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閑書,是我的一個習慣。這個習慣是我從小就養(yǎng)成的。
一直以來,學校和老師都鼓勵同學們廣泛閱讀,涉獵經(jīng)典之作;學校的圖書館寬敞明亮,藏書豐富,種類齊全,同學們可以自由翻看借閱。在這里,不管是老師,還是學生,每個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自由地閱讀名家名作,從優(yōu)秀的書籍中汲取知識,裝扮自己的精神花園。
就我個人的感受而言,我覺得讀書可以由點到面,經(jīng)一本書輻射到無數(shù)本書,一點點地擴大你的閱讀面,一點點地深入你的閱讀專業(yè)領(lǐng)域。只要你是真心喜歡一本書,認真去閱讀一本書,必然可以從中獲得無數(shù)的驚喜。
對我而言,讀什么書全是隨機的,獲取新書信息的渠道也很簡單。每次去圖書館,我都會在新書欄前查找,看到適合自己口味的書籍我便借走。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如果書中提到了另外一本書,讓我產(chǎn)生了興趣,那么我會把那本書也找來讀一讀。
記得上中學的時候,我的語文老師陳老師對我說:“看五倍于課本的‘閑書,你才能形成語文能力?!蔽覒c幸自己遇到了良師。陳老師博覽群書,多才多藝。我記得,有一次,我們上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課,陳老師先是用標準的普通話,聲情并茂地給我們朗讀,把我們帶入一個優(yōu)美的意境。我陶醉在靜謐的月色中,嗅到了淡淡的荷花的清香。接下來,陳老師在黑板上給我們畫了一朵朵含苞欲放的荷花,還有已經(jīng)開放的荷花,每一朵都那么逼真,那么漂亮。沒有扎實的基本功的人,是很難做到的。當時,一個同學問道:“陳老師,您大學學的是美術(shù)專業(yè)嗎?怎么您的語文也這么優(yōu)秀?”陳老師笑而不答。課下,她跟我們聊天,這才透露她在大學期間,不僅選修了美術(shù)專業(yè)的課程,還看了很多音樂方面的“閑書”,學習演奏鋼琴、二胡、古箏等樂器。我們這才恍然大悟,難怪,上次學校舉行歌詠比賽,音樂老師突然請假,沒有人給我們演奏鋼琴,陳老師二話不說,給我們演奏鋼琴。我們出色地完成了任務,獲得了一等獎,陳老師功不可沒。
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少家長甚至部分老師都存在一個認識上的誤區(qū),總覺得學生看課外書是看“閑書”。他們恨不得學生每分每秒都在聽寫、背誦、寫作文……似乎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這種想法,其實還是應試教育衍生出的“怪胎”。
許多文字上有造詣的作家、學者在總結(jié)自己的成長經(jīng)歷時,總少不了青少年時期博覽群書這一點,即便是班級上語文成績較好的同學也常常是對課外書情有獨鐘。
在這個方面,特級教師竇桂梅堪為典范:她所帶的一個班自小學一年級開始至六年級畢業(yè),每個學生積累了100多個寓言、200多條古今中外名言警句、300多首古今詩詞、1000多條成語,因而她的學生文筆流暢,出口成章。
溫儒敏教授特別重視讀“閑書”,他指出,引導孩子讀書,提高孩子的讀書能力,首先需要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興趣,而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需要允許和提倡孩子讀“閑書”。溫儒敏提出:學生看書少,一個相當普遍的原因,就是家長老師不讓孩子“看閑書”。所謂“閑書”大都是課外書,是學生自己選擇的書。事實上,不讓學生看閑書就意味著扼殺學生讀書的興趣。他講:“讀‘閑書是自主選擇的閱讀,是目的性不那么強的閱讀,甚至是漫不經(jīng)心、帶有娛樂性的閱讀。放手讓學生讀‘閑書,就等于把他們送到浩瀚的書海之中,讓他們自由穿梭‘歷險,這是引發(fā)閱讀興趣的最好方法?!?/p>
我國當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說過,一個多讀書的人,其視野必然開闊,其志向必然高遠,其追求必然執(zhí)著。也就是說,多讀書,不僅能使人變得視野開闊、知識豐富,還能使人具有遠大的理想、執(zhí)著的追求。
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也說過,他學習語文,三分得益于課內(nèi),七分得益于課外。的確如此,我們可以從各種課外書中獲取豐富的知識,通過閱讀,我們可以跨越時空,了解古今中外的事情。我們還可以通過閱讀和名人對話。不僅如此,多讀課外書還能提高你的作文能力。
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梢赃@樣說,凡是作文寫得好的同學,都是喜歡課外閱讀的。因為,這些同學可以從課外書中學到一些好詞佳句,可以學到一些寫作的方法,可以積累一些寫作的素材。當然,讀課外書的好處還有很多,我想喜歡課外閱讀的同學都能深切地體會到。
讀閑書可以增加我們的見識,可以提高我們的寫作能力,可以改變我們的生活。所以我們要好讀閑書,讀好閑書。
[老師登臺]
梁真新,性格開朗,熱心待人,誠實守信,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開拓意識,勇于挑戰(zhàn)自我;喜歡跑步和讀書。
寄語《語文世界》小讀者:
若要人敬己,先要己敬人。
——梁真新
2021-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