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ǎi zhé bù náo
【釋義】無論受到多少挫折都不退縮,形容意志堅強。
【例句】學習要有百折不撓的精神,不能遇到困難就放棄了。
成語故事
東漢人橋玄非常正直、剛強,從來不向惡勢力屈服。他在縣里做小官時,就敢不顧朝中大將軍的求情,把犯人抓起來。
后來,他當上尚書令,掌握了太中大夫蓋升收受賄賂、搜刮錢財的犯罪事實。但是蓋升仗著和漢靈帝有交情,覺得沒有誰敢把他怎么樣。沒想到,橋玄上奏漢靈帝,請求罷免蓋升,沒收他的非法所得。漢靈帝不僅沒有查辦蓋升,反倒升了他的官。橋玄非常憤慨,但卻沒辦法,他很失望,于是就托病回家,不理朝事。
橋玄還在京城當官的時候,曾有一伙膽大包天的強盜綁架了他十歲的小兒子,還沖進他家,勒索錢財。正生病在床的橋玄,不但沒有答應,還憤怒地斥責那幫強盜。沒過多久,官兵趕到,把強盜包圍,但他們害怕傷到橋玄的兒子,不敢貿然動手。
這時,橋玄憤怒地喊道:“難道我顧惜自己的孩子,就讓這幫強盜逃走嗎!”他催促官兵趕緊動手。結果,官兵殺死了強盜,但強盜也殺死了橋玄的兒子。
其實,橋玄不如先答應強盜的要求,這樣說不定能保住他兒子的性命,然后再重新抓捕強盜。但顯然,這不是橋玄的性格。橋玄死后,文學家蔡邕(yōng)在《太尉橋公碑》中說:“其性莊,疾華尚樸,有百折不撓、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之風?!背烧Z“百折不撓”由此而來。
編輯/皮小Y 美術設計/張文舉
格言整理