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林
什么樣的丑才會被夸可愛呢?看到兩條關(guān)于丑的新聞,才想到這個問題。
一條是某平臺舉辦的“2021丑東西頒獎盛典”,“五丑”在萬余份投稿中脫穎而出,它們分別是:仿真人臉口罩、小熊貓花灑、不會碎的鏡子、夢幻粉蝴蝶短靴和微笑橘子頭套。而另一條受到熱議的是“2021中國十大丑陋建筑”評選,那些奇奇怪怪的建筑,集炫富、媚俗、浮夸、浪費、假大空于一體,網(wǎng)友們戲稱簡直是“建筑界大型翻車現(xiàn)場”。
同樣是選丑,為什么前一個丑受到了網(wǎng)友的喜愛,而后一個丑卻受到輿論吊打?不是輿論在對待丑上有什么雙標(biāo),而是丑的出發(fā)點和內(nèi)涵不一樣。人們能接受滿懷夢想頑強打拼的“丑小鴨”,能包容有創(chuàng)意、有個性、自由灑脫、不拘一格的創(chuàng)造力,但不能接受指鹿為馬、以丑為美、侮辱公眾智商的偽藝術(shù)真審丑。
人們反感的那些丑有一個共性,都是冠以美的名目,對公眾的審美常識形成某種“強暴”:或者是花錢造一堆丑的東西,矗立在城市中央,讓市民越看越覺得丑;或者是以藝術(shù)之名把人畫得不像人,放大人的缺陷,卻還說這是美;或者是不顧常人的美感,以審丑的惡趣味去追逐流量,對公序良俗和價值觀形成沖擊……偽藝術(shù)和流量欲望的驅(qū)使下,這些年人們見多了這種真丑、真惡心的東西。
“丑東西大賽”受到熱捧,被贊“可愛”,說明這種“丑東西”跟那些“丑東西”是不一樣的。這是年輕人的一種減壓方式??蓯鄣摹俺蟆迸c可怕、可惡、面目可憎的“丑”,是截然相反的。(選摘自《羊城晚報》)
適用主題:審美;美的意義;天馬行空的想象力……
運用示例:美與丑沒有絕對的界限,評選出來的丑東西們和美麗的東西構(gòu)成了五彩斑斕的世界,構(gòu)成了社會相對的和諧。丑東西們雖然不符合大眾審美,但表達了一種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人類需要包容的審美,也需要正確的審美。只有這樣,社會才會更進步更美好。在網(wǎng)紅遍地的今天,對美的追求、對美的保護更顯得彌足珍貴。——林紅蕾
(編輯:于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