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原 于惠婕 周嘉博 邢淼 陳佳睿
摘 要: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貫徹新發(fā)展理念,旨在以構建資源節(jié)約型、綠色環(huán)保型的大學校園為目的,通過相關的方法和理論,構建并完善校園內廢物資源化利用回收體系。
關鍵詞:綠色回收再利用;管理機制;大學校園廢物;循環(huán)經濟
根據(jù)調查發(fā)現(xiàn),全國各大高校的垃圾處理方面并未有完善的管理體系,并且校內大部分學生沒有廢物循環(huán)再利用的意識,也表示對此不感興趣,其生態(tài)環(huán)保意識還有待加強。全球環(huán)境問題日益嚴峻,大學作為科研和社會活動最為活躍的機構和場所,理應構建資源節(jié)約型校園,承擔起減排二氧化碳的責任,成為社會的模范和先導。研究表明,廢物回收再利用可以有助于減少再生產的碳排放量。本文針對日常生活垃圾及學習垃圾的再利用方式以及校園垃圾管理體系進行研究。
1.廢物的組成和分類
對于廢物的定義是凡人類一切活動過程產生的,且對所有者已不再具有使用價值而被廢棄的物質統(tǒng)稱為廢物,是指在生產建設、日常生活和其他社會活動中產生的,在一定時間和空間范圍內基本或者完全失去使用價值,無法回收和利用的排放物。在大學校園—特定環(huán)境的群體中,產生垃圾的人群無異于教職工與學生以及外來人員。因此,在大學校園內的生活廢物種類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根據(jù)校園廢物的使用類型不同,可以分為以下幾類:紙類;塑料類;金屬類;不可回收類,根據(jù)該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分析,不可回收類垃圾占68%,可回收類占32%。宿舍樓的垃圾生產量為學校內垃圾生產量最高的區(qū)域。宿舍是一個集休息、日常生活、學習多功能的區(qū)域。大多數(shù)學生近乎一半的時間都是在宿舍度過?;诖祟愄厥獾膮^(qū)域,宿舍內產生的垃圾也豐富多樣。但因這些垃圾沒有及時分類,導致部分可回收物品被嚴重污染而失去使用價值,造成資源浪費。針對以上問題,提出下列廢物再利用的處理方式。
2. 廢物對環(huán)境的影響
2.1對大氣的危害
一些有機固體廢物在適宜的溫度下被微生物分解,會釋放出有害氣體,固體廢物在運輸和處理過程中也會產生有害氣體和粉塵,并且氣體大量聚集還會導致火災和爆炸。
2.2對水環(huán)境的危害
若將垃圾傾倒在河流水體中,固體廢物將隨天然降水或地表徑流進入江、河、湖、泊造成水體污染。固體垃圾堆積在雨淋和廢物降解產生的滲瀝液會對水環(huán)境造成嚴重的污染,并且這種深度污染很難治理。
2.3對土壤的危害
2.3.1固體廢物及其濾出或滲瀝液中所含的有害成分經土壤的吸收和其他利用后在土壤中堆積,將影響微生物的活動,改變土壤的性質與結構、破壞土壤的腐蝕能力,使得土壤中生長的植物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如果直接利用來自醫(yī)院、肉類聯(lián)合廠、生物制品廠的廢渣作為肥料施入農田,其中的病菌、寄生蟲等會使土壤污染,人與污染的土壤直接接觸或生吃此類土壤上種植的蔬菜、瓜果極易致病。
2.3.2大量的垃圾在堆積在土地甚至是農田時,將導致可耕地面積日漸減少。根據(jù)調查顯示,每堆集1萬t工業(yè)廢渣需占用土地0.067hm 。
2.3.3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垃圾中含有的化學品越來越多,這些化學品經填埋后數(shù)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降解,并且垃圾中含有的其他毒素和重金屬對土壤的毒害作用對環(huán)境會產生很大的影響,進而使這部分耕地失去了使用價值。
2.4對社會的危害
1)各城市垃圾在堆放時所產生的有害氣體或被污染的液體將對垃圾場附近的居民的身體健康產生不良影響。經市環(huán)保局調查,填埋場周圍l2km范圍內的地下水污染狀況嚴重,已無法飲用。
2)垃圾堆放場中潮濕的環(huán)境易滋生蚊蟲、老鼠等害蟲,附近的人類易感染疾病,中國的很多垃圾場周邊均出現(xiàn)了很多的高發(fā)病,如各種瘧疾、惡性腫瘤、白血病等。
3)白色垃圾隨意堆放,隨風飄揚,易造成視覺污染;并且塑料袋易被動物誤食導致動物中毒或死亡。
4) 由于工業(yè)垃圾未妥善處理,使得垃圾引發(fā)的社會沖突越來越多。影響社會穩(wěn)定,如鉻渣問題。
3 校園內垃圾再利用處理方式
3.1廢紙的再利用處理方式:
3.1.1紙類
(1)制作成DIY手工制品,國外有很多人將日常生活中的廢物垃圾進行創(chuàng)意改造,使其成為對生活有用的物品。例如:制作成紙杯、紙質筆筒、紙燈籠等新的產品,該方式不僅極大的降低生產和回收成本,還有利于人力和物力資源的節(jié)約,有助于鍛煉學生們的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
(2)對廢物垃圾進行再處理,使其恢復原來的性能,成為新的產品。如再生紙、再生塑料等。比如:再生紙是以廢紙做原料,將其打碎、去色制漿經過多種工序加工生產出來的紙張。其原料的80%來源于回收的廢紙,因而被譽為低能耗、輕污染的環(huán)保型用紙。
(3)生產功能性材料:廢舊紙張可以用來制作農用育苗盒,采用生物技術生產乳酸等化工產品,生產各種功能材料。如果廢紙的回收利用根據(jù)不同的用途選擇不同的原料,則會形成梯級利用,做到物盡其用。
3.2廢塑料的再利用處理方式:
3.2.1塑料類
1)熔融再生:將廢舊材料重新加熱塑化并加以利用的方法,根據(jù)廢塑料的不同材質,使用不同的熔融劑再生出不同用途、不同質量的塑料制品。
2)熱裂解:將挑選過的廢舊塑料經熱裂解制得燃燒料油,燃料氣的方法能量回收,利用廢舊塑料燃燒時所產生的熱量的方法。
3)水解:將化工原料、廢塑料加了聚氨酯通過水解,達到化工原料回收的目的。
4)對于一些含有特殊成分的廢塑料,把它粉碎成粉末混入土壤中以改善的保水性、通氣性、排水性等。
3.3廢金屬的再利用處理方式:
3.3.1金屬類
1)修舊利廢:根據(jù)材質的差異進行分類收集,通過某些方法將廢舊的金屬材料鍛造成全新的產品或者將廢舊金屬制品通過某些方法修復、再造成新的產品。
2)英國是世界上率先開展回收利用廢棄金屬業(yè)務的國家,其處理方式:首先由慈善機構和社區(qū)團體共同參與進行廢舊金屬回收,其次將功能正常、具有重新利用價值的進行翻新,對于無翻新價值的產品,通過燃燒提取少量的鉑、金、銀等等金屬材料,并送往專業(yè)公司處理后再利用。
3.4其他類廢物的再利用處理方式:
3.4.1不可回收類
對于不可回收類的廢物統(tǒng)一收集并管理,并與相關處理單位聯(lián)系進行轉運,諸如廢電池、廢舊燈管、廢溫度計以及對人體健康有害的重金屬、有毒的這類物質應妥善處理。
4廢物的回收與利用管理機制
廢物的回收與利用的管理機制的建立的目的是為了讓再利用資源的買方與賣方在同一個管理機制下有秩序、有保障的進行交易,并能高效的處理再利用資源。
4.1回收管理機制
首先確定廢物的回收模式——分類回收模式 ,對于廢物的分類整理應按照其性質的不同進行劃分,將垃圾廢物分為紙類、塑料類、金屬類、不可回收類。將校園內餐廚廢物單獨收集并管理。
其次由班級管理這一層級向上匯報每季度的廢物來源、種類、處置方式等情況,建立監(jiān)督機制,確保廢物的收集、整理、利用、處理流程公開透明,并配合好環(huán)衛(wèi)部門的管理工作。在定時定點、有秩序的要求下及時清理公共場所的廢物,保持生活場所的環(huán)境整潔衛(wèi)生。
4.2再利用管理機制
再利用管理機制指的是將收集好的廢物通過科學的方法進行分類,并按不同處理方式進行整理、利用。
5 結論
本文以管理學、經濟學為基礎理論,通過研究校園內廢物的種類和管理機制,并與實地調研相結合的方法,對當今大學校園內的廢物回收再利用的可行性進行分析,并對校園內的廢物進行分類,根據(jù)其不同材質及特性提出了適應性的回收再利用的方法。選擇合適的廢物處理方式,在對校園內廢物生態(tài)處理、循環(huán)利用的同時,提供校內大學生動手實踐、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的機會。并提出了采用分級管理和分布式經濟相結合的管理模式,其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推動校園資源的可持續(xù)利用和發(fā)展,最終實現(xiàn)校園環(huán)境和經濟利益的共贏。
結束語
在生態(tài)文明建設攻堅期與綠色轉型期的大背景下,大學校園作為科研和活動場所最為活躍的機構和場所,理應響應國家號召,成為社會的模范和向導。目前我國再生資源回收行業(yè)處于快速發(fā)展階段并處于探索時期。本文局限于理論研究與特定場所的分析,需要更多的案例綜合分析,并與專家學者及社會組織聯(lián)動,一起在實踐中找出最優(yōu)解,逐步完善再生資源回收行業(yè)的法律體系與管理機制。繼而是今后要大力開展政策的實施,以資源儲備為著眼點,建造節(jié)約資源型的產業(yè)結構,有關政策也就可以開展了。同時還必須糾正人們對廢棄物的偏見,要把它們視為一種再生資源。為推進該項事業(yè),全國人民應獻出集體智慧、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賈麗.大學校園廢物回收利用管理研究[D].天津大學,2010.
[2]王蒙.可再生資源回收管理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D].中北大學,2015.
[3]王興華.低碳校園指標體系構建與評價方法研究[D].天津大學,2017.
[4]楊曉茜.高校學生生活垃圾的分類回收及其可行性分析[D].武漢理工大學,2013.
作者簡介:陳雪原,女,2000年生,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為校內廢物回收再利用可行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