tài)。然后我把套上氣球的礦泉水瓶浸入熱水中,一秒,兩秒,三秒……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發(fā)現(xiàn)原本癟癟的氣球,慢慢地鼓起來了,最后真的像實驗名字一樣,氣球自己“立正”了,這真是太神奇了!
我又把“立”著氣球的礦泉水瓶浸入冷水中,原本精神抖擻的“戰(zhàn)士”突然像泄了氣一樣,軟軟地倒下了,仿佛打了敗仗似的。我再把礦泉水瓶放入熱水,咦,氣球又“站立”了。
神奇的實驗,讓我更加直觀地明白熱脹冷縮的科學道理。
懸念開篇,既是作者自己的“好奇”,也在激發(fā)讀者的閱讀期待。簡單的開頭,不簡單的效果。
科學實驗是嚴謹?shù)牟僮鬟^程,做要一絲不茍,寫也要清楚明白。小作者用一連串關(guān)聯(lián)詞(見波浪線)交代得有條有理,好!
實驗繼續(xù)進行,情節(jié)有了發(fā)展,認識也就有了進一步的提升。精當?shù)谋扔?,生動形象,也反映了小作者當時的興奮心情。
“直觀”這個詞精當而重要,點出了科學實驗的意義所在。
專家點評
要學習小作者遣詞造句的能力。比如文章中描寫氣球的變化,常態(tài)下就用了“軟軟、癟癟、泄氣、倒下、打了敗仗”等,受熱時用的是“鼓起來、立正、精神抖擻、站立”等,既形象生動,又豐富多彩,讀起來文章就有了味道?!霸~匯”是作文的原材料,要多吸收、積累,更要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